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成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赣州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4791
颗粒名称: 农业科技成果
分类号: F303.3
页数: 2
摘要: 建国前,赣州的农业生产一直沿袭传统耕作方法。清末邑人刘芋珊于仓王庙开辟农业试验场。民国时期开始推广现代农业科学技术,设立农业推广所、家畜防疫所,推广水稻良种和家畜的防疫、治疗。尽忠大学农学院迁来赣州后,在小南门外建立园艺场(实习农场);江西省农业院稻作试验场迁入后,在今南方冶金学院、赣州三中建立江西省赣县稻作试验场。1944年底日军占领赣州前夕,两场均撤散。
关键词: 农村现代化 农业科技推广

内容

建国前,赣州的农业生产一直沿袭传统耕作方法。清末邑人刘芋珊于仓王庙开辟农业试验场。民国时期开始推广现代农业科学技术,设立农业推广所、家畜防疫所,推广水稻良种和家畜的防疫、治疗。尽忠大学农学院迁来赣州后,在小南门外建立园艺场(实习农场);江西省农业院稻作试验场迁入后,在今南方冶金学院、赣州三中建立江西省赣县稻作试验场。1944年底日军占领赣州前夕,两场均撤散。
  建国后,赣州市农业科技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历史时期。1950年开始从外地引进黄苗甘蓝等蔬菜新品种。1954年开始推广使用化肥(硫酸铵)和农药(六六六、滴滴涕)。1957年在南外联村芫首次使用拖拉机耕田。1957~1959年普遍推广南特号、莲花早、赣农342、黄禾子等水稻品种。1959年,水西公社首次人工孵化鲤鱼育苗成功,随后人工孵化青鱼、链鱼、鳙鱼、草鱼等鱼苗成功,结束了每年赴九江购买鱼苗的历史。50年代,改革耕作制度,发展双季稻。60年代,推广矮秆水稻。70年代,推广杂交水稻。1975年,水东虎岗村进行杂交水稻制种成功,随后各公社都进行了杂交水稻制种。1979年,沙石人民公社兽医站进行耕牛人工授精试验成功。1981年,湖边石甫大队街上生产队及水南长青大队五龙岗生产队率先推广使用塑料薄膜覆盖栽培花生、瓠瓜技术。1981~1983年,市蔬菜办公室在水东马祖岩葛藤窝推广使用“2·4-D”、“乙烯利”等植物激素。赣州市林科所与赣州地区林科所承担的黑荆树矮林作业试验项目,获江西省1985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市科委承担的国家星火计划低产桔园改造项目,对全市1986年列入低产桔园改造的21个果园746亩柑桔进行改造,树势得到迅速恢复,增产率达114%,桔农增收21万元,是科技贷款的7倍。市蔬菜办公室承担市重点成果推广项目淡季蔬菜开发与综合栽培技术推广后,于1989年引进短叶13号萝卜,当年推广3000余亩,并获丰收,使赣州市居民一年四季都能吃上鲜萝卜;1990年,指导菜农进行中棚栽培,使辣椒、西红柿等蔬菜提早上市十几天;将西红柿由春季栽培改为春、秋两季栽培,延长上市期1倍;引进津杂系列秋黄瓜,使市场供应由夏季延长到秋季,此项目获1992年度赣州地区科技进步三等奖。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承担的赣州地区重点成果推广项目甘蔗冬育春移试验示范,1992年全市推广3431亩,增产10%以上,增加农业产值57万元,增加工业产值80万元,此项目达到省内先进水平,获1993年度赣州地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赣州市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赣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西省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县治至今已有2200年,晋代以来历为郡、州、路、府、道治所和专员公署所在地。赣州“南抚百越,北望中州”,自古就是沟通赣、闽、粤、湘的江南重镇,系兵家必争之地;赣州四周环山,城区三面临水,“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景色秀丽,城廓雄伟,有“千里赣江第一城”之誉;赣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代和当今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和专家学者;赣州名胜广集,古迹荟萃,宋代文物尤为突出,被誉为“宋城博物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