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活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赣州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4596
颗粒名称: 主要活动
分类号: J12
页数: 2
摘要: 文艺演出1950年,为救济上海失业工人组织市文艺界在市内各大剧院举行义演,历时13天。1953年5月,配合有关部门举办赣州市戏曲现代剧观摩会演,演出剧目10多台。5月,联合举办赣州市青年艺术节,有书法、摄影、绘画作品展览和声乐、器乐、舞蹈、哑剧等文艺节目。1982年5月,与中共赣州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联合举办歌咏大会,来自全市各条战线的数千人参加了演唱活动。1987年,与有关部门联合举办赣州市第一届“新蕾”声乐舞蹈大赛,全市83个单位近300人参加。还与赣州地区文联共同举办“肝胆杯”卡拉OK演唱赛,参赛歌手有80多名,按美声、民族、通俗唱法,各评出一、二、三等奖20名。
关键词: 艺术 文艺方针

内容

文艺演出1950年,为救济上海失业工人组织市文艺界在市内各大剧院举行义演,历时13天。1951年6月,为支援抗美援朝,组织全市专业和业余文艺工作者义演3天。1953年5月,配合有关部门举办赣州市戏曲现代剧观摩会演,演出剧目10多台。1962年11月,选派会员出席首届江西音乐周,演出男声小组唱《人民公社是金桥》等2个剧目,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播放和江西省歌舞团移植演出。1980年春节,举办全市春节大联欢活动,除演出文艺节目外,还开展龙灯、灯谜等多种形式的文娱活动。5月,联合举办赣州市青年艺术节,有书法、摄影、绘画作品展览和声乐、器乐、舞蹈、哑剧等文艺节目。1982年5月,与中共赣州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联合举办歌咏大会,来自全市各条战线的数千人参加了演唱活动。1987年,与有关部门联合举办赣州市第一届“新蕾”声乐舞蹈大赛,全市83个单位近300人参加。1995年12月,市文联组织14名文艺家到京九铁路赣州火车站和湖边乡大坪村进行文艺采风。还与赣州地区文联共同举办“肝胆杯”卡拉OK演唱赛,参赛歌手有80多名,按美声、民族、通俗唱法,各评出一、二、三等奖20名。
  文艺展览1959年10月,在八境台举办《赣州市建国10周年成就展》,展出成品数百件。1981年,举办赣州“三老(钟炳麟、许又石、张贤泗)”画展。1989年9月,在八境台举办赣州市首届金秋艺术节书画展,共展出作品158幅。1995年9月,市根艺美术学会组团参加第五届中国根艺美术作品展,获团体二等奖,个人作品获金、银、铜奖各1个和特别荣誉奖1个。1989、1993~1995年,市文联被江西省文联评为先进文联。
  队伍培训1962年12月,全国文联副主席、戏剧家田汉访问赣州期间,举行了报告会。1981年,与赣州地区文联举办文学讲习班,参加培训的有300多人。1988年,主办当代文学写作讲习班,有50人参加学习。1990年,先后举办中短篇小说作者研讨会和诗歌创作座谈会。1991~1993年间,先后举办协会干部文艺理论读书班、农村作者创作培训班、农民诗歌讲习班和少儿写作、美术、书法培训班,组织重点作者异地采访写作。1995年4月,举办农村、街道诗歌创作人员培训班和青少年文学书画培训班。
  文艺创作1979年起,市文联组织人员挖掘、补充、汇编《赣州南北词音乐》一书。随后,与有关部门合作完成《赣州市民舞集成》、《赣州市民歌、民谚、民谣选》、《赣州市民间故事》、《赣州市民间传奇》的编辑、出刊工作。市影评协会创办《虔城影讯》。1988年以来,市文联先后召开迎春茶会、创作座谈会;组织创作人员赴赣州农校讲学和赴万安电站进行采风活动;与市老龄委合编《苍松赞》一书,以报告文学、人物专访等形式,介绍全市受表彰的80个老有所为和敬老好儿女的先进事迹;创办综合性文艺刊物《郁孤台》,共出刊10期。1993年,举办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校园文学”征文评奖活动,收到文艺作品199篇。组织重点作者深入生活,建立20个创作联系点,开展创作活动。1994年,配合举办宋城文化节,市文联编辑出版了《’94中国赣州宋城文化节诗歌散文》专刊。期间,还组织近100人写稿,在市以上报刊杂志发表文学作品350多篇。市文联对优秀作者,进行评选“郁孤台”文学创作奖,共评出创作奖80名,其中长篇小说《蒋经国外传》(作者阳春)、《虔州恨》(作者萧海峰、廖军)、长篇叙事诗《通天岩》(作者奔江)获得一等奖。1995年,市文联编印《赣州民歌选集》、《赣州灯谜选集》、《赣州楹联选集》。1979~1995年,市文联各协会(学会)会员在省以上刊物发表各类文艺作品6000多篇(首),出版专著8部,获地区以上各类奖480多个,其中国家级奖92个,有23名会员编入《中国文艺家辞典》。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赣州市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赣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西省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县治至今已有2200年,晋代以来历为郡、州、路、府、道治所和专员公署所在地。赣州“南抚百越,北望中州”,自古就是沟通赣、闽、粤、湘的江南重镇,系兵家必争之地;赣州四周环山,城区三面临水,“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景色秀丽,城廓雄伟,有“千里赣江第一城”之誉;赣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代和当今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和专家学者;赣州名胜广集,古迹荟萃,宋代文物尤为突出,被誉为“宋城博物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