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福利事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赣州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4455
颗粒名称: 残疾人福利事业
分类号: C913.69
页数: 2
摘要: 1965年,从社会救济院析出,正式成立盲残人社会福利工厂,安置收养盲聋哑人83人,配有管理人员2名、盲人教师5人。1976年9月,改称赣州市社会福利工厂,有职工122人,其中残疾人85人。厂房面积2565.97平方米,分4个车间,生产项目有印刷、服装、塑料薄膜、塑料丝、塑料瓶盖、塑料织袋、药丸外壳、玻璃钢瓦、水泥地板砖、麻绳等,年产值30多万元,职工收入每月40~50元。盲人职工除生产收入外,政府每月补助18元。1982年,市人民政府拨款5.97万元,在厂内盖楼房1栋,建筑面积814.92平方米,安排20多户盲聋哑人居住。残疾人联合会1959年,赣州市成立盲人福利协会筹委会。1991年6月,成立赣州市残疾人联合会,选出主席团成员,有人员编制5人。
关键词: 残疾人 社会福利

内容

社会福利工厂 1949~1952年,市办福利工厂4个,安置盲聋哑残人204人,解决盲聋哑残人基本生活。1959年,根据劳动生产与供养相结合的原则,收容无人赡养、生活无依靠的社会盲人和无家可归轻微残疾的明眼人,在东胜山兴建盲残人教学工厂1所,后属社会救济院三部。1965年,从社会救济院析出,正式成立盲残人社会福利工厂,安置收养盲聋哑人83人,配有管理人员2名、盲人教师5人。1976年9月,改称赣州市社会福利工厂,有职工122人,其中残疾人85人。厂房面积2565.97平方米,分4个车间,生产项目有印刷、服装、塑料薄膜、塑料丝、塑料瓶盖、塑料织袋、药丸外壳、玻璃钢瓦、水泥地板砖、麻绳等,年产值30多万元,职工收入每月40~50元。盲人职工除生产收入外,政府每月补助18元。1982年,市人民政府拨款5.97万元,在厂内盖楼房1栋,建筑面积814.92平方米,安排20多户盲聋哑人居住。1987年,实行承包责任制,生产品种增加肥皂、织布、饮料、烟纸等,产值逐年上升。1988年,新建三层楼的生产车间1栋,面积960平方米。至1995年,厂房占地面积4300多平方米,固定资产66.8万元,有职工134人,其中在岗残疾职工78人、退休退养职工51人,主要产品有塑料包装、塑料织袋、劳保用品、印刷、麻绳等,完成产值55.43万元,销售收入82.68万元,职工月均收入在100元以上。此外,城区街道办事处办有赣江福利厂(又名康泰食品厂)、解放福利厂、南外福利厂,农村各乡镇也办有各类福利企业。
  按摩医院 1957年初建时,名为民政职工医疗门诊部,有医务人员3人。1959年,市民政局选送人员到北京盲人按摩培训班学习,结业后在赣州市立医院创办按摩医疗室。1963年,成立按摩诊所,属集体所有制,单独核算,不足部分由上级补贴。1965年,市民政局又挑选6名盲人到江西省按摩培训班培训,结业后回到按摩诊所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按摩诊所并入市中医院。1978年,重归市民政局管理,调离的14名盲人按摩医生也回到按摩诊所工作。1981年,按摩诊所升格为按摩医院,医务人员由26人增加到37人,增设针炙、电疗、化验等3个医疗服务项目。1985年,在东桥路新建5层门诊大楼1栋,面积1235.66平方米,设有按摩、西医、中医、正骨、针炙、化验、放射、药房等8个科室,并设有30张床位的住院部。医疗业务除门诊、住院治疗外,还有设点按摩、巡回按摩、按摩家庭病床等。1988年增设妇产科,1992年增设痔疮科、皮肤性病科。1995年,有医务人员45人,其中盲人按摩医师17人、残疾职工4人,业务收入10.95万元。
  残疾人联合会1959年,赣州市成立盲人福利协会筹委会。1979年,成立盲人聋哑人协会。1991年6月,成立赣州市残疾人联合会,选出主席团成员,有人员编制5人。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赣州市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赣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西省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县治至今已有2200年,晋代以来历为郡、州、路、府、道治所和专员公署所在地。赣州“南抚百越,北望中州”,自古就是沟通赣、闽、粤、湘的江南重镇,系兵家必争之地;赣州四周环山,城区三面临水,“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景色秀丽,城廓雄伟,有“千里赣江第一城”之誉;赣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代和当今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和专家学者;赣州名胜广集,古迹荟萃,宋代文物尤为突出,被誉为“宋城博物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