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赣州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4481
颗粒名称: 干部管理
分类号: D630
页数: 2
摘要: 干部调配在中共赣州市委组织部和市人民政府人事局统一管理人事工作的基础上,采取分类管理、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办法,对干部进行挑选、使用、考核、培训、调配、调整和晋升工作。科(股)级干部,由市委组织部管理;一般干部,属党群系统、人大、政协机关的由市委组织部管理,政府机关的由市人事局管理;企事业单位的一般干部,由各主管局和本单位中共组织管理。专业技术干部由市人事部门管理。
关键词: 干部 人事管理

内容

干部调配在中共赣州市委组织部(简称市委组织部)和市人民政府人事局统一管理人事工作的基础上,采取分类管理、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办法,对干部进行挑选、使用、考核、培训、调配、调整和晋升工作。干部管理权限:市委书记、市长、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政协主席由中共江西省委管理;市委副书记、副市长、市人大副主任、市政协副主席等由中共赣州地委管理;局长、副局长级干部由中共赣州市委管理。科(股)级干部,由市委组织部管理;一般干部,属党群系统、人大、政协机关的由市委组织部管理,政府机关的由市人事局管理;企事业单位的一般干部,由各主管局和本单位中共组织管理。专业技术干部由市人事部门管理。
  干部调动,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进行。干部调动遵循工作需要,照顾夫妻关系和家庭实际困难,解决学非所用问题的原则办理。1954年,输送56名优秀干部(县级11名,乡级和知识分子干部45名)充实到工业战线和基层单位。1964~1965年,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新情况,全市调整、调配干部160名,其中,党政群系统23人,工业系统38人,农林水系统11人,财贸系统54人,文教卫生系统34人。1980~1987年,共调动干部1148人,其中,省内外调入436人(解决夫妻分居271人、照顾家庭困难32人、因工作需要133人),调往省内外的408人,市内调动304人(含调整用非所学39人)。1988~1995年,共调动干部1528人,其中外地调入☆人,调往外地513人,市内调动919人。
  干部培训建国初期,干部教育培训方针是改造思想,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点。教育内容主要是学习政治常识、社会发展简史、中国革命基本问题、国际国内形势、党的基本政策。教育方法是开办短期轮训班,对新干部进行轮训。1953年,成立赣州市干部业余学校,有学员467人。1956年,成立干部业余理论学校4所,学制5~7年,学完全部课程,经考试合格后发给毕业证书。60年代,干部培训主要是业余和脱产两种形式。1961~1962年,全市有2748名干部参加省、地、市党校培训,占应培训干部的81.7%。1980年,贯彻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部《关于加强干部教育工作的意见》,各系统先后成立职工业余学校、工交学校、商业学校、粮食学校、教师进修学校、卫生进修学校等培训基地。1994~1995年,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开始逐步向国家公务员过渡,机关干部培训按照国家公务员培训要求进行。 干部考核建国初期,干部考核工作由市委组织部主管,每年年底进行一次民主鉴定。1952年起,党群系统的干部考核,由市委组织部负责;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干部考核,由市人民政府人事部门负责。“文化大革命”期间,干部考核停顿,奖惩混乱。1978年后,干部考核奖惩工作恢复正常,基本方法是年终总结、自我鉴定、民主鉴定,考核主要内容是阶级立场、政治觉悟、革命干劲、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等。1984年开始,考核工作趋向科学化、正规化,考核内容为德、能、勤、绩,考核方法为推行岗位责任制和目标管理。通过考核,对干部进行奖惩。1988~1995年,全市受各种奖励的干部4074人,其中,通令嘉奖的60人,记功的51人,升级的78人,升职的130人,发给奖品、奖金的3755人;受到惩戒的32人,其中,警告的11人,记过的7人,记大过的7人,撤职的1人,开除留用的3人,开除公职的3人。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赣州市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赣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西省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县治至今已有2200年,晋代以来历为郡、州、路、府、道治所和专员公署所在地。赣州“南抚百越,北望中州”,自古就是沟通赣、闽、粤、湘的江南重镇,系兵家必争之地;赣州四周环山,城区三面临水,“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景色秀丽,城廓雄伟,有“千里赣江第一城”之誉;赣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代和当今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和专家学者;赣州名胜广集,古迹荟萃,宋代文物尤为突出,被誉为“宋城博物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