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管理机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赣州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4765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管理机构
分类号: G52
页数: 3
摘要: 行政机构宋庆历年间,虔州州学的学官为教授,赣县县学的学官为教谕。学官负责掌管学庙春秋祭祀,主持童生考试,教育所属学生。元至元二十四年,赣州路总管府设儒学提举司,负责管理地方教育。至正十年,赣州路学增设训导若干人,协助教授管辖所属学生。清代,赣州府设提学使,为地方教育行政首长。雍正元年,改提学使为提督学政。府学、县学的学官设置和明代大致相同。光绪三十二年,府、县的教育行政机关为劝学所。赣县劝学所设视学1人,兼任学务总督,劝学员若干人,负责管理地方教育和劝导地方绅士捐资办学。“文化大革命”初期,市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先后称市革命委员会文教卫生组、教育组。
关键词: 教育组织机构 社会科学

内容

行政机构宋庆历年间(1041~1048),虔州州学的学官为教授,赣县县学的学官为教谕。学官负责掌管学庙春秋祭祀,主持童生考试,教育所属学生。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赣州路总管府设儒学提举司,负责管理地方教育。路学的学官为教授。至正十年(1350),赣州路学增设训导若干人,协助教授管辖所属学生。明洪武二年(1369),赣州府设提学司,负责管理地方教育。府设教授1人,训导4人;县设教谕1人,训导2人,分别管辖所属学生,也担任教课。清代,赣州府设提学使,为地方教育行政首长。雍正元年(1723),改提学使为提督学政。府学、县学的学官设置和明代大致相同。光绪三十二年(1906),府、县的教育行政机关为劝学所。赣县劝学所设视学1人,兼任学务总督,劝学员若干人,负责管理地方教育和劝导地方绅士捐资办学。
  1912年,废劝学所,设教育公所。1917年,教育公所复改为劝学所,设所长1人,劝学员2~4人,书记1~3人。劝学所在县知事的领导下,办理全县文化教育事务。1924年,撤销劝学所,改为教育局,设局长1人,视学3人。1930年,视学改称督学。1935年撤销教育局,在赣县县政府设第三科,主管教育和建设事务。1937年,县政府增设第四科专管建设,原第三科专管教育。1938年,第三科与民政科合并为政治科,主管文化教育和民政事务。1940年,政治科分为教育科与民政科,教育科专管文化教育。乡镇设文教干事。1947年县教育科又改为教育局,内设第一科(总务)、第二科(学校教育)、第三科(社会教育)和督学室,编制20人。
  1949年8月,赣州市人民政府设立教育科。1950年12月,教育科改称文教科。各区政府设文教股,主管所辖小学和市民业余教育。此后,市文教科几经合并、分设,先后改称市文化教育局、文教卫生局、文化教育局。1958年以后,农村各公社设文教干事,具体管理该公社的文教卫生工作。1960年4月,市文化教育局分为市文化局、市教育局,1961年1月再次合并。1964年,各农村公社成立教师辅导站。“文化大革命”初期,市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先后称市革命委员会文教卫生组、教育组。各公社成立教育革命领导小组,各生产大队和生产队分别成立贫下中农管理教育委员会。1973年2月恢复市文化教育局;公社教师辅导站改名文教工作站。1984年2月,文化与教育分开,单独设立市教育局。1985年以后,各乡镇成立教育委员会,下设教育办公室,受市教育局的委托统一管理所辖范围内的学校教育、扫盲等工作。1995年,市教育局内设办公室、监察室、普通教育科、综合教育科、职业技术教育科和财务基建科,有职工8人。
  业务机构与学术团体赣州市教学研究室 1950年成立赣州市小学教学研究会,下设8个中心教研组,从教材、教法方面开展教研活动。1958年,赣州市中学教学研究会成立,下设11个中心教研组。1963年7月,赣州市中小学教学研究会改称赣州市文教局教学研究室(简称教研室),负责全市中小学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指导。“文化大革命”期间,教研室人员先后并入市教育革命办公室、赣州市教育学校。1979年恢复教研室,与市教师进修学校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负责中小学教学研究和小学教师培训。1984年5月,教研室从市教师进修学校划出单列,作为市教育局的直属业务机构,编制20人,内设中学文科组、中学理科组、小学组和资料室,中小学各学科均配有教研员。90年代前期,中学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学科配备了初、高中双线教研员。
  赣州市招生考试办公室 1979年成立,1984年定为常设机构,编制7人,下设高招组、中招组、宣传组。负责全市中小学招生考试和学籍管理工作。
  赣州市电化教育室 1979年成立,编制5人。负责全市中小学电化教育和教学仪器设备的发放与管理。
  赣州市教育学会1979年,以教研室教研员和学校各学科带头人为主体成立赣州市教育学会,下设学校管理研究会,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幼儿教育研究会,中小学德育、体育、音乐、美术教学研究会,中学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生物、史地教学研究会,小学语文、数学、思想品德教学研究会等18个研究会。市教育学会每年召开年会,交流、评选论文。
  赣州市青少年科学技术辅导员协会1981年成立,下设组织宣传组、数理化组、史地生物组、无线电工程组、航舰模组,每年举办1次科技作品展评会。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赣州市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赣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西省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县治至今已有2200年,晋代以来历为郡、州、路、府、道治所和专员公署所在地。赣州“南抚百越,北望中州”,自古就是沟通赣、闽、粤、湘的江南重镇,系兵家必争之地;赣州四周环山,城区三面临水,“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景色秀丽,城廓雄伟,有“千里赣江第一城”之誉;赣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代和当今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和专家学者;赣州名胜广集,古迹荟萃,宋代文物尤为突出,被誉为“宋城博物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