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外事 侨务 旅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赣州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4512
颗粒名称: 第五章 外事 侨务 旅游
分类号: D802
页数: 7
摘要: 建国初,赣州市未设立外事机构。1973年,在市革命委员会办公室设一名外事秘书,负责外事具体工作。1986年后,未设专职外事秘书,外事工作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兼管。1990年5月设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与侨务办公室、旅游局合署办公。
关键词: 外事管理 侨务

内容

建国初,赣州市未设立外事机构。1973年,在市革命委员会办公室设一名外事秘书,负责外事具体工作。1986年后,未设专职外事秘书,外事工作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兼管。1990年5月设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与侨务办公室、旅游局合署办公。
  赣州的外事活动,建国前有外国传教、“东南工合”的活动,建国后主要有苏联援建项目和外国友人参观风景名胜、进行地质考察、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的活动。
  外国传教清顺治七年(1650),赣州总督佟国器给意大利耶稣会士刘迪俄赠送土地建教堂。康熙三十五年(1696),法国遣使会派主教柏理文来赣州主持教务。1920年,法国人杜保罗就任赣州主教。1921年,美国教士开始来赣州开办教堂。1928年,美国人和若望就任赣州主教。1935年,美国仁爱会姆姆在赣州创办门诊所和养老院。1947年,美国牧师裴约翰偕夫人来赣州传教。
  支援建设“东南工合”于1939年1月在赣州正式成立,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兼任主任,招聘了一批国际友人和华裔、华侨专家前来工作。建国后,路易·艾黎4次来赣州考察访问,成为赣州人民的老朋友。1953年,大吉山、西华山、岿美山3个钨矿和上犹江水电厂,属于苏联援建的项目,常有苏联专家途经赣州前去指导。据西华山钨矿统计,1953~1959年,先后有苏联专家17批72人来矿区工作。上犹江水电厂建设期间,水电部苏联专家组曾有30多人来实地考察指导工作。
  文化交流1955年4月,波兰友人茹热曼夫斯基、茹克洛夫斯基2人来赣州采访。在赣州观看了大众采茶剧团演出的《采茶歌》等剧目,并会见演员。回国后将拍摄的《采茶歌》等剧照,连同介绍中国赣南民间舞蹈的文章发表在波兰《友谊》杂志上。1956年12月,苏联《真理报》驻北京记者杜慕嘉等人到赣州采访,将拍摄的游览景观影片在苏联放映。1979年5月,路易·艾黎与新西兰制片人史蒂文、编辑查普尔、摄影纳比和录音默里斯,来赣州拍摄艾黎生平活动传记片,在江西气体压缩机厂拍摄了若干生产场面、路易·艾黎与“东南工合”老工人亲切会见的情景,在赣州染织厂拍摄了原“东南工合”旧址、旧址楼房外景以及生产场面等,影片摄制完成后,1980年新西兰外交部将拷贝送给中国。1984年4月,美国著名记者、前《纽约时报》副总编哈里森·索尔兹伯里与夫人夏洛特及友人谢伟思到赣州采访。1992年5月,王阳明遗迹中日联合考察团访问赣州市。80~90年代,还有一批外国专家、学者,应邀前来南方冶金学院、赣南师范学院讲学或考察。
  参观访问建国后,赣州市先后接待印度尼西亚、秘鲁、印度、日本等国友人来访。1985年2月,赣州市被定为乙类对外开放城市。1991年,赣州市对外参观点有,江西气体压缩机厂、江西齿轮箱总厂、赣江造纸厂、赣州钨钼材料厂、赣州市机绣童装厂、赣州市良种鱼苗繁殖场、赣州百货大楼、红旗副食品商店、赣州一中、赣州三中、红旗二小、市第一职业学校、黄金岭经济开发区、水东马祖岩村、通天岩、郁孤台、八境台、赣州公园、八境公园、市红旗电影院、市第一人民医院、市保育院、健康路居委会等。1979~1988年,赣州钨钼材料厂接待外宾11批66人,江西气体压缩机厂接待外宾11批30人。1990年2月,日中友好老人会访中团25人由团长小盐稻率领到达赣州,21日在南门广场东园参加由日本友人捐建的钟塔落成典礼。1993年12月,以美国德克萨斯州麦卡伦市市长奥塞尔·布兰德为团长的德州访华团一行4人,对赣州市进行了为期7天的友好访问。期间,双方就加强经贸、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举行了友好洽谈,并于12月18日达成建立友好城市的意向。
  [=此处为插图(美国德克萨斯州麦卡伦市友好访问团参观江西江铃齿轮股份有限公司)=] 对外合作1981年,赣州皮革厂引进意大利莫斯特尼亚公司滚压熨平机。1982年12月,赣州钨钼材料厂与日本一家钨公司签订合同,引进钨丝生产线,1984年7月投产。1984年,赣江造纸厂引进美国彼德柯公司蔗渣浆技术设备。1985年3月,江西齿轮箱总厂引进瑞士玛格磨床。同年,赣南化工厂引进英国麦恩逊公司PVC墙纸生产线,赣南无线电厂引进日本格庐电子公司汽车收放机生产线,赣州塑料制品厂引进香港吹膜、吹瓶、彩印机,湖边乡引进澳大利亚黑荆树等。1986年4月,赣州酒厂引进罗马尼亚啤酒灌装线。同年12月,赣州服装公司引进日本、意大利生产线。1995年,赣州酒厂聘请德国专家海因茨·亨宁来厂指导啤酒生产。
  因公出国1954年5月,赣州烈属子弟学校学生游高生(14岁),随中国少先队代表团赴保加利亚参加国际少先队夏令营活动。1980年8月,赣州钨钼材料厂副厂长周英棠参加江西经济友好访问团赴联邦德国友好访问。1985年,赣州市厚德路小学学生胡雪莲到塞浦路斯参加国际少年儿童节。1994年10月,赣州地区行署专员邱禄鑫、市长龚运连率团访问美国德克萨斯州麦卡伦市,正式缔结赣州市与麦卡伦市的友好城市关系,实现友好城市关系对外结好零的突破。1986~1995年,赣州市属因公出国考察、学习、洽谈业务的人员共17批31人。
  第二节侨务 1980年以前,赣州市侨务工作属市民政局管理。1980年10月,成立赣州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简称市侨办),负责处理海内外华侨、归侨、港澳同胞及其眷属的日常事务。
  华侨分布湖边乡石人前胡家兴于1905年去南洋,是赣州最早去海外谋生的人。随后去香港、印尼、新加坡、缅甸、日本、英国、美国等地谋生或继承产业的人数逐年增加。建国后,出国寻亲和继承产业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赣州籍在台湾的军政界人员,年老退休移居海外的人数日益增加。据1979年调查,全市有华侨169人,侨眷125户、328人,中国血统外籍华人31人,中国血统外籍华人眷属21户、86人。1986年普查,全市有华侨118户、197人,侨眷403户、1767人,中国血统外籍华人147户、357人,中国血统外籍华人眷属147户、591人。1991年,侨情普查,全市有国外华侨296户、1372人,外籍华人596户、2495人,港澳同胞382户、1643人(上述3类人员含台转侨的64户、219人),合计1274户、5510人,分布在32个国家和地区。
  赣州市侨居海外的华人具有爱国传统。从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许多华侨筹钱支援革命,或回国直接投身革命。建国后,他们心向祖国,热爱家乡,拥护共产党。不少科学家、技术人员、医师和教授放弃在国外优厚的待遇,回来为祖国建设服务,做出了成绩。美籍华人女博士刘君若是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多次应邀回国讲学,参加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汉藏语言学会,受到中央领导的接见,先后3次到赣州扫墓和观光。
  [=此处为表格(1991年全市华侨华人在国外和港澳的分布情况)=] [=此处为表格(1991年全市在国(境)外知名人士情况)=] 归侨侨眷 1979年,全市有归国华侨238人,主要来自印尼、缅甸、新加坡、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和港澳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回国后,由国家安排在100多个厂矿企业、事业单位工作。1990年,全市归侨、侨眷中有教授3人、副教授16人、高级工程师22人、高级实验师4人、高级农艺师2人、高级教师19人、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15人、二级演员1人。
  1991年,有侨务对象734户、4128人,其中,归国华侨139户、487人,归侨眷属79户、446人,港澳回归人员25户、75人,港澳回归眷属8户、53人,华侨眷属163户、986人,外籍华人眷属130户、865人,港澳同胞眷属190户、1216人。这些人员中,有全国政协委员1人、省政协委员4人、市人大代表3人、市政协委员11人、社团成员15人;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18人;中共党员88人、民主党派成员21人;获省以上先进称号22人,地市先进称号29人,获省、地、市科研成果奖29人。侨眷、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余南廉,是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江西省有色金属学会常务理事兼理化检测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在负责冶金分析化学技术工作中获得过多种奖励,1959年主编的《钨矿砷钨及其伴生元素的分析》一书,获得冶金部颁发的集体著书立说奖,1964年和1977年,先后两次负责组织制定《钨精矿冶金部部颁标准分析方法》研究专题获冶金部嘉奖。归侨、赣南师院外语系教授林其仁,早年在泰国曼谷教会学校英语系毕业,抗日战争时期回国后就读于西南联大,194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在赣州三中和赣南师院任教期间,教学工作成绩优异,多次被评为赣州地区教育先进工作者、全国侨联先进工作积极分子。
  侨务工作平反、纠正冤假错案和处理历史遗留问题 “文化大革命”期间,归侨、侨眷的冤、假、错案有15件,属于政治历史问题的13件,于1988年复查纠正。同时,对归侨、侨眷的人事档案进行全面清理,清理出不符合政策的材料2773份,按规定分别进行了妥善处理。
  清退被挤占的私房和被查抄的财物 “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挤占的侨房77户,面积5405.46平方米,于1986年上半年全部处理完毕,产权和使用权均已解决。对“文化大革命”前历次运动中被征收、没收的侨房,也进行了妥善处理,按照政策落实侨房13户,面积2600平方米。“文化大革命”中被查抄的财物53件,折合人民币8万多元,全部落实发回本人。
  收回安置下放归侨和侨眷 60年代初被精简下放的归侨、华侨直系亲属均收回并安置了工作。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归侨、侨眷知识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有24名,提升职务的有30人,晋升工程师以上职称的有50人。解决了16对夫妻长期分居两地和子女不在身边的困难。“文化大革命”期间,因“海外关系”下放农村的83户(人)归侨、华侨直系亲属和港澳同胞眷属均于1987年收回城市落户。
  接待华侨 1982年以来,先后接待华侨、外籍华人和港澳同胞20批,124人次。1994年,市侨办邀请了21户华侨、外籍华人和港澳同胞回家乡参加’94中国赣州宋城文化节,共商振兴赣州经济大计。
  兴办侨属企业 1981年,动员归侨、侨眷集资8万多元兴办侨属企业。随后,市人民政府拨款5万元,扶持侨办企业。1981年11月,成立赣州市华侨企业公司。1983年,公司开设华侨友谊商店、华侨商场。1984年4月,成立赣州市华侨旅游服务公司、赣州市中国旅行社和赣州市华侨企业总公司。购买进口中巴、15座面包车各2辆,由市华侨旅游服务公司与省外办车队联合开辟赣州到南昌往返日班客运。到1987年,侨办企业发展到5个公司、4个厂、2个商场(店)等11个企业,其中国营企业2个,集体企业9个,安排职工135人,其中归侨、侨眷85人。至1986年,侨属企业缴纳税金27万多元,上交国家能源基金7万多元。
  招商引资 1984年,由市侨办牵头,与香港华艺贸易公司在赣州签定来料加工油画、水彩画的合作协议书,成立富华制画厂。1989年6月,移交市文化部门主管。1985年2月9日,与香港德伟公司洽谈投资兴建经营赣州华侨大厦的业务。1990年4月,赣州华侨旅游侨汇服务公司与香港嘉利贸易行合资组建赣州侨嘉工艺品有限公司。1993年5月,由侨属联络香港汇艺贸易公司与赣州市包装纸厂合资成立赣州华汇纸制品有限公司。1994年5月,赣州市中侨发展公司和赣州市人民政府驻深圳联络处,共同与香港汇艺贸易公司合资成立赣州华通小汽车出租有限公司。1995年,市侨办邀请入境探亲访友、洽谈经济贸易、投资建设的有10多人次,接待海外客人62人次。
  第三节旅游 1990年,成立赣州市旅游局,主管全市旅游工作。1994年后,按照《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对全市旅游资源进行全面普查,拟定《赣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经申报,赣州市被纳入华夏城乡全国旅游线路名单,并首次由国家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把赣州旅游产品推向世界。
  旅游景点 [=此处为插图(贡江河畔古榕树)=] 境内有郁孤台、八境台、北宋砖城墙、福寿沟、通天岩、慈云塔、文庙、夜话亭、七鲤古窑遗址等100多处文物古迹,特别是宋代古迹保存较好,被誉为“宋城博物馆”。蒋经国故居保存完整。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军政要员莅临赣州,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题刻、诗篇。全市旅游资源可分为两大类:即人文景观旅游资源,有名胜古迹、宋城街市、古民宅院、客家文化、宗教文化、革命胜迹、名人遗迹等7类;自然景观旅游资源,有名山名峰、名江风光、水上乐园、森林公园、古渡古树、丹霞地貌等6类。人文、自然景观共有84个分布点,其中属人文景观的61个,占72.61%;属自然景观的23个,占27.39%。
  市域旅游线路陆线:第一条是以“宋城”文物为主的名胜游览线,即西津门——郁孤台——八境台——古城墙——涌金门——建春门(古浮桥)——寿量寺——六合铺——灶儿巷古街市——南市街古街市——文庙(包括慈云塔、文庙、光孝寺、廉泉、夜话亭);第二条是以马祖岩为中心的宗教文化游览线,即七鲤古瓷窑址——仙娘庙——万寿宫——马祖岩——马祖岩森林公园——虎岗儿童新村、正气中学、蒋经国虎岗别墅;第三条是以自然风光为主的游览线,即峰山森林公园——狮子岩——宝盖峰——崆峒寺——锣鼓石——滴水寨瀑布——火车站;第四条是西片游览线,即水轮泵站——水上乐园——水中竹楼群——伴侣飞舟;第五条是以通天岩为主的游览线,即通天岩石窟群——摩崖题刻石刻造像——广福禅林——将军楼——蒋经国排房。
  水线:第一条是贡江游览线,即龟角尾——涌金门——建春门——东河大桥——贡江铁路桥——龙凤塔——七鲤古渡——沿江古榕树;第二条是章江游览线,即龟角尾——郁孤台——西津门古渡——南河桥——五里亭——赣州大桥——章江大桥——黄金古渡——欧潭瓦窑——水轮泵站;第三条是赣江游览线,即龟角尾——白塔——储潭——储君庙(广济庙)。
  区域旅游线路以赣州宋城为中心,东线——瑞金革命胜地、宁都翠微峰等;南线——安远三百山、龙南武当山、九连山自然保护区等;西线——大余牡丹亭、梅关古驿道、崇义聂都溶洞等;北线——井冈山风景区及万安水力发电厂等。
  旅行社 1984年成立的赣州市旅行社(今为中国旅行社赣州地区总公司赣州办事处),是赣州市成立最早的旅游服务机构。当年接待了第一个由80人组成的香港同胞赴赣参观团。至1995年,陆续有赣州地区青年旅行社、赣州市旅游公司、赣州地区悦来旅行社、赣州地区国际旅行社、赣州地区中国旅行社等5家旅行社组建和营运。旅行社除组建国内旅游团队在国内或出境旅游外,还努力扩大境外客源。
  [=此处为插图(虔城大酒店)=] 涉外宾馆酒店 1992年以前有赣南宾馆、赣州宾馆两个涉外宾馆和赣州大厦临时涉外单位。至1995年底,有涉外宾馆、酒店11家,以及按星级标准建造的非涉外宾馆酒店13家。累计接待境外团队旅客36835人次,创汇613.82万美元。
  涉外宾馆、酒店按星级分类:三星级有明珠大酒店、赣龙大酒店,共有床位415个、餐饮座位750个;二星级有赣南宾馆、赣州宾馆、名流大酒店、虔城大酒店、人民影城宾馆、华联大酒店等,共有床位1164个、餐饮座位3200个;未达星级的有金都宾馆、东阳山大酒店、幸运娱乐服务有限公司,共有床位308个、餐饮座位900个。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赣州市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赣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西省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县治至今已有2200年,晋代以来历为郡、州、路、府、道治所和专员公署所在地。赣州“南抚百越,北望中州”,自古就是沟通赣、闽、粤、湘的江南重镇,系兵家必争之地;赣州四周环山,城区三面临水,“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景色秀丽,城廓雄伟,有“千里赣江第一城”之誉;赣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代和当今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和专家学者;赣州名胜广集,古迹荟萃,宋代文物尤为突出,被誉为“宋城博物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