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赣州市志》 图书 |
唯一号: | 140720020210004920 |
颗粒名称: | 赣南采茶剧 |
分类号: | J825 |
页数: | 2 |
摘要: | 至19世纪中叶,东河剧已拥有高、昆、弹三大声腔,广为群众喜爱。乾隆至同治130多年间,为赣南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剧,是在采茶歌和采茶灯的基础上,揉合一些小戏、大班及其他民间艺术,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它形式活泼、曲调丰富,使用赣南、闽西、粤东、桂南一带通行的客家话和赣州话演唱,流行很广,深受广大群众欢迎。赣南安远县九龙山,明代就办茶业。明末清初,随着九龙山茶业兴隆,在东河剧影响下,以茶篮、纸扇为道具,载歌载舞,形成地方小型剧种,后进一步发展成为具有唱、做、念、舞的采茶戏。这两个剧目曾传遍赣南、赣西、赣中,远至粤、桂、滇,并被当地灯彩所吸收。 |
关键词: | 地方戏 戏剧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