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赣州总工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赣州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452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赣州总工会
分类号: D41
页数: 2
摘要: 1926年10月,中共赣州特别支部在八境台召开筹组工会的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各行业工人代表40多人,会上选出13名委员组成赣州总工会筹备处,陈赞贤为主任,萧韶、钟友仟为副主任。会后,各行业掀起组建工会的热潮。10月下旬,第一个基层工会——赣南纺织工会成立。接着,码头、药业、缝纫、织袜、钱业等行业工会相继成立。
关键词: 工人群众组织 工人运动

内容

1926年10月,中共赣州特别支部在八境台召开筹组工会的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各行业工人代表40多人,会上选出13名委员组成赣州总工会筹备处,陈赞贤为主任,萧韶、钟友仟为副主任。会后,各行业掀起组建工会的热潮。10月下旬,第一个基层工会——赣南纺织工会成立。接着,码头、药业、缝纫、织袜、钱业等行业工会相继成立。
  1926年11月7~9日,赣州工人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豆豉垇广东会馆(今西津路)召开。出席大会的有各行业工会和工会支部的代表110人。大会通过《工会组织章程》和《工会组织法》,选出赣州总工会执行委员33人,陈赞贤任委员长,萧韶、钟友仟为副委员长。总工会内设组织部、宣传部、经济部、女工部、文书部、总务部和纪律裁判委员会。下辖工人纠察队,有队员500多名。
  赣州总工会成立后,工人运动进入新高潮,工会组织得到迅猛发展。先后组建纺织、织袜、缝纫、码头、船业、木排、染布、泥匠、木器、篾缆、中药、米业、糖业、酱园、皮箱、金环、油漆、花爆、刨烟、钱业、豆麦、盐业、海味、屠业、西药、柴薪、筵席、茶园、旅业、理发、梨园、文具纸张、行排领江、洋货布匹等34个基层工会,以及笔墨、钟表、染织、电业、窑业、铜业、铁业、石匠、帽业、皮枕、茶业、制香、铁锅、制伞、草席、瓷器、什货、水酒、估衣、园小木、典业、竹藤器、洋铁锡等23个工会支部,会员1万多人。
  总工会率领各行业工会,开展以“保障职业、增加工资、改善待遇、实行八小时工作制”为内容的斗争,并用签订劳资集体合同的形式达到上述目的。钱业工会在协商签订劳资集体合同时,遭到资方拒绝,全体店员于1926年11月17日举行罢工斗争。城内各钱庄门前张贴《罢工通告》,各主要街道张贴行业工会、农协、学联声援罢工的标语,工人纠察队日夜上街巡逻维持秩序。钱庄资本家迫于形势在劳资集体合同上签字,并全部接受工人的复工条件。紧接着,各行业工会为全面签订劳资集体合同,开展罢工或怠工斗争。至11月底,多数行业签订了劳资集体合同,使工人的职业有了保障,工资普遍增加30%左右,实行了八小时工作制。其时,国民党中央左派领导人宋庆龄、苏联顾问鲍罗廷等路过赣州,考察赣州的工人运动,赞扬工人运动的规模和声势除广州外要数赣州,因此有“一广州、二赣州”的称誉。
  同年12月,蒋介石派新编第一师进驻赣州。该师党代表倪弼、赣县县长郭巩等破坏工人运动,公开支持资本家拒绝履行劳资集体合同,搜捕工运领袖。1927年3月6日晚,倪弼、郭巩等人枪杀工运领袖陈赞贤,制造了震惊全国的“三·六”惨案。5月,国民党军第二十师进驻赣州,查封工会及其他革命团体,收缴工人武装,摧残工人运动。赣州总工会被迫解散。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赣州市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赣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西省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县治至今已有2200年,晋代以来历为郡、州、路、府、道治所和专员公署所在地。赣州“南抚百越,北望中州”,自古就是沟通赣、闽、粤、湘的江南重镇,系兵家必争之地;赣州四周环山,城区三面临水,“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景色秀丽,城廓雄伟,有“千里赣江第一城”之誉;赣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代和当今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和专家学者;赣州名胜广集,古迹荟萃,宋代文物尤为突出,被誉为“宋城博物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