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惩治反革命犯罪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赣州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4612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惩治反革命犯罪
分类号: D564
页数: 2
摘要: 镇压反革命建国初,国民党反动派溃逃时潜伏下来的特务及其他残余分子,乘人民政权刚建立,纠集反革命秘密组织,造谣惑众,扰乱治安,妄图颠覆新生的人民政权。市公安机关主动出击,打击反革命分子的破坏活动。1951年2月,破获“中国人民救国军”赣南纵队特务中队、“中国人民救国军”闽粤赣军区直属第二支队等反革命地下组织。破获隐藏在天主教内的反动“圣母军案”,缴获该反动组织的军旗、手册、书刊等129件。经上级批准,驱逐一名间谍分子出境。第三阶段,1952年11月至1953年5月,全面取缔反动会道门和结合水上民主改革,开展水上镇反运动。
关键词: 反动党团 反革命集团

内容

镇压反革命建国初,国民党反动派溃逃时潜伏下来的特务及其他残余分子,乘人民政权刚建立,纠集反革命秘密组织,造谣惑众,扰乱治安,妄图颠覆新生的人民政权。市公安机关主动出击,打击反革命分子的破坏活动。1950年,先后破获“中国人民自由军”粤赣军区第二军分区第二、三支队、独立大队,“中国人民救国军”赣南纵队司令部参谋处、政工处,“中国国民党反共救国军”赣南第九纵队等反革命地下组织。同年12月,在全市广泛发动群众,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简称镇反运动),运动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50年12月至1951年10月,发动群众,防止与纠正“宽大无边”的倾向。1951年2月,破获“中国人民救国军”赣南纵队特务中队、“中国人民救国军”闽粤赣军区直属第二支队等反革命地下组织。第二阶段,1951年11月至1952年10月,揭发、深挖隐藏较深的反革命分子。破获隐藏在天主教内的反动“圣母军案”,缴获该反动组织的军旗、手册、书刊等129件。经上级批准,驱逐一名间谍分子出境。第三阶段,1952年11月至1953年5月,全面取缔反动会道门和结合水上民主改革,开展水上镇反运动。运动中,执行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为量刑标准,重点打击了一批土匪、特务、恶霸、反动党团骨干、反动会道门头子,一些罪大恶极的反革命分子受到应有的惩治。
  反动党团特登记建国前,赣州镇为旧政权赣县县政府和江西省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地,反动党、团、特组织名目繁多,情况复杂。1950年9月11日,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反动党、团、特人员进行登记的布告。同日,市公安局发出《反动党、团、特人员进行登记的通告》,阐明中国共产党的“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立功赎罪,立大功受奖”的政策,规定登记期限,号召广大群众检举揭发。同时,市公安局设立登记处,各分驻所、各机关单位设立登记站。10月21日,市公安局再次发出《延期登记的通告》,延期5天。前后历时45天,全市共登记反动党、团、特务人员2178人,其中反动党团骨干89人。
  取缔反动会道门 1950年10月,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取缔“一贯道”等反动会道门组织的布告,明令取缔解散“一贯道”、“诚一道”、“孔孟圣道”、“真空道”等反动会道门组织。逮捕了散布反动谣言、骗取群众财物的反动道首,处决了首恶分子。1953年3月,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取缔反动会道门组织履行登记的布告,市公安局抽调干警组成工作组,结合第三阶段镇反运动,深入各区乡调查摸底,至4月中旬,取缔“同善社”、“真空教”、“乩坛”等反动会道门组织。共登记坛主、老师、乩手等中、小道首48人,退道、退会道徒1019人,缴获道具、符咒、书刊1793件,逮捕了罪行严重的反动会道门头子。1958年3月,根据赣南行署公安处关于取缔大乘教反动会道门组织的指示,市公安局在全市张贴行署公安处《关于取缔反动大乘教的布告》,开展全面取缔工作,历时20天,取缔反动会道门道坛5处,5名道首悔过登记,17名道徒声明退道。
  内部肃反运动 1955年7月,中共赣州市委部署在全市开展内部肃反运动,运动分6批进行。1955年7月,第一批在市、区两级党政机关、财贸系统等35个单位开展,参加运动人数2441人,次年6月结束。1956年2月,第二批在工厂、基建、交通等17个单位开展,参加运动人数2878人,4月结束。同年9月,第三批在文教、卫生系统32个单位开展,参加运动人数1329人,12月结束。1957年3月,第四批在公私合营企业、手工业、工商联、民主党派及民办小学等210个单位开展,参加运动人数1.07万人,5月上旬结束。同年5月底,第五批在市属乡级政权机关及所属企事业单位开展,参加运动人数2128人,7月结束。1959年3月,第六批在市属新建、扩建的4个企业开展,参加运动人数1035人,5月结束。运动中,市公安局集中精干力量,充分发挥专门机关的特长,配合审干部门做好专案侦察取证工作。全市内部肃反运动历时3年零10个月,查出了一批暗藏的反革命分子和坏分子,根据肃反政策分别进行了处理。
  侦破现行反革命案件镇反运动结束后,根据上级指示精神,针对暗藏的反革命分子活动诡秘的特点,加强隐蔽斗争中的侦察工作,继续打击特务、间谍和其他现行反革命分子的破坏活动。侦破了“国民党国防部保密局江西站”赣州特务潜伏组案,逮捕案犯8人,缴获收、发报机各1台、手枪3支、子弹94发。1953年10月,破获台湾国民党派遣“中国人民反共救国军”独立第四十一纵队第五支队支队长回大陆收集情报、组织地下武装的派遣特务案。1963年10月,破获台湾“国民党国防部军事情报局”驻香港特务机关派遣特务案。1973年6月,侦破某工人与特务机关挂钩案。1984年12月,破获李某3次在市区街道张贴反动标语案。1986年4月,侦破国民党驻香港特务机构在赣州发展特务案。改革开放后,针对台湾国民党和外国间谍机关及敌对势力进行的勾联、策反、派遣等破坏活动,加强了隐蔽战线的斗争。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赣州市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赣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西省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县治至今已有2200年,晋代以来历为郡、州、路、府、道治所和专员公署所在地。赣州“南抚百越,北望中州”,自古就是沟通赣、闽、粤、湘的江南重镇,系兵家必争之地;赣州四周环山,城区三面临水,“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景色秀丽,城廓雄伟,有“千里赣江第一城”之誉;赣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代和当今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和专家学者;赣州名胜广集,古迹荟萃,宋代文物尤为突出,被誉为“宋城博物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