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人才培养与输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赣州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4906
颗粒名称: 第四章 人才培养与输送
分类号: C961
页数: 4
摘要: 体校 1961年,赣州市创办青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设有田径、体操、球类、游泳、航模、射击、无线电发报等项目。1973年,改名为赣州少年儿童体育学校,设田径、篮球、排球、乒乓球、足球、射击、武术、游泳、体操、曲棍球等13个重点班和普通班,有学员230人。办校形式,采取分散学习、集中训练,学员均从中、小学生中选拔。1978年起,按照国家体委提出的“思想一盘棋、组织一条龙、训练一贯制”的要求,建立小学、中学、体校层层衔接的训练网。1995年,省布局的重点项目有田径、游泳、体操、乒乓球、摔跤,自办项目有女子篮球班、男子足球班等普通班,与重点项目相配套。
关键词: 人才培养 人才教育

内容

体校 1961年,赣州市创办青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设有田径、体操、球类、游泳、航模、射击、无线电发报等项目。1973年,改名为赣州少年儿童体育学校(简称市体校),设田径、篮球、排球、乒乓球、足球(含女子足球)、射击、武术、游泳、体操、曲棍球等13个重点班和普通班,有学员230人。办校形式,采取分散学习、集中训练,学员均从中、小学生中选拔。按照“从小抓起、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的原则,对学员进行身体素质和基本功的训练。1978年起,按照国家体委提出的“思想一盘棋、组织一条龙、训练一贯制”的要求,建立小学、中学、体校层层衔接的训练网。1995年,省布局的重点项目有田径、游泳、体操、乒乓球、摔跤,自办项目有女子篮球班、男子足球班等普通班,与重点项目相配套。
  市体校开办以来,共培养学员1543人,涌现出一批优秀运动员。1973年起,田径项目列全区前茅,在省历届全运会上7次获团体总分第一。在省级单项体育比赛中,女篮一直保持前三名的水平,获5次冠军;乒乓球,获2次团体总分第一、12次男子单打第一、15次女子单打第一;女子足球,1986~1988年三连冠;射击保持前三名;体操保持前二名。1987~1990年,参加全国部分项目比赛,有17人获第一名,12人获第二名,8人获第三名,其中有2人2项破全国少年纪录;在全省比赛中,7人获第一名,49人获第二名,44人获第三名,并有11人次12项破全省少年纪录。1991年,在全省比赛中获13枚金牌,1人破全省田径纪录,19人达到二级运动员标准。1995年,参加省重点项目比赛有9人次获第一名。每年均向上级体校输送优秀运动员,1995年,有3人进江西省体校、7人进江西省奥星学校、2人被评为省级优秀体育新苗。
  师资培训 50年代,赣州师范设有体育专业班。1958年7月,创办赣南体育专科学校,招收100名学生。1959年7月,赣南体育专科学校并入赣南师范专科学校,设体育科。从1974年开始,赣南师范专科学校体育科每年招收体育专业学生50人。70年代,赣州市共大设体育班,招收50名学生,培养了一批小学体育教师。1984年赣南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赣南师范学院后,体育科改为体育系,培养了大批体育教师和体育人才。此外,市里多次派人参加全国、全省教练员学习班。先后有3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练员,7人被国家体委授予新中国体育开拓者称号,13人被评为全国优秀裁判员。1955~1995年底,市内累计有国家级裁判10人、国家一级裁判58人、国家二级裁判370人、国家三级裁判1322人。
  [=此处为表格(若干年份全市国家级及国家1~3级裁判员情况)=] 单位:人第二节人才输送 1955~1995年,赣州市向江西省体工队和江西省体校输送运动员273人,向部队体育专业队输送运动员13人,向空军部队输送飞行员12人,向大专院校体育专业输送学生57人。1995年,全市13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通过制度化训练,培训218名体育新苗输送到各级体校,其中江西省体校24人、体育院校30人。在输送的人才中,评为高级体育教师职称的7人、获国家级运动健将称号的27人(其中1人获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有4人加入国家队参加世界大赛,获得7个冠军。赣州市1983年被评为赣州地区输送运动员先进单位,1990年被评为江西省输送运动员先进单位,1991年被评为全省重点培养后备人才先进单位。
  [=此处为表格页(若干年份赣州市向省体工队、省体校输送优秀运动员情况)=] [=此处为表格=] [=此处为表格(若干年份赣州市输送的运动员获健将称号名单)=] 第五章机构设施经费第一节机构管理机构 1935年,赣县县政府在县城(今赣州城区)成立江西省体育总会赣县分会。1940年,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赣州市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赣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西省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县治至今已有2200年,晋代以来历为郡、州、路、府、道治所和专员公署所在地。赣州“南抚百越,北望中州”,自古就是沟通赣、闽、粤、湘的江南重镇,系兵家必争之地;赣州四周环山,城区三面临水,“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景色秀丽,城廓雄伟,有“千里赣江第一城”之誉;赣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代和当今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和专家学者;赣州名胜广集,古迹荟萃,宋代文物尤为突出,被誉为“宋城博物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