剧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赣州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4926
颗粒名称: 剧团
分类号: J891.3
页数: 2
摘要: 赣南采茶剧团1950年,民间采茶戏艺人集中于赣州市,成立大众、和平两个采茶剧院。1954年,大众与和平合并为民营公助的剧团,定名赣州市大众采茶剧团。1969年1月,恢复赣南采茶剧团。建团以来,对许多传统剧目进行了加工整理。1993年9月,大型采茶剧《山歌情》获全国地方戏曲交流演出(南方片)10项奖。同年12月,《山歌情》剧组晋京,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演出。1994年3月,《山歌情》获文化部文华奖及5个单项奖。同年7月,获中共中央宣传部1993年度“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1995年,文化部、人事部授予赣南采茶剧团全国文化先进集体称号。6月,赣南采茶剧团与赣南歌舞剧团联合组团前往香港演出。
关键词: 戏剧事业 戏剧事业

内容

赣南采茶剧团1950年,民间采茶戏艺人集中于赣州市,成立大众、和平两个采茶剧院。1954年,大众与和平合并为民营公助的剧团,定名赣州市大众采茶剧团。1956年,改为国营赣南采茶剧团。1968年8月,与其他剧团合并成立赣州地区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1969年1月,恢复赣南采茶剧团。建团以来,对许多传统剧目进行了加工整理。加工整理后的《睄肖妹子》、《补皮鞋》、《钓拐》3个小戏及《九龙茶灯》主要唱段,由中国唱片厂制成唱片在全国发行;《九龙山摘茶》、《耍香龙》、《卖杂货》、《阿三打铁》、《上广东》等剧目,在一定程度上去粗存精,有所提高。改编和上演了《三世仇》、《小二黑结婚》、《罗汉钱》、《志愿军的未婚妻》、《两兄弟》、《刘文学》、《槐树庄》等一批新剧。移植其他剧种优秀剧目300多个。1959年,中共江西省委选派该剧团上庐山为中共八届八中全会演出。1965年,采茶戏《怎么谈不拢》赴京汇报演出,并被拍成电影。1979年,根据《茶童哥》改编的《茶童戏主》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1982年,根据罗旋同名小说改编的现代戏《莲妹子》,由江西电视台拍成戏曲电视剧。1991年8月,中央电视台派人至剧团拍摄电视《赣南采茶戏集锦》。1992年9月,改编的传统剧目《试妻》获全国性戏剧奖。1993年9月,大型采茶剧《山歌情》获全国地方戏曲交流演出(南方片)10项奖。同年12月,《山歌情》剧组晋京,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演出。1994年3月,《山歌情》获文化部文华奖及5个单项奖。同年7月,获中共中央宣传部1993年度“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1995年,文化部、人事部授予赣南采茶剧团全国文化先进集体称号。6月,赣南采茶剧团与赣南歌舞剧团联合组团前往香港演出。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赣州市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赣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西省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县治至今已有2200年,晋代以来历为郡、州、路、府、道治所和专员公署所在地。赣州“南抚百越,北望中州”,自古就是沟通赣、闽、粤、湘的江南重镇,系兵家必争之地;赣州四周环山,城区三面临水,“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景色秀丽,城廓雄伟,有“千里赣江第一城”之誉;赣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代和当今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和专家学者;赣州名胜广集,古迹荟萃,宋代文物尤为突出,被誉为“宋城博物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