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赣州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4459
颗粒名称: 地名管理
分类号: K916
页数: 2
摘要: 建国前,赣州地名无专门管理机构。以山岭等自然实体和亭台、楼阁、坛庙、寺观及坊、池、井、塘等人工建筑命名的街巷,反映了古城赣州的地理特征和城市景观;以官衙命名的街巷,反映了赣州历来为赣南地区的政治中心;以功能区分命名的街巷,表明了赣州历史上商品贸易分类较细和古赣州通商要埠的繁荣。“三山五岭八景台,十个铜钱(前)买得来”、“三十六条街,七十二条巷”等社会流传的城区地名民谣,就是赣州地名的历史写照。
关键词: 历史地名 考证

内容

建国前,赣州地名无专门管理机构。以山岭等自然实体和亭台、楼阁、坛庙、寺观及坊、池、井、塘等人工建筑命名的街巷,反映了古城赣州的地理特征和城市景观;以官衙命名的街巷,反映了赣州历来为赣南地区的政治中心;以功能区分命名的街巷,表明了赣州历史上商品贸易分类较细和古赣州通商要埠的繁荣。“三山五岭八景台,十个铜钱(前)买得来”、“三十六条街,七十二条巷”等社会流传的城区地名民谣,就是赣州地名的历史写照。
  1980年11月,赣州市地名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下设办公室。1985年5月,赣州市地名工作领导小组改名赣州市地名委员会,其办公室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内设机构,事业编制2名。1989年4月将地名办人员编制划给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管理,1992年5月划归市民政局管理,正式纳入国家行政管理序列。
  地名普查 1981年4月,从市属有关单位抽调15人,聘请退休教师4人,在赣江街道办事处开展地名普查试点工作,然后在全市铺开,历经一年八个月,基本上完成了3个街道办事处和7个公社的地名普查和验收补课工作,共普查地名2202条,建档案卡片1960条,其中行政区划地名219条、街巷175条、居民区42条、自然村镇1132条、片村38条、专业部门326条、人工建筑131条、名胜古迹、游览胜地26条、自然地理实体57条。搜集文字概况材料54份,查出在赣州地区内重名乡1条、市内重名村委会2条、1∶50000军用地图上错漏地名85条、图上增加注明地名561条、废地名26条、方言用字地名59条、使用生僻字地名7条,基本摸清了全市地名的历史、现状及演变情况。
  地名命名、更名 1949年8月,市长夏骏青以军政字第一号文将“中正门”改为解放门,“中正路”改为解放路,“介寿堂”改为人民礼堂,“中正东桥”改为解放东桥,“中正西桥”改为解放西桥,“中正公园”复名为赣州公园。“文化大革命”期间,市区151条街巷名称及郊区部分地名分别改为“红卫”、“永红”、“反修”、“反帝”等带有浓厚政治色彩的名称,造成地名混乱。1979年10月,重新恢复“文化大革命”前街巷名称。1991年12月,为利于招商引资,将市经济开发区所在地青光岭,更名为黄金岭。1995年6月,将正在建设的联结火车站与章江新区的大桥定名为赣州大桥,火车站站前路段定名为五洲大道,联结南河大桥与黄金高楼路段定名为京九大道,联结赣州大桥与黄金机场路段定名为迎宾大道,西河大桥至105国道路段定名为宋城路,南河大桥至105国道路段定名为黄金大道。
  地名标准化 1984年5月,对含义不妥地名、一名多写地名、部分方言用字地名、生僻字地名、重名街巷等进行了正字、正音等标准化处理,向社会公布了标准地名。1987年3月,市人民政府颁发《赣州市地名管理规定》。至此,赣州市地名管理步入规范轨道。
  地名标志设置 1987年5月,全市开展地名标志建设。城区街巷换上醒目、美观、规范,并标有汉语拼音的街巷牌,同时更换破损门牌,规范公路交叉路口单位指路牌,在公路沿线主要自然村设置村碑。至1993年,郊区自然村均竖起了村牌或村碑,农户挂上了门牌。
  地名书籍、地图 1988年8月,在地名普查的基础上,市地名委员会办公室编纂出版《赣州市地名志》、《赣州市古今地名图册》。《赣州市地名志》是赣州市有史以来第一部比较系统、详细记载地名信息的工具书。全书共收录地名1961条,古今地名图38幅,反映赣州市经济发展的彩色照片61幅,选辑历代与赣州地名有关的诗词500多首和建国后有关地名工作方面的部分文件。此书获江西省地名志评比第一名,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成果发明二等奖。《赣州市古今地名图册》收录明嘉靖《赣州府志》所载《赣州府图》、《赣州府赣县图》,清同治十一年《赣县全图》、《府城街市全图》、《府城官廨全图》,章水乡、云泉乡、大由乡、四会乡、爱敬乡、长兴乡、县学宫、福寿沟图及民国31年编《赣县城厢图》。1987年,市地名委员会编绘出版了1∶125000《赣州市行政区划图一(郊区)》、1∶35000《赣州市行政区划图二(市区)》、1∶15000《赣州市市区地名图》、1∶60000《赣州市地图》。1990年重新编绘出版《赣州市地图》。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赣州市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赣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西省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县治至今已有2200年,晋代以来历为郡、州、路、府、道治所和专员公署所在地。赣州“南抚百越,北望中州”,自古就是沟通赣、闽、粤、湘的江南重镇,系兵家必争之地;赣州四周环山,城区三面临水,“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景色秀丽,城廓雄伟,有“千里赣江第一城”之誉;赣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代和当今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和专家学者;赣州名胜广集,古迹荟萃,宋代文物尤为突出,被誉为“宋城博物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