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科技活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赣州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477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科技活动
分类号: G424
页数: 3
摘要: 同年12月12日,市工会联合会主办的技术革新展览会开幕,展出全市技术革新成果150多项。1956年初,中共赣州市委和市人民委员会发出“向文化技术大进军”号召,4月1日,全市近3万人在体育场举行“向文化技术大进军”誓师大会,号召全市人民尽快提高文化技术水平,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以后,每年都召开一次“技术双革”大会,总结交流经验,表彰先进,同时举办“技术双革”成果展览。1960年4月15日,江西省“技术双革”现场会在赣州召开。到年底,全市广大职工献计献策20多万条,完成技术革新1000多项,试制新产品1300多种,革新机具230多件,实现机械化生产线178条,获得科技成果660多项。
关键词: 教学组织 教学活动

内容

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赣州市内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活动的全面展开始于1954年。同年12月12日,市工会联合会主办的技术革新展览会开幕,展出全市技术革新成果150多项。1956年初,中共赣州市委和市人民委员会发出“向文化技术大进军”号召,4月1日,全市近3万人在体育场举行“向文化技术大进军”誓师大会,号召全市人民尽快提高文化技术水平,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以后,每年都召开一次“技术双革”大会,总结交流经验,表彰先进,同时举办“技术双革”成果展览。1959年7月召开的“技术双革”大会,奖励先进集体58个、积极分子代表807人,展出实物、模型、图片1100多件。全市各企事业单位和各乡(社)普遍成立科研组织,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技术双革”活动。1960年初,中共赣州市委又发出“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开展一顶二、三、五活动”的号召,全市掀起“技术双革”新高潮。1960年4月15日,江西省“技术双革”现场会在赣州召开。到年底,全市广大职工献计献策20多万条,完成技术革新1000多项,试制新产品1300多种,革新机具230多件,实现机械化生产线178条,获得科技成果660多项。
  科技(教)兴市 1990年2月7~8日,中共赣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召开全市科技兴市大会,研究部署科技兴市大计,并作出《关于实施科技兴市若干问题的决定》,成立赣州市科技兴市领导小组,各系统、单位建立相应机构,有105个单位确定分管科技的领导和技术负责人。1990年8月至1991年10月,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简称市科委)、市社联、市科学技术普及协会(简称市科协)两次联合召开科技兴市发展战略理论研讨会,中共赣州市委宣传部、市科委、市社联、市科协联合召开科技兴市宣传工作会议。市科委还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创建科技示范乡镇、科技示范企业的活动。水东、水南、湖边、蟠龙、沙石等5个乡(镇)被赣州地区行署授予科技示范乡镇称号;江西气体压缩机厂、江西齿轮箱总厂、赣南农药厂、赣州稀土金属冶炼厂、赣州酒厂、赣南无线电厂、赣州水泵厂、赣南机械总厂、赣州电机厂、赣州阀门厂等10个企业被赣州地区行署授予科技示范企业称号。中共赣州市委、市人民政府每隔1~2年召开一次科技(教)兴市大会,总结经验,表彰先进。到1996年,累计表彰奖励科技(教)兴市先进集体77个,先进个人280名。 科技进步活动月每年3月中旬至4月中旬为赣州市“科技进步活动月”时间。在第一个活动月里,中共赣州市委、市人民政府领导发表了广播讲话,地、市联合举办了科普报告会,放映了科技录像片,增设了科普广播专题和宣传专栏,举行了“科技之春”文艺演唱会。1993年的科技进步活动月中,成立了以中共赣州市委、市人民政府领导为正、副组长,市直机关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科技进步活动月领导小组。每年科技进步活动月都由市领导发表电视讲话,召开科技人员座谈会,组织街头科技咨询服务,送科技下乡,举办科技讲座、学术报告会、科技知识竞赛、青少年科技小论文及小发明竞赛,放映科技电视专题片和科普影片,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进行电视专访。
  科技进步奖评审 1989年,市人民政府颁发《赣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励试行办法》,成立赣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设立科技进步奖,对全市经过市以上有关部门组织鉴定(评审)、验收的科技成果进行奖励。同年9~11月,评选了1985~1988年全市的市科技进步奖项目。此后,每年的3~5月,对上年的科技成果进行评审。到1995年,共评审市科技进步奖122项,其中一等奖20项、二等奖60项、三等奖30项、四等奖12项。1995年12月,市人民政府正式颁布《赣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使评审科技进步奖制度化。
  科技集市 80年代起,开始举办科技集市活动。1986年春耕期间,市科委会同市农委组织30名农业科技人员先后在湖边、沙石、蟠龙3个圩镇举办科技集市,送科技下乡。期间共出售科技资料2225份、科技书籍668册及一大批良种、农药,接待群众咨询3100多人次。1994年3月27日,地市科委、科协组织70余名具有高、中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市区街头开展科技集市活动,展示科技新产品50余项,可转让技术300余项,提供科技资料1000余份,接受咨询1500余人次。1995年4月11日,地、市科委组织44名科技人员到沙石圩举办科技集市,开展科技咨询和科技服务活动,接待农民技术咨询1500余人次,向农民赠、售科技资料4000余册和一批花、果良种苗木。
  科技知识竞赛 1994年4月9日,赣州地区“二五”科技普法知识竞赛在赣州举行。赣州市代表队获二等奖。这次竞赛内容包括近十年来国家、省、地颁布的科技法律、法规、条例、决定,以及科技知识、赣南科技史知识。1995年4月22日,地、市科委会同赣州电视台和赣州供电局联合举办“赣电杯”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电视竞赛,赣南师范学院队获第一名,赣南农药厂队和南方冶金学院队获第二名,赣州供电局队、赣州科技城队和江西齿轮箱总厂队获第三名。
  青少年学科学活动从50年代后期开始,在全市城乡特别是在青少年中广泛进行普及科学知识教育,破除迷信,消除愚昧,开展爱科学、学科学活动。1984年起,每年10月定为青少年“科学活动月”,引导广大中小学生阅读科普书籍,动手创造科技小发明,撰写科技小论文;组织科技知识竞赛、科技作品展览、科技专题讲座等课外科技活动,取得可喜成绩。1987年,赣州三中学生赵全忠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拟写的“外层空间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参加由美国航空宇航局、中国科协、中国宇航学会举办的航天飞机“零星搭机”科学实验方案征集活动,获一等奖。到1995年,全市中小学校有科技小组451个,制作的科技作品,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作品评比获一等奖2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11个。
  科技咨询 1978年10月,赣州市建筑学会针对市百货大楼结构存在较严重的质量问题,邀请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进行咨询,提出了不破坏大楼整体结构、在每层框架内加设立柱的方案。经采纳实施,多年使用,证明此方案安全可行。
  1982年以来,赣州地区科技信息研究所菌种研究室在赣州市进行食用菌栽培的技术咨询、培训、指导服务,提供菌种20多个,培训食用菌生产技术骨干500多人。1984年,平菇在水南乡金龙、金湖村试栽成功;1986年,袋栽香菇在水南乡长塘、黄金村栽培成功,蘑菇在蟠龙乡坝上村栽培成功;1994年金针菇在水南乡金龙、长塘、南桥村大面积栽培成功。以水南乡为中心的食用菌栽培已辐射到全市各乡镇及市区部分居民、企事业单位。1996年,全市从事食用菌栽培的单位和专业户达320多家。
  1990年起,市蔬菜办公室对水东镇马祖岩村300多户菜农开展蔬菜技术咨询服务。由市、乡镇和村的农技人员组成技术服务集团,根据自愿、互利、有偿的原则与菜农签定技术服务合同。采取技术与物资相结合的服务形式,服务到户、到菜土。实行包优先优惠供应良种、包技术培训及印发科技资料、包诊断蔬菜病虫害、包供应所需的农药和激素、包帮助配制、稀释农药和激素的“五包”,有90%以上的菜农户接受了服务。到1995年,已连续开展技术咨询服务6年,累计服务3800多亩次,使水东镇马祖岩村的蔬菜生产连年高产稳产。
  1993年3月,市科委从寻乌县引进牛蛙养殖人才,采取办班、开现场会、深入农户等方式进行咨询服务,推广牛蛙养殖。到年底,全市牛蛙养殖户发展到多户。
  1994年4月,中共赣州市委政研室、市科委接受江西省科委下达的《京九铁路与赣州市经济技术发展战略研究》软科学课题,组织市经委、计委、城建、商贸、旅游、金融等有关部门的专业人员,分别承担城建、工业、商贸、农业、旅游、金融、市场体系、科技、教育、外向型经济等子课题的研究任务。调研工作从5月开始,11月完成初稿,12月12日通过专家评审。该研究报告根据中共赣州市委、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呼应大京九,建设大赣州”的战略思想,具体提出了工业、菜篮子、商贸、城建、科教、旅游等方面的发展重点和措施,为市委、市人民政府提供了决策依据。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赣州市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赣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西省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县治至今已有2200年,晋代以来历为郡、州、路、府、道治所和专员公署所在地。赣州“南抚百越,北望中州”,自古就是沟通赣、闽、粤、湘的江南重镇,系兵家必争之地;赣州四周环山,城区三面临水,“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景色秀丽,城廓雄伟,有“千里赣江第一城”之誉;赣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代和当今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和专家学者;赣州名胜广集,古迹荟萃,宋代文物尤为突出,被誉为“宋城博物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