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疫情纪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赣州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4836
颗粒名称: 重大疫情纪实
分类号: R181.8
页数: 3
摘要: 乙型脑炎1953年4月28日发现,发病之多,传播之速,疫势之猛,为建国后所未有。市人民政府随即成立临时防治处并上报疫情。卫生部空运5000人份脑炎疫苗至南昌,省卫生厅派专车将疫苗运到赣州,市卫生人员及时注射,先后共注射4500人份;并开展群众性的灭蚊活动。中共中南局和省人民政府几次派卫生专家前来协助。经4个多月的防治,基本上扑灭疫情。此次乙型脑炎呈芝麻式散在性传播。此后,经历年防治,此病基本得到控制。天花1954年12月30日,市区章贡路发生1例真性天花。6例病人中,重型1例,中型3例,轻型2例,全部隔离治疗。1983年9月23日又发生1例02病,并伴有酸中毒,病者经抢救无效死亡。
关键词: 疫情管理 疫情预测

内容

乙型脑炎1953年4月28日发现,发病之多,传播之速,疫势之猛,为建国后所未有。市人民政府随即成立临时防治处并上报疫情。卫生部空运5000人份脑炎疫苗至南昌,省卫生厅派专车将疫苗运到赣州,市卫生人员及时注射,先后共注射4500人份;并开展群众性的灭蚊活动。中共中南局和省人民政府几次派卫生专家前来协助。经4个多月的防治,基本上扑灭疫情。流行时间长达141天,发病人数为352人,患病率为356.6/10万,6岁以下的年龄专率为185.2/10万,病死率18%强。此次乙型脑炎呈芝麻式散在性传播。其特点是:流行季节较全国各地早,4月底开始发病,6月中旬达到高峰,接近7月渐降;发病年龄绝大多数集中于6岁以下儿童组(91.74%),尤其高度集中于2岁以下的幼儿组(47.46%);患病率比1952年国内任何流行区高。此后,经历年防治,此病基本得到控制。
  天花1954年12月30日,市区章贡路发生1例真性天花。患者年龄9个月。曾患过麻疹,因漏种牛痘而发病。此后,境内未发现天花疫情。
  钩端螺旋体病(外耳氏病)1958年6月底,在赣州市第二中学从大埠劳动返校学生中流行。7月初,地、市成立钩端螺旋体病防治委员会,指定赣州市立医院专设病床,隔离治疗。同时,组织医务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赴疫区、防区防治。由于疫情掌握及时,防治措施得力,控制了疫势,防止了蔓延。经治疗的55例病人,除2例死亡外,余均治愈,治愈率达96.4%。此例由市立医院和有关部门协作做出诊断,属全省首次发现。
  02病1980年10月23日,水东公社发生第一例02病以后,相继发生6例现症病人(死亡1例)和4例带菌者。6例病人中,重型1例,中型3例,轻型2例,全部隔离治疗。疫情出现后,市人民政府成立防疫指挥部,组成防疫机动队和鉴别诊断抢救小组,各医院、卫生所(室)都开设肠道门诊。地、市防疫站开展疫源检索,全市共检查11023件(苍蝇376件,水质341件,家禽家畜431件,水生动物38件,肛门拭子9837人)。在水质中检出02病菌8株,狗内脏中检出02病菌1株。对全市124眼水井进行经常性的饮水消毒,对自来水厂的水质进行经常的余氯测定和抽样检查,使疫情很快得到扑灭。1983年9月23日又发生1例02病,并伴有酸中毒,病者经抢救无效死亡。此后,加强常年性肠道门诊工作,开展疫情检索,进行饮水消毒等,未再发生病例。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赣州市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赣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西省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县治至今已有2200年,晋代以来历为郡、州、路、府、道治所和专员公署所在地。赣州“南抚百越,北望中州”,自古就是沟通赣、闽、粤、湘的江南重镇,系兵家必争之地;赣州四周环山,城区三面临水,“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景色秀丽,城廓雄伟,有“千里赣江第一城”之誉;赣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代和当今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和专家学者;赣州名胜广集,古迹荟萃,宋代文物尤为突出,被誉为“宋城博物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