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赣州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4735
颗粒名称: 小学
分类号: G62
页数: 6
摘要: 小学解放前夕,赣州有省立小学2所,县立小学6所,私立小学10所。解放后,历经46年的发展,至1995年,全市有小学100所,其中完全小学83所,初小17所。在校学生32636人,教职工1639人,其中专任教师1521人。建国前后的主要小学有: 赣州市嵯峨寺小学1916年创办,校址设嵯峨寺巷内。初名赣县县立模范初级小学,后曾改名赣县县立第二小学、赣县县立嵯峨寺小学、城北镇中心小学、赣州镇第四中心国民学校。1949年9月改名赣州市第四小学,1953年改名赣州市嵯峨寺小学,1966年改名抗大附小,1979年复为今名。1995年,在校学生571人,教职工29人。1954年改名赣州市天竺山小学。1970年迁后街,忠东小学并入,改名赣州市长青路小学,1979年改今名。
关键词: 小学 小学教育

内容

小学解放前夕,赣州有省立小学2所,县立小学6所,私立小学10所。解放后,历经46年的发展,至1995年,全市有小学100所(教育部门办92所,企事业单位办8所),其中完全小学83所,初小17所。在校学生32636人,教职工1639人(含民办教师191人),其中专任教师1521人。建国前后的主要小学有: 赣州市嵯峨寺小学1916年创办,校址设嵯峨寺巷内。初名赣县县立模范初级小学,后曾改名赣县县立第二小学、赣县县立嵯峨寺小学、城北镇中心小学、赣州镇第四中心国民学校。1949年9月改名赣州市第四小学,1953年改名赣州市嵯峨寺小学,1966年改名抗大附小,1979年复为今名。1995年,在校学生571人,教职工29人。
  赣州市天竺山小学1926年创办,校址原设天竺山公园内。初名赣县第一区五联保中心小学,1936年和1943年曾改名赣县第一区东郊镇小学、赣州镇第六中心国民学校。1949年9月改名赣州市第六小学。1954年改名赣州市天竺山小学。1963年迁红旗大道东端北侧小丘上。1970年迁后街,忠东小学并入,改名赣州市长青路小学,1979年改今名。1981年迁东郊路东侧,赣州汽车运输局子弟小学并入。1995年,在校学生599人,教职工35人。
  赣州市文清路小学1929年创办,校址设文清路。初名赣县城南初级小学。1939年,改名赣县城南镇中心小学。1943年和1947年曾改名赣州镇第二中心国民学校、赣州镇示范国民学校。1947年,赣县政府拨款在厚德路西端南侧(今行署大院后门东侧)新建教学楼3栋,教室18间,并将学校迁入,改名赣县任中小学。1949年9月,迁回文清路旧址,改名赣州市第二小学。1953年改名赣州市文清路小学。1957年迁阳明巷新建校舍。“文化大革命”期间,更名东方红小学。1976年复为今名。1978年,确定为地区重点小学。1980年,受到江西省人民政府嘉奖。1982年,新建教学大楼。1983年,获江西省文明学校称号。1994年,启动校园规划建设工程,创办示范性学校。至1995年,共投资280多万元,新建综合大楼、教工宿舍,改善了办学条件。是全区教育改革试点学校之一。1980年以来,坚持教材改革试验。1994年起,进行课程设置改革试验,开设活动课,进行“愉快教学”、“地图式教学”等专题改革试验,发表20多篇教学改革论文。1995年,在校学生1494人,教职工56人。
  赣南师范学院附属小学1933年创办,初名为江西省立赣县乡村师范学校附属小学,1947年改名江西省立赣县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建国后,曾改名赣县师范学校附属小学、赣州师范第一附属小学、红旗大道第一小学。1979年,与赣州八中合并为赣南师范专科学校附属学校,设小学部。1984年随学院改名,定为今名,校址设今红旗大道西段南侧。1995年,在校学生493人,教职工24人。
  赣州市厚德路小学1941年创办,校址设厚德路东段北侧文庙内。初名赣县城东镇中心国民小学。1943年改名赣州镇第一中心国民学校。建国后,曾改名赣州市第一小学、赣州市厚德路小学、赣州市红卫兵小学、赣州市青年路小学。1979年复为今名。1981年列为赣州市重点小学。1985年,该校学生胡雪莲被选赴塞浦路斯参加“神秘的气球”国际儿童演唱大会。1992年,迁入慈云塔下新校舍。校舍采用古典园林式平房建筑,琉璃飞檐,曲径回廊,亭台楼榭,掩映着翠竹芭蕉,绿树鲜花,被称为花园式学校。是赣州市教育改革试验学校之一。90年代以来,进行了教材、德育改革试验。1995年被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省教委授予爱国主义教育先进单位,并获地区德育先进学校称号。1994年学校“苗苗艺术团”参加江西省第四届少儿艺术节,70%的节目获奖,小品《现在开饭》在中央电视台播出。1995年,在校学生1268人,教职工53人。
  正气小学1942年创办,校址设水东镇虎岗,是中华儿童新村的主体。创办初期有1200多名学生,其中多数是无家可归的难童。课程设置和教材与普通小学基本相同,只是劳动与集体活动比普通小学较多。1945年春,日军侵入赣州前夕,其学生转移至安远、寻乌县,并增设中学班。抗战胜利后迁回虎岗。之后,因经费无着落,1946年夏由江西省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社会福利部接管,更名江西省育幼院。赣州解放前夕停办。
  赣州市西外小学1943年创办,校址设牌坊下。初名西扶庙初级小学。1946年改名赣州镇第五中心国民学校,次年迁西桥路东侧。1949年9月改名赣州市第五小学,1955年改名赣州市西外小学,1966年改名赣州市永红小学,1979年复为今名。1995年,在校学生640人,教职工36人。
  赣州市西津路小学1949年9月全市小学调整时,将省立赣县女子师范附属小学与省立赣县附属小学合并,成立赣州市第七小学,校址设阳明路(今市公安局处),后迁西津路(今赣六中处),改名赣州市西津路小学。1963年定为省重点小学。1968年,分为韶山小学、红卫路小学、三忠于小学3校。红卫路小学设原址。1970年,以其校址成立赣州六中,红卫路小学迁西津路东段南侧。1979年改为今名。1995年,在校学生550人,教职工29人。
  赣州市大公路第一小学1952年9月,私立善导小学改为公办,迁大公路西段南侧,改名赣州市第十四小学,1958年改名赣州市大公路第一小学。“文化大革命”期间,先后改名赣州市太阳升小学、赣州市反帝路第一小学。1979年复为今名。1995年,在校学生1045人,教职工46人。
  赣州市大公路第二小学1952年由私立保粹小学和私立三一小学合并成立赣州市第十五小学,校址设大公路东段南侧。1958年改名赣州市大公路第二小学。“文化大革命”期间,曾先后改名赣州市卫东小学、赣州市反帝路第二小学。1979年复为今名。1995年,在校学生643人,教职工30人。
  赣州市红旗大道第二小学1956年,私立章贡小学改为公办,改名赣州市白云小学,校址设红旗大道东段南侧。1960年改名赣州市红旗小学。1972年改为今名。是全市规模最大的小学。1978年以来,学校先后新建了教学大楼、教工宿舍。1994年,赣南造纸厂子弟小学移交教育部门办,列为其分部。先后开展了“健美的生活,创造性教育”和“教学半”(即一节课中教师教与学生练各占一半时间)教改试验,其教改成果在全市小学推广,并影响全区、全省。学生许翀参加亚冬会全国少年儿童书画大赛获金奖,王春霞制作的昆虫标本“蝉”获华东六省一市二等奖、省一等奖。校合唱团参加全国首届小学生合唱比赛获奖。学校少先队大队部获全国红旗大队、雏鹰大队称号。学校被评为江西省唯一的全国红领巾示范学校。1995年,在校学生1983人,教职工76人。
  赣州市马扎巷小学1958年由解放公社创办,名赣州市铁盔塘小学。校址设铁盔塘19号。1966年迁马扎巷北段东侧,改名赣州市继红小学。1968年10月改为公办,并入红卫小学,后又分出,改名赣州市卫东彪小学。1979年改为今名。80年代末以来,学校进行了教学管理制度改革,探索并总结出教学流程管理经验,在全市小学推广。1995年,在校学生508人,教职工24人。
  此外,市区内还有南外小学(1930年创办,1995年有教职工22人、学生291人)、景凤山小学(1952年创办,1995年有教职工35人、学生532人)、中山路小学(1956年由私立南临小学、新安小学合并改为公办,1995年有教职工28人、学生461人)、清水塘小学(1956年创办,1995年有教职工32人、学生520人)、荷包塘小学(1956年由私立卓英小学改为公办,1995年有教职工35人、学生527人)、白云小学(1959年创办,1995年有教职工16人、学生337人)、红旗小学(1958年创办,1995年有教职工13人、学生328人)。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赣州市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赣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西省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县治至今已有2200年,晋代以来历为郡、州、路、府、道治所和专员公署所在地。赣州“南抚百越,北望中州”,自古就是沟通赣、闽、粤、湘的江南重镇,系兵家必争之地;赣州四周环山,城区三面临水,“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景色秀丽,城廓雄伟,有“千里赣江第一城”之誉;赣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代和当今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和专家学者;赣州名胜广集,古迹荟萃,宋代文物尤为突出,被誉为“宋城博物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