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科技成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赣州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4789
颗粒名称: 第四节 科技成果
分类号: G31
页数: 6
摘要: 建国后,赣州市科技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到1995年,境内通过市级以上鉴定(评审)的自然科学科技成果有3400多项,其中获国家级奖励的31项(市属3项),获省、部级奖励的314项(市属39项),获地区、省厅级奖励的599项(市属163项),获市科技进步奖(1985~1995年)的122项。全市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比重达36%。
关键词: 成果 工程研究中心

内容

建国后,赣州市科技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到1995年,境内通过市级以上鉴定(评审)的自然科学科技成果有3400多项,其中获国家级奖励的31项(市属3项),获省、部级奖励的314项(市属39项),获地区、省厅级奖励的599项(市属163项),获市科技进步奖(1985~1995年)的122项。全市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比重达36%。
  工业科技成果清代以前,赣州的工业几乎是空白,粮油加工一直沿袭“推砻踏碓”、“水力畜力油槽”的古老碾米、榨油方法以及土法制糖等。民国以后,开始引进火力发电和制糖机械,有了少数私营汽车修理行业开业。1939年初,在抗日统一战线的推动下,著名友好人士路易·艾黎前来赣州援助发展战时经济,倡导建立“东南工合”,下设赣州机器合作社等。赣州机器合作社能生产18匹马力的木炭发动机、宽幅织布机、制革机、碾米机和印刷机。之后,境内相继办起制糖、造纸、火柴、棉织、牙刷、机械修配等小型工厂。
  建国后,赣州市的工业生产和工业科技蓬勃发展。50年代,市内工业科技主要是充分利用原有设备,依靠工人群众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1961年以后,注重抓基础、求实效,科技水平进一步提高。赣州市航运公司造船厂把烧木炭的煤气机安装在帆船上,并建造柴油机客运拖拉两用船,改变了赣州水上运输全靠撑篙拉牵的历史;江西气体压缩机厂使用稀土镁球墨铸铁代替进口的45号钢制造空压机。“文化大革命”期间,工业科技工作受到干扰,但广大科技人员坚持工作,仍取得了一些重大科技成果。期间,江西气体压缩机厂的LG31-30/3.5型螺杆压缩机、赣南造纸厂的全芒秆描图纸和全麦草一号拷贝纸、江西汽车齿轮箱厂的汽车变速箱齿轮气体碳氮共渗等9项工业科技成果获1978年江西省科学大会奖。“六五”计划以后,贯彻执行“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市内工业科技有了迅速的发展,科技成果水平逐年提高,有不少科技成果迈进高科技领域,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赣南铸锻厂研制的钇基稀土耐热钢挂蓝板,比用普通钢的可延长使用寿命5~9倍,且抗形变、耐腐蚀,属国内先进水平,获江西省1985年度科技进步三等奖。赣州市市政工程公司研制的密封式机械化垃圾中转站,能加速垃圾中转清运,有效防止灰尘飞扬、臭味污染及噪声干扰,属国内先进水平,具有普遍推广价值,1986年10月获全国城市建设优秀设计三等奖。赣南农药厂与福州农药研究所共同研制完成的2.5%甲基对硫磷粉剂及其应用推广项目,赣州钨钼材料厂与中南工业大学合作的科研项目蓝钨掺杂、钨粉酸洗及其装置,1987年分别获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江西气体压缩机厂研制的L5.5-25/12型无润滑空气压缩机,为国内大型压缩机上首次应用无背压活塞环新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赣南造纸厂研制的芒竹混合制浆制造高档薄型纸,属国内首创,分别获江西省1986、1988年度科技进步三等奖。赣南农药厂研制生产的卫生级杀螟松(杀螟硫磷),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广谱性等优点,可防治多种害虫,1989年8月获国家专利,被评为1990年度国家级新产品,1991年获国家星火四等奖。赣州水泵厂承担的国家重点科技成果推广项目CLXQ型两相流纸浆泵,1993年11月通过鉴定,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国家有关标准要求,具有高效节能、抗腐蚀性能好、使用寿命长、适用性广等特点。赣州稀土金属冶炼厂研制生产的高科技新材料错钕金属,属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各项技术性能指标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获江西省1995年度星火二等奖。
  农业科技成果建国前,赣州的农业生产一直沿袭传统耕作方法。清末邑人刘芋珊于仓王庙开辟农业试验场。民国时期开始推广现代农业科学技术,设立农业推广所、家畜防疫所,推广水稻良种和家畜的防疫、治疗。尽忠大学农学院迁来赣州后,在小南门外建立园艺场(实习农场);江西省农业院稻作试验场迁入后,在今南方冶金学院、赣州三中建立江西省赣县稻作试验场。1944年底日军占领赣州前夕,两场均撤散。
  建国后,赣州市农业科技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历史时期。1950年开始从外地引进黄苗甘蓝等蔬菜新品种。1954年开始推广使用化肥(硫酸铵)和农药(六六六、滴滴涕)。1957年在南外联村芫首次使用拖拉机耕田。1957~1959年普遍推广南特号、莲花早、赣农342、黄禾子等水稻品种。1959年,水西公社首次人工孵化鲤鱼育苗成功,随后人工孵化青鱼、链鱼、鳙鱼、草鱼等鱼苗成功,结束了每年赴九江购买鱼苗的历史。50年代,改革耕作制度,发展双季稻。60年代,推广矮秆水稻。70年代,推广杂交水稻。1975年,水东虎岗村进行杂交水稻制种成功,随后各公社都进行了杂交水稻制种。1979年,沙石人民公社兽医站进行耕牛人工授精试验成功。1981年,湖边石甫大队街上生产队及水南长青大队五龙岗生产队率先推广使用塑料薄膜覆盖栽培花生、瓠瓜技术。1981~1983年,市蔬菜办公室在水东马祖岩葛藤窝推广使用“2·4-D”、“乙烯利”等植物激素。赣州市林科所与赣州地区林科所承担的黑荆树矮林作业试验项目,获江西省1985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市科委承担的国家星火计划低产桔园改造项目,对全市1986年列入低产桔园改造的21个果园746亩柑桔进行改造,树势得到迅速恢复,增产率达114%,桔农增收21万元,是科技贷款的7倍。市蔬菜办公室承担市重点成果推广项目淡季蔬菜开发与综合栽培技术推广后,于1989年引进短叶13号萝卜,当年推广3000余亩,并获丰收,使赣州市居民一年四季都能吃上鲜萝卜;1990年,指导菜农进行中棚栽培,使辣椒、西红柿等蔬菜提早上市十几天;将西红柿由春季栽培改为春、秋两季栽培,延长上市期1倍;引进津杂系列秋黄瓜,使市场供应由夏季延长到秋季,此项目获1992年度赣州地区科技进步三等奖。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承担的赣州地区重点成果推广项目甘蔗冬育春移试验示范,1992年全市推广3431亩,增产10%以上,增加农业产值57万元,增加工业产值80万元,此项目达到省内先进水平,获1993年度赣州地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医疗卫生及其他科技成果 1916年,赣州开始引进西医西药。但民间仍以中医中药为主,医药科研几乎处于空白。
  建国后,卫生科技事业得到飞速发展,随着医疗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市内各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得到不断提高,科技成果层出不穷。赣州市“死卡介苗”疗法科研协作组的“死卡介苗”疗法防治慢性气管炎等病的研究,获1978年赣州地区科技大会奖。赣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研制的电子数码输液监护仪获江西省1981年度优秀科技成果四等奖,世界首例异常核型染色体发现获赣州地区1989年度科技进步四等奖,自制输尿管伞形导管在体外震波碎石中的应用、钝头软金属针在肝切除中的应用及尿液雌三醇与肌酐比值〈E/C〉的检测及临床应用,分别获赣州地区1993年度科技进步三、四等奖,低能量HE -NE激光血管内照射疗法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临床中的应用、血浆中分子物质总含量测定及临床应用,分别获赣州地区1995年度科技进步二、四等奖。
  此外,赣州市饮食服务公司研制的GYJ饮食加工多用机,获1983年赣州地区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赣州公园动物园人工饲养与繁殖丹顶鹤成功,获1985年赣州地区优秀科技成果四等奖,1991年5月获国家科技成果证书。赣州市环境监测站的赣州市大气环境监测优化布点研究,获赣州地区1991年度科技进步四等奖。赣州印刷厂的电脑激光照排系统,获赣州地区1992年度科技进步四等奖。赣州市煤气公司的全自动燃气快速热水器(水煤气),获赣州地区1995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
  科技专著解放初至1995年,赣州市境内科技人员在各种专业杂志和全国性学术会议上发表的自然科学论文有8200余篇,省级以上出版社出版的自然科学科技专著60部,其中市属单位6部。
  [=此处为表格(市属单位科技人员专著一览)=] [=此处为表格(1987~1995年赣州市获国家级奖励的科技成果)=] [=此处为表格(1978~1995年赣州市获省部级奖励的科技成果)=] [=此处为表格页=] [=此处为表格页=]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赣州市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赣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西省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县治至今已有2200年,晋代以来历为郡、州、路、府、道治所和专员公署所在地。赣州“南抚百越,北望中州”,自古就是沟通赣、闽、粤、湘的江南重镇,系兵家必争之地;赣州四周环山,城区三面临水,“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景色秀丽,城廓雄伟,有“千里赣江第一城”之誉;赣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代和当今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和专家学者;赣州名胜广集,古迹荟萃,宋代文物尤为突出,被誉为“宋城博物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