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赣州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4727
颗粒名称: 书院
分类号: G649.299
页数: 1
摘要: 北宋庆历四年(1044),赣州创办第一所书院——清溪书院。宋代还办有濂溪书院、先贤书院。明代,办有阳明书院、正蒙书院、镇宁书院、富安书院、夜光书院、澄清书院、龙池书院。清代,办有爱莲书院、新安书院、见山书院、章贡书院。至清末,赣州先后创办书院14所。
关键词: 书院 高等教育

内容

北宋庆历四年(1044),赣州创办第一所书院——清溪书院。宋代还办有濂溪书院、先贤书院。明代,办有阳明书院、正蒙书院、镇宁书院、富安书院、夜光书院、澄清书院、龙池书院。清代,办有爱莲书院、新安书院、见山书院、章贡书院。至清末,赣州先后创办书院14所。
  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和明代哲学家王阳明,都在赣州书院讲过学,促进了赣州书院的发展。书院有官办、官办民助、绅士名流集资私办三种形式。清代,私办改为官办。
  书院的负责人是山长。书院的教学活动,初为名人大师讲学,后“设立讲堂,先以说书,继之课文”,把四书、五经、程朱理学,分年安排,熟读背诵,定期作文。以自学为主,自学与讲学、自学与教师指导相结合,一个月举行一次考试。书院招收生徒,最初无名额限制,后来由书院定额录取。濂溪书院、阳明书院等录取的名额逐年增加,一般在10~200名之间。到清同治九年(1870)以后,生徒较多,酌量加取,名额不限。
  赣州3所影响较大的书院是: 濂溪书院创建于宋嘉祐年间(1056~1063),院址设水东玉虚观左,是虔州通判周敦颐与程颢、程颐讲学处。元末毁于战火。明洪武四年(1371)重建。弘治十三年(1500),迁郁孤台下。崇祯十三年(1640),迁城东光孝寺右(今赣州一中内),改称廉泉书院。清顺治十年(1653),复改为濂溪书院。书院建有楼、台、亭、阁、堂、所共10余处,题词碑刻8处。清末为道立书院。光绪二十四年(1898),在院内附设致用中学堂。
  阳明书院创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院址设郁孤台下。是王阳明的讲学处。崇祯十三年(1640),迁光孝寺左(今赣州一中内)。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迁回郁孤台下旧址,重新修建院舍。清末为府立书院。光绪二十八年(1902),改办为赣州府中学堂。
  爱莲书院院址设城北督学试院后(今赣州五中内)。此处原为通判署,有周敦颐莲池遗址。南宋乾道年间(1165~1173),通判罗原在此建造爱莲堂。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巡道李本仁欲在此办书院,未果。同治二年(1863),道署王德固委托本地乡绅在此建书院,并取周之《爱莲说》定名爱莲书院。同治三年开学。清末为县立书院。光绪二十七年(1901)改为赣县普通小学堂。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赣州市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赣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西省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县治至今已有2200年,晋代以来历为郡、州、路、府、道治所和专员公署所在地。赣州“南抚百越,北望中州”,自古就是沟通赣、闽、粤、湘的江南重镇,系兵家必争之地;赣州四周环山,城区三面临水,“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景色秀丽,城廓雄伟,有“千里赣江第一城”之誉;赣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代和当今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和专家学者;赣州名胜广集,古迹荟萃,宋代文物尤为突出,被誉为“宋城博物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