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工商组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赣州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4586
颗粒名称: 第五章 工商组织
分类号: F203.9
页数: 4
摘要: 机构清光绪三十二年,赣州裕盛隆钱庄经理萧文循赴上海拜访上海商会会长,回到赣州后,即与赣州商界人士磋商成立商会事宜。次年,改赣县保安局为保商局,设临时总理1人。1918年,改商务分会为赣县商会,设会长1人。同年11月,召开赣县商会首次选举理监事会议,改为理事制,设理事长1人。1945年,赣县商会召开第二次选举理监事会议。随着商品经营的专业化及地域性的同乡关系的发展,按行业成立了同业公会及帮会帮派。至赣州解放时,全城计有各行业同业公会33个,入会商家1134户。帮派有广东、福建、安徽、河北、湖南、浙江和江西7大帮。帮派之间互相倾轧,明争暗斗。救火队对赣州的灭火救灾工作起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 工商管理 行政管理

内容

机构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赣州裕盛隆钱庄经理萧文循赴上海拜访上海商会会长,回到赣州后,即与赣州商界人士磋商成立商会事宜。次年,改赣县保安局为保商局,设临时总理1人。宣统元年(1909),保商局改为商务分会,设总理1人。1918年,改商务分会为赣县商会,设会长1人。1927年,会务中断,设筹备主任1人,筹备恢复会务。1930年,改为委员制,设主席1人。1942年夏,江西省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兼赣县县长蒋经国委派整理主任和委员,整理商会。同年11月,召开赣县商会首次选举理监事会议,改为理事制,设理事长1人。1945年,赣县商会召开第二次选举理监事会议。随着商品经营的专业化及地域性的同乡关系的发展,按行业成立了同业公会及帮会帮派。至赣州解放时,全城计有各行业同业公会33个,入会商家1134户。帮派有广东、福建、安徽、河北、湖南、浙江和江西7大帮。江西帮又派生出吉泰帮、南临帮和赣州帮等。帮派之间互相倾轧,明争暗斗。
  主要活动赣州商会成立后的数十年间,以增进工商界公共福利为宗旨,为促进赣州工商业的发展做了一些实事。光绪三十二年,成立商事会保安救火队(1926年改名为赣州保安水龙总局)。救火队分东南西北4个片,各片商号的青年店员为当然队员。救火信号为鸣笛,各片则敲锣响应。救火工具先为水桶、水枪,后有杠杆压水机。救火队对赣州的灭火救灾工作起了积极作用。宣统元年(1909),商事会创办《赣州商会公报》,每月9期,逢三、六、九出版,对开4版,铅印,利用商车发行,发行面遍及赣南各县。1927年,《赣州商会公报》改组为《三民日报》,日刊,对开4版,铅印。1938年,赣州商会组建赣州商人自卫团,团部设在天王寺,晏任周任团长,下设营连排班建制,分扎在防空司令部、军用品仓库、重点货库和中心街道,专管保安工作。
  [=此处为表格(建国前赣州商会历任负责人)=] 第二节工商业联合会机构 1949年9月16日,赣州市工商业联合会筹备委员会成立。1951年2月4日,赣州市工商业联合会(简称市工商联)正式成立。
  “文化大革命”期间,市工商联工作停顿,大批原工商业者下放农村。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落实统战政策,下放农村的原工商业者全部收回安置。1981年10月13日,市人民政府下发《关于恢复赣州市工商业联合会的通知》。1982年8月,召开市工商联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正式恢复活动。
  1986年,市工商联根据《全国工商联组织工作座谈会纪要》精神,开始在不同经济成分企业和个人中发展新会员。至1995年,有会员584户,其中新会员399户。
  1994年11月18日,市工商联增挂“赣州市商会”牌。
  [=此处为表格(赣州市工商联历届会员代表大会一览)=] 说明:第十一届主委厉志成于1988年离任,曾幸琼于同年10月继任。
  主要活动支前捐献 1949年9、10月,为保证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部队的供给,广大工商业者响应人民政府号召,开展支援前线工作,筹借粮食和烧柴各10万公斤、经费3.2亿元(旧人民币,下同),筹送军鞋2000双。1950年,全市工商界认购折实公债18.5亿元。1951年,市工商联成立支援抗美援朝捐献委员会,发动工商界捐献“赣州”号飞机款20亿元,捐献给中国人民志愿军书报费1200万元、慰劳款5000万元、寒衣款3.035亿元。
  组建同业公会解放初,市工商联筹委会对原赣县商会下属的旧同业公会进行改组,为尽快恢复经济、发展工商业作好组织准备。在其后的评税协税、行业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中,同业公会都发挥了积极作用。1989年5月,市工商联组建了建国后江西省第一家同业公会——赣州市服装鞋帽业同业公会。公会成立后,在平等互利原则下,行业团结协作,各尽所长,发展外向型生产,完成了近40万件出口服装的加工任务。市工商联撰写的《试办同业公会,搞好行业管理》一文,被编入《中华全国工商联经验文件选编》。
  协税在1953年清理欠税工作中,市工商联成立协税工作组,协助税务部门采取民主评议、定期定额等方法,按月对私营工商户的营业金额进行存营税款,取得明显效果。1953~1955年,全市工商界连续3年100%完成税收任务,成为江西省第一个不欠税城市。
  兴办集体企业 1950年,市工商联筹委会负责人响应市人民政府号召,在工商界筹集入股资金50亿元(旧人民币),先后创办6家土特产运销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7月,市工商联创办赣州市爱国建设服务公司。至1995年,先后安置待业青年68人,累计向国家缴纳工商所得税38.64万元和城市建设费、教育附加费等5.6万元。
  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1953年,市工商联向私营工商业户深入宣传中共的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帮助他们领会中共的“利用、限制、改造”和“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积极改造”的方针政策,引导工商界人士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1月,全市私营工商业全行业走向公私合营,完成了对市内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公私合营后,市工商联着力抓好工商业者的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改造工作,开办政治讲习班,组织在职理论学习。1957~1958年,全市有90%的工商业者参加了政治理论学习。同时,组织工商业企业参加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并涌现出一批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还组织工商界人士开展向党交心活动,不断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至1961年6月,全市工商业者加入各民主党派的26名,参加工会的148名。
  咨询培训 1982年4月,市工商联成立经济咨询服务组,后扩大为工作委员会。1987年3月,开设经济咨询服务部,积极开展经济技术咨询服务活动。先后对100多个项目提供经济技术咨询服务,为会员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1982年以来,先后举办商品知识、商业会计、营业员知识、食品工艺、汽车维修、经济法律知识及会员骨干培训等学习(培训)班25期,培训人数近1000人。1993年10月,创办赣南工商应用技术学校,面向社会招生,培养电脑、电工、电子、模具等中等专业技术人才。至1995年共开班6期,培训学员300多人。
  沟通信息、组织参展市工商联于1987年创办会刊《工商信息》,后相继改为《信息与服务》和《赣州工商》,刊登供求信息和会务活动情况,为会员提供各种经济信息,还与全国26个省(市)的120个县(区)进行交流。1987年以来,组织市工商企业参加全国及各地工商联系统举办展销会12次,成交额达2200多万元。其中1992年10月,组织10多家企业、30名代表参加在合肥市举行的华东6省1市工商联第六届商品交易会,成交额达302万元,名列江西省第一。1993年12月和1995年1月,与有关部门联合举办非公有制企业和人士参展的赣州市第一、二届“光彩”商品展销会,来自省内外的参展者共428户,成交总额达880万元。
  参政议政市工商联成立以来,认真履行参政议政职能,组织会员积极参与对国家事务的管理和对国家经济建设、政治生活中重大问题的协商。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向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提出意见和建议。在全市工商界上层人士中,先后有3人担任副市长。担任政府实职及人大、政协职务的会员和驻会干部,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在参政议政中发挥了积极作用。1989~1995年,赣州市工商联连续7年被江西省工商联(总商会)评为先进单位。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赣州市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赣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西省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县治至今已有2200年,晋代以来历为郡、州、路、府、道治所和专员公署所在地。赣州“南抚百越,北望中州”,自古就是沟通赣、闽、粤、湘的江南重镇,系兵家必争之地;赣州四周环山,城区三面临水,“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景色秀丽,城廓雄伟,有“千里赣江第一城”之誉;赣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代和当今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和专家学者;赣州名胜广集,古迹荟萃,宋代文物尤为突出,被誉为“宋城博物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