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赣学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赣州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460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赣学社
分类号: G40
页数: 2
摘要: 清光绪二十八年,由赣州的知识界刘景熙、张周垣、陈任中、刘树堂、孔绍尧、汤祚贤、陈锐、陈培元、卢达、欧阳勋等发起组建赣学社。赣学社内设教育会、体育会、农业试验场、工业实习厂和商业联合会。赣学社以教育事业为主导,从事各项新政改革,秘密宣传旨在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当时,城内所有学堂的监督(校长)和多数教师都是赣学社成员。赣学社社员张周垣、魏荇丹等与中国同盟会会员魏会英,秘密组建中国同盟会赣州支部,进行革命活动,创办《赣报》,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武昌起义消息传到赣州后,赣学社社员张周垣、汤祚贤、陈荣广、欧阳勋等积极响应武昌起义。
关键词: 教育科学 教育理论

内容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由赣州的知识界刘景熙、张周垣、陈任中、刘树堂、孔绍尧、汤祚贤、陈锐、陈培元、卢达、欧阳勋等发起组建赣学社。赣学社内设教育会、体育会、农业试验场、工业实习厂和商业联合会。赣学社以教育事业为主导,从事各项新政改革,秘密宣传旨在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当时,城内所有学堂的监督(校长)和多数教师都是赣学社成员。赣学社社员张周垣、魏荇丹等与中国同盟会会员魏会英(赣州人,二次革命失败后在上海被捕遇难),秘密组建中国同盟会赣州支部,进行革命活动,创办《赣报》,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辛亥革命)消息传到赣州后,赣学社社员张周垣、汤祚贤、陈荣广、欧阳勋等积极响应武昌起义。赣学社以保卫地方治安为名,向警察局借毛瑟枪80支,筹办民团,日夜训练,充实武力。九月十四日,赣学社召开赣州各界代表会议,会上策动赣南巡道吴庆焘响应武昌起义,而吴顽固到底,声言与城共存亡。赣学社接着动员巡防军统领刘槐森起义,并代表赣南各界推举他为赣南分都督,刘答应参加起义。加上赣州各工商团体和各界人士的通力合作,为和平光复赣南做好了充分准备。九月十五日,赣州各界人士在体育场举行大会,公推刘槐森为赣南分都督,张周垣为赣南宁军国民总会会长,汤祚贤为赣南宁行政署长官,宣告赣州光复。赣州光复后,赣学社社员分赴南昌、武汉、南京、上海、广州等地参加革命军队,或者赴京、沪、海外就学,赣学社自行解散。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赣州市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赣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西省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县治至今已有2200年,晋代以来历为郡、州、路、府、道治所和专员公署所在地。赣州“南抚百越,北望中州”,自古就是沟通赣、闽、粤、湘的江南重镇,系兵家必争之地;赣州四周环山,城区三面临水,“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景色秀丽,城廓雄伟,有“千里赣江第一城”之誉;赣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代和当今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和专家学者;赣州名胜广集,古迹荟萃,宋代文物尤为突出,被誉为“宋城博物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