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药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赣州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4823
颗粒名称: 第二章 药品
分类号: R97
页数: 4
摘要: 中草药 建国前,赣州的大宗中草药材,多由资本雄厚的药店在各大城市设立药庄、药栈,深购远销,使南北药材和进口药材的购销连成一线。同时,对本地生产的中草药,设有专人收购加工。建国后,中草药生产发展迅速。
关键词: 药品 汇编

内容

中草药 建国前,赣州的大宗中草药材,多由资本雄厚的药店在各大城市设立药庄、药栈,深购远销,使南北药材和进口药材的购销连成一线。同时,对本地生产的中草药,设有专人收购加工。建国后,中草药生产发展迅速。
   中药种植采收 境内峰山、蛤湖崠等地中草药历来甚多,药源丰富,是天然中草药库。经药源调查,全市有泽泻、黄枝子、艾叶、苍耳子、鸡冠花、干姜、桃仁、马齿苋、枇杷叶、玄胡、毛姜、鱼腥草、土茵陈、扁曲草、女贞子、野菊花、夏枯花、槐花、槐米、槐角、草决明、冬瓜子、石榴皮、桔络、桔核子、柿蒂、桑椹、吴萸、香橼、苏叶、桑叶、柏叶、薄荷、白芨、白毛根、香附子、首乌、藕节、蕌白、鳖甲、龟板、鸡内金、海硝、双漂硝、车前草、益母草、青蒿草、豨签草、旱莲草、夜合草、白花茵陈草、半枝莲、田基黄等50多种。全市中草药材主要由赣州药材采购供应站采购供应。1959年,赣州国药店根据国务院关于就地生产、就地供应中药的指示精神,在西门试种了菊花、山药等中药材,同时大量收购中药材。1961年,市中西医药公司积极组织中草药生产、采集、收购,建立中药试种场1个,种植薄荷、薏苡、泽泻、菊花等35个品种,面积31.7亩,收购中药材126个品种、7.27万公斤。1985年,收购中药材131个品种、2.81万公斤,价值16万多元。至1995年,一直坚持正常收购中草药材。
   中成药生产 赣州的中成药曾誉满赣南,有20多种产品销往省内外。1956年,赣州国药店设立加工部,恢复中药饮片加工炮制和中成药生产。1963年,先后生产群众喜服乐用的参茸丸、黑锡丹、三黄散等中成药。1969年赣州制药厂成立后,中成药品种增多,有参茸卫生丸、参茸黑锡丹、参桂鹿茸丸等28种。1985年,经江西省药政管理局审批,保留生产6种中成药,年产量达92.91吨,产值46.77万元。1986~1995年,赣州制药厂生产的中成药品种增加到23个,其中10个品种为主要产品。中药饮片曾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中药饮片质量第一名,山楂丸被评为全省同类产品第二名,赣州制药厂获全国中药饮片质量管理先进单位称号。1985~1995年,赣州市中医院中药制剂室挖掘传统专科药方,开发出一批疗效好、花钱少、颇受群众欢迎的膏丸等中草药制剂。
   西药 建国前,赣州无西药生产,医院西药用量极少。建国初期,西药全从外地购进。境内西药生产始于1969年,时有赣南制药厂小批量生产化学药制剂。1972年,赣州制药厂生产苏菲咳、小儿安等5种西药。1973年起,赣南制药厂逐步转向以生产化学原料药和化学药制剂为主。至1978年,主要生产化学原料药干酵母、化学药制剂输液5%葡萄糖等50个品种的西药。1979~1995年,开发化学原料药维生素D2、化学药制剂冻干粉针等127个新品种。赣南制药厂生产的P-转移因子口服液、注射用p-转移因子分别获第四届中国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金奖、银奖;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红霉素片、干酵母被国家医药管理局评为优质产品;5%葡萄糖注射液、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安痛定注射液、干酵母片、食母生片、注射用氧哌嗪青霉素钠、维生素D2、肌苷片等多次被评为江西省优质产品。
   市内西药生产除两个专业制药厂外,还有地市医院、地段医院、乡卫生院制剂室和中药加工厂,生产普通制剂和灭菌制剂,自产自用。1995年,市第一人民医院生产普通制剂15种,灭菌制剂9种。
   第二节 药政管理 建国后,先后成立赣州市药业管理委员会和赣州市药品检验所,建立药品质量监督网,执行上级有关药政管理规定,保证用药安全,提高了医疗效果。
   药剂人员管理 建国后,注重药剂队伍建设,各制剂单位都配备有相应的药学技术人员,规定非药学技术人员不得直接从事药剂技术工作。直接接触药品的工作人员,每年都进行1次健康检查,对患有传染病或其他可能污染药品的疾病患者,一律调离。1964年起,各制剂单位先后组织药剂人员学习《中药学概论》、《药物学》、《中药加工炮制方法汇编》、《中西药配制和保管》、《药政管理条例》、《麻醉药品管理条例》、《剧毒药品管理条例》、《医院药剂管理办法》和《放射性药品管理办法》等,不断提高药剂人员素质。1989年12月,对全市未取得专业技术职称而从事药品经营和医院调剂人员进行业务考试。考试及格者,发给合格证,承认其取得从事药品经营和医院调剂业务资格。
   麻醉、精神、毒性药品管理 1950年,遵照政务院颁布的《关于麻醉药品临时登记处理办法的通令》,对全市公私机构或个人存留的麻醉药品进行登记,建立了存耗报表制度。同年冬,对全市国药业存有的57.47公斤罂粟壳予以焚毁。1953年8月,查禁11家西药房一批未登记的麻醉药品。1955年起,实行麻醉药、剧毒药与其他药品分藏,明显标志,严格管理;药物摊贩一律不得经营麻醉药和剧毒药。1978年,实行申报审批,凭印鉴卡购用麻醉药品的制度。1979年起,凡剧毒药品一律由地、市医药公司经营。1989年,全市28家麻醉药品使用单位全部开始实行“五专”(专人保管、专人加锁、专帐核销、专用处方、专册登记)管理。地、市医药公司毒性药品专库,实行双人双锁保管,毒药出入库由双人复核收发,杜绝差错。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由限量改为计划供应,用保险柜存放,回收空安瓿,并核对批号。
   药厂管理 赣南制药厂投产后,先后建立生产、技术、质量、安全、卫生等管理制度。1985年起,按照《药品管理法》要求,先后建立产品标准、工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原材料质量标准、包装材料质量标准、环境保护标准等14类480个企业标准,并在实施中加以修订完善,使管理工作步入标准化,保证了药品质量。
   赣州制药厂在生产中,逐步建立与完善原料采购验收贮存发放、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成品贮存销售等制度,使药品质量得到了可靠保证。
   赣南制药厂和赣州制药厂均获得国家医药管理局、江西省卫生厅分别发给的《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生产每一种药品均经国家医药管理局或江西省卫生厅审查批准,接受地、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药品检验所的质量检查监督。
   药商管理 清同治十二年(1873),丁东异中药店在赣州城开业,30年代后,玉记、协记国药店和亚洲、九州西药房颇有名气。
   建国后,市人民政府逐步加强对药商的管理。1950年8月,发布《中西药商管理暂行规则》,对32家中药商和12家西药商核发药商执照。1955年7月,公布《赣州市药业管理暂行条例》,对药商开业、歇业、停业、转业,成方药品的配制等都按《条例》规定办理。同年,还加强对药品摊贩的管理。1956年1月起,全市药业企业、药业合作商店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纳入赣州国药店统一经营,由市卫生局领导。1960年8月成立的赣州市医药公司,统一经营中西药、草药、医疗器械和兽药。1985~1992年,按照《药品管理法》,查治不法游医药贩,关闭无证药店;对全市16户药品经营企业和个体药店进行验证,并开展经常性的检查。1993年起,对外地来赣州市推销药品的单位实行查验证照(药品经营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介绍信、工作证、身份证),办理登记,检验药品,发给外地药品经营证后,方准予经营。1993年9月,对全市国营、集体、个体医药门市部进行检查验收工作,发给《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的有29户。1995年1月,组织卫生、医药、工商、公安、物价、税务、新闻等部门对医药市场进行突击检查,后坚持经常检查,全年查处违反《药品管理法》案件10起,没收价值2841元的药品,销毁价值6700多元的伪劣药品,罚款3202元。
   第三节 药品检验 1978年6月,成立赣州市药品检验所。负责境内药品质量监督,培训药品管理业务技术人员,综合上报和反馈药品质量情报信息及有关药品检验等工作。先后开展对中药类、化学药类、抗生素类的原料和制剂以及生物制品、生化药品的检验工作,主要检验项目有60项。1988年,市药品检验所获卫生部执行《药品管理法》先进集体称号。1995年有职工8人。主要检验仪器设备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自动指示旋光仪等22台。驻市药品检验机构还有赣州地区药品检验所。
   第三章 卫生防疫 第一节 传染病防治 宋绍兴十五年(1145)、明天启六年(1626)秋、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四月、1915年洪水之后,赣州均发生大疫。1944年,发生霍乱流行。1945年6月,患疟疾者达1000多人。1946年2月,发生脑膜炎,死亡率甚高;同年6月,儿童多患麻痘症。1948年7月,水西乡发生痢疾、永安乡(今蛤湖乡)发生类似痢疾流行。建国后,疫情也曾有发生。中共赣州市委和市人民政府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建立防疫机构,开展卫生宣传和预防接种,加强了对传染病的防治工作。
   防疫制度 疫情报告制 1950年,市人民政府卫生科组织各医院、诊所建立疫情报告制。除旬报外,如发现急性传染病例,须在24小时内报告。1953年11月,疫情管理工作移交市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赣州市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赣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西省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县治至今已有2200年,晋代以来历为郡、州、路、府、道治所和专员公署所在地。赣州“南抚百越,北望中州”,自古就是沟通赣、闽、粤、湘的江南重镇,系兵家必争之地;赣州四周环山,城区三面临水,“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景色秀丽,城廓雄伟,有“千里赣江第一城”之誉;赣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代和当今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和专家学者;赣州名胜广集,古迹荟萃,宋代文物尤为突出,被誉为“宋城博物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