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赣州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4451
颗粒名称: 救灾
分类号: D632.5
页数: 1
摘要: 建国后,全市多次发生火灾、水灾、旱灾和雹灾。每当灾情发生,中共赣州市委和市人民政府均组织群众抗灾救灾,并对灾民辅之必要的救济和扶持。1991年特大干旱,发放救济款11万元。1992年水灾,灾后发放救灾款48.5万元,机关、团体、厂矿企业和个人捐赠现金14.59万元、衣物1718件。同年8月,政府集资203.09万元,组织灾民重建家园。至1995年春节,建好蟠龙、当塘、箩渡、车头4个灾民新村,另建灾民新居87户,春节前,247户全倒房户全部搬入新居。自1984年起,郊区村村建有农村互助储金会。农民自愿入会,储集资金,有灾救灾,无灾扶贫。
关键词: 救灾 社会救济

内容

建国后,全市多次发生火灾、水灾、旱灾和雹灾。每当灾情发生,中共赣州市委和市人民政府均组织群众抗灾救灾,并对灾民辅之必要的救济和扶持。1961年水灾,发放救灾救济款7.1万元。1963年大旱,发放救济款1.3万元。1964年水灾,灾后发放救济款3.07万元。1984年水灾,灾后发放救济款11.1万元。1991年特大干旱,发放救济款11万元。1992年水灾,灾后发放救灾款48.5万元,机关、团体、厂矿企业和个人捐赠现金14.59万元、衣物1718件。1994年水灾,全市发放救灾款31.5万元,抢救、转移、安置灾民23637人。同年8月,政府集资203.09万元(其中地区下拨37万元、市财政拨款17万元、市属各部门、单位和各界人士捐赠50.8万元、亲友借贷26.9万元、灾民自筹71.39万元),组织灾民重建家园。至1995年春节,建好蟠龙、当塘、箩渡、车头4个灾民新村,另建灾民新居87户,春节前,247户全倒房户全部搬入新居。
  自1984年起,郊区村村建有农村互助储金会。农民自愿入会,储集资金,有灾救灾,无灾扶贫。至1995年,全市入会农户21982户,储集资金136.66万元。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赣州市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赣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西省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县治至今已有2200年,晋代以来历为郡、州、路、府、道治所和专员公署所在地。赣州“南抚百越,北望中州”,自古就是沟通赣、闽、粤、湘的江南重镇,系兵家必争之地;赣州四周环山,城区三面临水,“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景色秀丽,城廓雄伟,有“千里赣江第一城”之誉;赣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代和当今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和专家学者;赣州名胜广集,古迹荟萃,宋代文物尤为突出,被誉为“宋城博物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