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地方病多发病防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赣州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4837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地方病多发病防治
分类号: R188
页数: 2
摘要: 赣州的地方病主要有碘缺乏病(地甲病)、丝虫病和钩端螺旋体病,多发病主要有疟疾、肺结核病、麻风、头癣和性病。建国前,对地方病和多发病防治不力,处于无控状态。建国后,1953年成立赣州专区疟防站,1955年成立赣南结核病防治所,1982年成立赣州地区地方病防治办公室和赣州市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加强了对地方病和多发病的防治工作。
关键词: 地方病 预防

内容

赣州的地方病主要有碘缺乏病(地甲病)、丝虫病和钩端螺旋体病,多发病主要有疟疾、肺结核病、麻风、头癣和性病。建国前,对地方病和多发病防治不力,处于无控状态。建国后,1953年成立赣州专区疟防站,1955年成立赣南结核病防治所,1982年成立赣州地区地方病防治办公室和赣州市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加强了对地方病和多发病的防治工作。
  疟疾防治在赣州,疟疾一年四季均有零星散发性发生,以6~8月为发病高峰期,郊区多于城区。1950~1958年调查资料表明,患者多为迁入人口和流动人口。在防治上,采取“二根治一预防”(现症病人根治、休止期根治,疟疾预防服药)的方法,对迁入人口和流动性大的单位的职工进行抗复发治疗和服预防药。同时做好病灶点的处理,采血片检验,尽早给患者及其周围人群根治服药和预防服药,严防疟疾扩散。至1958年,全市达到基本消灭疟疾的国家标准。
  地方性甲状腺肿防治 1977年,进行地甲病调查,查出患病者124人,患病率0.06%。1982年以来,全市开展全民普查3次。共查110个村(居委会)、165890人,查出地甲病患者1828人,患病率为1.1%。其中,湖边乡患病率为3.5%;生理性肿大715人,肿大率2.3%。该地水碘含量几何均值为3.53微克/升,T3和T4几何均值分别为1.43微克/毫升和116.2微克/毫升,均低于正常值。
  为控制碘缺乏病的流行,各乡(镇)成立地方病防治机构,湖边、蛤湖、水西3个病区设乡、村两级地方病防治机构。对查出的碘缺乏人除用碘油胶丸治疗外,还推行普及碘盐的工作。1989年,对查出的1828例地甲病人进行复查,治愈1475人,治愈率80.69%。1993年9月,经江西省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赣州地区地方病防治办公室考核,赣州市碘缺乏病防治在全区第一个达标。
  丝虫病防治 1959年,全市查出丝虫病患者20例。经采用中药加味三妙丸治疗,治愈19例,治愈率95%。1980~1985年,地区地方病防治办公室对全区丝虫病防治进行巩固考核,在赣州市血检5225人,未发现微丝蚴阳性者。
  肺结核病防治建国前,赣州肺结核病患病率高达10%以上。
  建国后,1955年5月赣南结核病防治所成立后,直接担负赣州市的结核病防治工作。50年代中期,各工厂、中小学、幼儿园每年都为职工、师生作X线胸透普查,对患者予以治疗,并调整工作或休学。50年代末起,逐步转向城市居民防痨。对幼儿园儿童和15岁以下中小学学生定期作卡介苗接种。到1964年,全市结核病患病率下降到2.3%。1970年,市传染病医院设立结防科,专治结核病人。1983年,赣州市结核病防治所成立,开展结核病患者调查登记,培训基层防痨医生,推广全国统一的化疗方案和科学管理方法,建立郊区三级防痨网,设立结核病门诊和家庭病床等,使全市肺结核病发病率得到了较好控制。1990年,经在蟠龙镇蟠龙村抽样调查,该村肺结核患病率为0.46%,其中儿童患病率为0.56%,肺结核菌阳患者为零;14岁以下儿童卡痕率为74.29%,儿童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率为39.24%。对调查中发现的病人,本着“查出必治,治必彻底”的原则,由市结核病防治所和蟠龙卫生院共同负责治疗。1995年,全市肺结核病涂阳患病率比1990年降低30%。
  麻风病防治建国前,麻风病患者倍受歧视,被赶到边远深山居住,既无医药,更无生活照顾,饥病交迫,惨不忍睹。
  建国后,1953年,在水东乡油槽塘建立麻风村,开展麻风病集中治疗工作,至1958年,共收治麻风病人24人。1967~1979年,全市开展5次全民性麻风病普查,同时对多菌型麻风病患者普遍采用氨苯矾、利福平、氯苯吩嗪等多种药物治疗,对少菌型麻风病患者则采用联合疗法或单用氨苯矾治疗。1959~1984年,全市共收治麻风病人332人,其中治愈重返工作岗位的244人,未治愈死亡56人,外迁18人,现症病人14人。麻风病已基本控制。1987年6月,市卫生局制定《赣州市麻风病防治工作规划(1987~1993年)》,以加强防治工作。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赣州市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赣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西省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县治至今已有2200年,晋代以来历为郡、州、路、府、道治所和专员公署所在地。赣州“南抚百越,北望中州”,自古就是沟通赣、闽、粤、湘的江南重镇,系兵家必争之地;赣州四周环山,城区三面临水,“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景色秀丽,城廓雄伟,有“千里赣江第一城”之誉;赣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代和当今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和专家学者;赣州名胜广集,古迹荟萃,宋代文物尤为突出,被誉为“宋城博物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