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赣州市志》 图书 |
唯一号: | 140720020210004923 |
颗粒名称: | 京剧 |
分类号: | I232 |
页数: | 2 |
摘要: | 1930年,艺乐乾坤平剧院来赣州,在桥儿口郭家祠剧场演出连台京剧《樊梨花》,这是京剧初次与赣州观众见面。期间,郑亦秋导演了《岳飞》、《明末遗恨》、《林四娘》、《崖山恨》等爱国题材京剧。抗日战争胜利后,群乐大戏院改名新赣南平剧院,赣州大戏院改名胜利大戏院,均演唱京剧,但营业景况远不如前。文化界人士提出平剧改良,振兴赣州平剧。平剧改良主要集中在内容和题材,脸谱、服装和舞台装置,语汇和独白,曲调和唱腔四个方面,赣州成为当时全国为数不多进行平剧改良的县城。在改良平剧的同时,两剧院竞相聘请武生、花脸、花旦、名丑、老生等30多位名角来赣州演出。赣州的京剧票友还组织了业余剧社,较有影响的有青年平剧社、和声社。 |
关键词: | 京剧 地方剧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