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机构 设施 经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赣州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4911
颗粒名称: 第五章 机构 设施 经费
分类号: G812.17
页数: 4
摘要: 管理机构 1935年,赣县县政府在县城(今赣州城区)成立江西省体育总会赣县分会。1940年,创办赣县体育场,负责全县体育活动的开展。
关键词: 体育组织 地方组织

内容

管理机构 1935年,赣县县政府在县城(今赣州城区)成立江西省体育总会赣县分会。1940年,创办赣县体育场,负责全县体育活动的开展。
  建国后,1950年建立人民体育场,设有专职干部负责场地管理工作,隶属市人民政府文教科。1953年,成立体育场办公室,属独立行政机构。1954年11月,成立市体委;1960年被列为市人民政府局级机构,由分管体育工作的副市长兼市体委主任。“文化大革命”初期,市体委由市人民武装部接管。1972年8月,恢复市体委。1995年,市体委内设办公室、群体科、竞赛科,下辖市体校、体育中心、体育劳动服务公司;共有专职体育干部34人,其中,市体校专职教练员11名、管理员3名。
  体育团体 1930年,在和平路设有赣县国术馆。1943年,一些体育爱好者组建新赣南体育会。1945年,成立赣县体育协进会筹备会。
  建国后,相继成立以下群众体育组织: 赣州市体育协会50年代初成立,由市体委领导。至1958年,各系统、行业、部门相继成立了基层体育协会。“文化大革命”期间,体育协会瘫痪。1978年后,体育协会得到恢复。至1995年,全市共有基层体协和体育领导小组415个。
  赣州市国防体育协会1959年2月成立。1960年8月,设立市国防综合俱乐部,负责组织和领导全市国防体育活动。
  赣州市老年人体育协会1985年10月成立。随后,各基层单位相继成立老年人体协。至1995年,全市有老年人体协109个,会员5180人。
  体育总会1992年1月17日,召开赣州市体育总会第一次会议,宣布成立赣州市体育总会,通过《赣州市体育总会章程》,选举产生赣州市体育总会第一届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市体育总会成立后,统筹全市群众性的体育活动。
  第二节场地唐代,境内官家设有演武厅、习武堂、大操场、大教场、小教场等。南门外大教场(今江西气体压缩机厂厂址)于明正统十二年(1447)重建,正德十二年(1517)增建营房,嘉靖九年(1530)复修,清道光十四年(1834)重修,是赣州第一个体育运动场。
  1939年,赣州励志社建有篮球场1个、网球场2个。1940年,赣县县政府将原总镇署衙门修建为300米跑道的体育场(今市体育中心)。1942年重修,设司令台1座、篮球场3个、排球场3个、足球场1个、儿童器械场1个、400米跑道1条。1943年,正气中学新建400米跑道的体育场,城内较大企业、学校建有十几个篮球场。1944年,赣县县政府与青年会在城区北门合建游泳场,内设管理室、男女更衣室、高中低三级跳水台,分深、浅游水区,供群众使用。1946年,香港青年会体育干事石振达来赣州组织篮球队,在豆豉坳省赣女师校址(今赣州六中)修建第一座灯光球场,并搭建临时看台。
  建国后,市人民政府和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先后兴建了一批体育场所,其中较大的体育场所有: 章江体育馆位于红旗大道中段北侧。1960年建成,砖木结构,占地面积2960平方米,建筑面积2129平方米。看台下房屋建筑面积849平方米,观众席位3000个。比赛场地长41米、宽27米,有电动记分设备,配有玻璃钢篮球架、排球架等设施,可供篮、排、羽毛、乒乓球及武术、体操、技巧等项目的训练和比赛,为赣南第一个体育馆。是地市体育、文艺、集会及展览的主要场地之一。
  贡江体育馆位于大公路中段南侧。1978年建成,砖木结构,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28平方米。看台下房屋建筑面积535平方米,观众席位1300个。比赛场地长41米,宽27米,有电动记分设备,配有篮球架、单双杠、高低杠、吊环等体操器械,是篮、排、羽毛、乒乓球和武术、体操、技巧等项目比赛及训练的场所。1995年,投资26万元,对场馆进行全面翻修。
  体育中心原为赣县体育场,位于健康路与大公路交叉处西北侧。1940年建,占地1.12万平方米。内有8条300米跑道田径场(内含足球场)。场内建有灯光球场、篮球场和单双杠等设备。建国后,除供开展体育锻炼外,还是全市人民集会、游行、文艺汇演活动的场所。1983年,改为赣州市文体广场,拆除篮球场等设施,改建成文艺厅(内含舞池、茶座、音乐厅)、旱冰场、电子游戏室、碰碰车场等,保留原跑道及草地足球场。每逢周末晚,开展文艺演出、舞会、放映电影等活动。1992年4月改为市体育中心,兴建健身房。1995年投资60万元,新建恒温游泳池。
  赣州市田径场位于红旗大道中段北侧。1972年建成,占地面积2.41万平方米。跑道周长400米,有8条跑道(两边直道各有10条跑道)。跑道中间为草地足球场,长110米,宽90米;跑道外北边设有老年人门球场2个,南边设有老年人网球场。四周设有铁架看台。1988年改建司令台,1989年新建体育场围墙,1995年新建风雨跑道棚,并在田径场西侧兴建训练馆。
  训练馆位于赣州市田径场西侧。1995年12月兴建,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使用面积600平方米,钢筋砖混结构。内设体操、摔跤训练场所和鞍马、吊环、平衡木、高低杠、垫子、毡子等器械,是市体校学员的训练场地。
  此外,在红旗大道中段北侧建有赣州地区体委游泳池,南方冶金学院和赣州钴冶炼厂(今赣州钴钨有限责任公司)也辟有大型游泳池。
  [=此处为表格(市域内体育场地分布情况)=] 单位:个 [=此处为表格=] 第三节器械器材清末前,赣州体育运动只有简单的传统体育器材,如武术的刀、弓、剑、棍、枪、砣、锤、锏、箭、铁尺、轻鞭、长短钩镰、飞镖等;民间的象棋、毽子、狮子、龙舟、龙灯、高跷、秋千、跳绳等。民国时期,随着近代体育活动项目的传入,运动器材逐渐增加,有篮球、足球、铅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跳高架、跨栏架等田径器材,跳马、跳箱、吊环、单双杠、哑铃等体操器材,围棋、跳棋等棋类器材。
  建国后,随着近代体育运动项目的增加,运动器材品种不断增多。除民国时期的运动器械(材)种类外,田径类还有垒球、门球、铁饼、标枪、链球、垫子、卷尺、跑鞋、秒表、起跑器等,体操类有高低杠、平衡木、鞍马、肋木、拉力器等,娱乐方面有桥牌、扑克、桌球、康乐球、保龄球等,国防体育方面有气步枪、枪靶、滑翔机、无线电器材、航空模型等,运动员保健仪器方面有身高体重仪、肺活量计、血压机等。这些器械(材),已更新换代多次。1988~1991年,全市投入设备更新的专项资金达14.35万元。
  第四节经费清末前,境内开展体育活动的经费,以民间筹款为主。民国时期,除民间筹助外,政府有临时性拨款,但无固定的体育事业费。
  建国后,赣州市体育事业费政府每年都有投入。50年代,每年拨给2万元。60年代有增加,1964年为4.1万元,1965~1968年每年为4.4万元。70年代中期年均2.5万元,末期增至4万元。1980~1984年,每年由市财政拨款3万元。1985年后逐年增加,1985~1990年共拨款46.23万元。1990年起,市财政每年按15%的幅度递增田径经费,1990~1993年共拨款75.9万元,1994年达59万元。同时,市体委自筹资金兴建商业门点,其收入大多用于体育活动的开展。1991年,利用门点收入兴建了健身房。1995年,市体育中心全年总收入达80多万元,除上缴税金外,全部用于兴建和维修体育场(馆)。
  市财政除每年按预算拨款外,还有专项拨款。1989年,增拨参加赣州地区第二届运动会专项款6.5万元。市少儿体校恢复后,江西省体委每年拨给其一定补助经费。
  各基层单位和乡镇每年都拨出一定的经费添置体育器材和举办运动会。1993年,水东镇投资6万元为农民体协兴建了体育场地。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赣州市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赣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西省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县治至今已有2200年,晋代以来历为郡、州、路、府、道治所和专员公署所在地。赣州“南抚百越,北望中州”,自古就是沟通赣、闽、粤、湘的江南重镇,系兵家必争之地;赣州四周环山,城区三面临水,“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景色秀丽,城廓雄伟,有“千里赣江第一城”之誉;赣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代和当今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和专家学者;赣州名胜广集,古迹荟萃,宋代文物尤为突出,被誉为“宋城博物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