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活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赣州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4562
颗粒名称: 主要活动
分类号: D43
页数: 3
摘要: 动员青年参加抗美援朝在抗美援朝运动中,全市有1万多名青年分别参加工人、农民、妇女、学生、工商和宗教团体的游行示威,7000多名青年参加控诉美国帝国主义和日本军国主义在赣州所犯下的罪行的活动。通过各种活动,全市青年受到一次爱国主义教育。1950年11月祖国发出参加军干校的号召后,全市青年踊跃报名,有500多人报名参加志愿军,1500多人报名参加军干校,1100多人参加民兵,90人参加消防中队。其中有596人被批准参加志愿军和军干校。在朝鲜战场上不少青年英勇牺牲。被追认为中共党员的杨大绪就是突出代表。随后,团市委发出通知,要求全市青少年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1982年1月1日,团市委与团地委共同为110对新婚青年举行集体婚礼。
关键词: 青年运动 青年组织

内容

动员青年参加抗美援朝在抗美援朝运动中,全市有1万多名青年分别参加工人、农民、妇女、学生、工商和宗教团体的游行示威,7000多名青年参加控诉美国帝国主义和日本军国主义在赣州所犯下的罪行的活动。通过各种活动,全市青年受到一次爱国主义教育。1950年11月祖国发出参加军干校的号召后,全市青年踊跃报名,有500多人报名参加志愿军,1500多人报名参加军干校,1100多人参加民兵,90人参加消防中队。其中有596人被批准参加志愿军和军干校。在朝鲜战场上不少青年英勇牺牲。被追认为中共党员的杨大绪就是突出代表。
  动员青年上山下乡 1955年起,城区青年陆续上山下乡,参加农村和农林垦殖场的社会主义建设。1962年,动员800多名青年干部、工人、学生奔向农业战线,到农村安家落户。次年,又动员1100多名社会青年到广昌、信丰、宁都等县插队。据1968年统计,全市有1万多名青年上山下乡。70年代,各中学应届毕业生成批申请上山下乡。1975年,赣州一中有217人、赣州三中有194人、赣州五中有128人报名申请上山下乡。
  学雷锋活动 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随后,团市委发出通知,要求全市青少年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全市青少年积极响应,立即掀起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热潮。1977年3月,团市委在全体青少年中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做雷锋式的青少年”活动。5月,召开赣州市青年学雷锋积极分子代表大会,总结和推广学雷锋活动的经验,表彰学雷锋先进集体和积极分子。随着形势的发展,全市团组织把学雷锋、树新风、做好事与“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结合起来,使活动不断深化和创新。1978年,团市委被评为江西省青少年学习雷锋先进集体。1981年,全市青年开展以移风易俗为内容的学雷锋活动,反对婚事大操大办,提倡新事新办。1982年1月1日,团市委与团地委共同为110对新婚青年举行集体婚礼。地、市领导同志到会祝贺,与新婚夫妇合影留念。1982年3月,团中央等9个单位关于每年3月为“文明礼貌月”的倡议发出后,全市青少年开展多种形式的“五讲四美”、“文明礼貌”活动。1982~1984年的3个“文明礼貌月”中,全市青少年27万多人次走向社会,走上街头,为人民服务10万多人次,做好事13万件;学雷锋小组、为您服务队、助耕扶困小组发展到1700多个,长期包困难户380多户;建立青少年监督岗18个,红领巾卫生街、路、巷71条,“青年之家”83个;涌现出青少年文明礼貌先进集体150多个、先进个人340多人。赣南造纸厂青年为您服务队坚持义务为厂内外群众服务,受到团中央的表彰。
  植树造林根据中共赣州市委“五年消灭荒山”的要求,1982~1984年,团市委向青年发出“向荒山进军”、“绿化一山两江六条路”的口号。各基层团组织响应号召,开展植树造林、绿化赣州活动。组织青少年在五里亭营造“赣州市青少年林”,在章江、贡江两岸以及赣州至峰山、沿垇、虎岗、吉埠、机场、蟠龙的6条公路旁,共植树6.49万株。境内323国道公路绿化里程5.7公里,105国道绿化里程13.47公里,赣丰公路绿化里程9.8公里,成活率达90%。广大青少年还在自留山、责任山、厂区、校园、房前房后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地方植树造林,种花种草。1981~1985年,全市青少年义务植树13万多株,建青少年花圃、花坛近百个。
  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围绕共产党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团市委组织全市团员、青年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活动。在农村互助合作运动中,动员青年带头参加互助组、农业合作社,发展农业生产,建设家园,涌现出一批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1955年12月,在农村团员、青年中开展“千队万人”和“千堆万担”的积肥运动。1958年3月,在全市青年工人中开展“为祖国增产节约10万两黄金”的活动。1962年2月,响应团中央为实现《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而努力奋斗的号召,在农村青年中开展“千队万组”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1978年9月,团市委十一届一次全委会通过《关于在全市团员青年中开展“新长征突击手”活动的决定》,要求各级团组织以“创一流水平”、“创最佳成绩”为目标,在青年中开展“争当新长征突击手”活动,并不断给活动赋予新的内容和形式,使活动成为调动青年积极性,为“四化”立功的好形式。1979~1985年,全市涌现出青年突击队(标兵)18个、青年新长征突击手241人。沙石供销社营业员刘凤英等4名青年被团中央命名为全国新长征突击手。1983年,在全市青年工人中开展以小发明、小创造、小设计、小改革、小建议为内容的“五小”活动,制作了一批科技产品,其中有5件分别获江西省“五小”作品二、三等奖。
  希望工程活动 1991年8月全国“希望工程”启动以来,团市委通过开展“百万爱心行动”、“1+1助学”、“希望工程劝募活动”等捐资助学活动,共救助贫困小学生650人。1995年,在对全市失学少年家庭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向全市团员推出了“希望+富裕”工程,在确保失学少年完成学业的同时,着力扶持其家庭脱贫致富。市城建系统3000名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工会会员捐款1.08万元,捐物200件,并以“公司+对象”的形式,签订责任状,扶助蛤湖乡叶山村失学少年18人。1995年底,全市累计投资近10万元,提供信息400多项(次),投入劳力近3000人次,有96户结对家庭的经济状况有明显好转。
  青年文明工程活动 90年代以来,团市委组织开展“青年志愿者行动”。至1995年,全市有3000多名团员、青年组成100多支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组),1994~1995年,共进行为民服务活动达30万项(次)。1994年开始,在工商、税务、金融、医药、公安等系统进行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至1995年,全市创建的国家级、省级、地级、市级青年文明号分别为2、9、14、31个。还组织开展“青年文化园”活动,评选“青年喜爱的歌”、“青年喜爱的书”、“青年喜爱的影视片”,参与活动的人数达25万人次。1994~1995年共举办两届中华金曲大赛,从中发现了一批青年艺术人才。
  青年人才工程活动 1994年,团市委组织全市团员、青年开展“青年岗位能手”竞赛活动,鼓励他们岗位奉献、岗位成才,并形成了“赛前培训、赛中提高、赛后表彰”的活动程序。至1995年,涌现青年岗位能手427人。为增加活动的科技含量,全市组建科技攻关小组56个,为企业献计献策96多条,完成大小技术革新项目1200多项,创造经济效益829万元。1995年,江西气体压缩机厂团委获江西省科技月活动组织奖,赣南无线电厂5名青年科技骨干撰写的论文和开发的新产品分别获省级二等奖。
  [=此处为表格(共青团赣州市历次代表大会一览)=] [=此处为表格(若干年份赣州市基层团组织一览)=]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赣州市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赣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西省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县治至今已有2200年,晋代以来历为郡、州、路、府、道治所和专员公署所在地。赣州“南抚百越,北望中州”,自古就是沟通赣、闽、粤、湘的江南重镇,系兵家必争之地;赣州四周环山,城区三面临水,“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景色秀丽,城廓雄伟,有“千里赣江第一城”之誉;赣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代和当今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和专家学者;赣州名胜广集,古迹荟萃,宋代文物尤为突出,被誉为“宋城博物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