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农民协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赣州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4551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农民协会
分类号: D422
页数: 1
摘要: 1926年11月上旬,共产党员、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周冕、顾光理等来到赣州指导开展农民运动,深入城郊向农民宣传革命道理和组织农民协会的好处,很快掀起组织农会的高潮,11月下旬,在南坊成立赣州郊区第一个村农民协会,接着先后成立华林、沙河、黄金、苑田、湖边、赤珠等农民协会和城郊第一个区农民协会。11月底,在赣州西津路广东会馆召开会员代表大会,正式成立赣县农民协会,选举顾光理为主席。时有乡农民协会30个、区农民协会2个,会员4500多人。1927年5月,国民党军队进驻赣州,农民协会遭到破坏。红军部队撤离后,农协组织随即解体。土改结束时,市郊区农民协会在市体育场举行万人大会,庆祝土改的胜利。
关键词: 农民协会 农村工作

内容

1926年11月上旬,共产党员、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周冕、顾光理等来到赣州指导开展农民运动,深入城郊向农民宣传革命道理和组织农民协会的好处,很快掀起组织农会的高潮,11月下旬,在南坊成立赣州郊区第一个村农民协会,接着先后成立华林、沙河、黄金、苑田、湖边、赤珠等农民协会和城郊第一个区农民协会。11月底,在赣州西津路广东会馆召开会员代表大会,正式成立赣县农民协会,选举顾光理为主席。时有乡农民协会30个、区农民协会2个,会员4500多人。1926~1927年,城郊各农会组织率领贫苦农民,开展以“二五减租”为中心内容的反封建斗争,反对地主豪绅“起耕”(即夺耕)和逼债,反对地主高利贷剥削。1927年5月,国民党军队进驻赣州,农民协会遭到破坏。
   1930年10月至1932年春,为配合红军攻打赣州,在城郊先后建立农民协会组织。1932年2月,建立东郊区农民协会及龙村、角湖龙等村农民协会。1932年春红军攻打赣州时,城郊各农民协会组织支前队、赤卫队、担架队和妇女队,为红军推砻打碓做米,运送粮食、弹药和其他物资,沙石、沙河等乡支援粮食1100多担,肥猪数十头;担架队把各乡挑来的蔬菜送上前线后,又把伤员抬回后方医院治疗;妇女群众为红军编斗笠、做军鞋,鼓舞红军的士气。红军部队撤离后,农协组织随即解体。
   1949年秋至1950年春,市郊区随着支前、减租减息和反霸斗争的深入展开,建立了乡、村农民协会组织。1950年10月,组建郊区农民协会。市郊各级农民协会带领会员协助政府顺利完成了支前、减租减息、反霸和土改等各项中心工作。1950年冬,水西乡进行土改试点,乡农会访贫问苦,发动会员开展反霸斗争和分田分地等。1951年,郊区各乡全面进行土改,各乡农会发动会员控诉地主恶霸的罪行,没收地主恶霸的土地、房屋和财产。土改结束时,市郊区农民协会在市体育场举行万人大会,庆祝土改的胜利。1952年后,随着乡村政权的建立与完善,农会作用逐步为乡村政权所代替。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赣州市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赣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西省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县治至今已有2200年,晋代以来历为郡、州、路、府、道治所和专员公署所在地。赣州“南抚百越,北望中州”,自古就是沟通赣、闽、粤、湘的江南重镇,系兵家必争之地;赣州四周环山,城区三面临水,“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景色秀丽,城廓雄伟,有“千里赣江第一城”之誉;赣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代和当今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和专家学者;赣州名胜广集,古迹荟萃,宋代文物尤为突出,被誉为“宋城博物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