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沿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赣州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4345
颗粒名称: 组织沿革
分类号: D693.0
页数: 1
摘要: 1913年,成立中国国民党赣州支部,选举魏会英、陈体乾为正、副部长,张周垣为政治部长,蔡森为军事部长,并选举蔡世培、陈体乾代表赣州支部出席国民党江西省代表大会。同时,创办《民宗报》,进行三民主义的宣传活动。
关键词: 三民主义 宣传活动

内容

1913年,成立中国国民党赣州支部,选举魏会英、陈体乾为正、副部长,张周垣为政治部长,蔡森为军事部长,并选举蔡世培、陈体乾代表赣州支部出席国民党江西省代表大会。同时,创办《民宗报》,进行三民主义的宣传活动。
   1924年1月,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实行第一次合作。1926年5月,国民党江西省党部派朱由铿(中共党员,身份未公开)以特派员身份来到赣州,负责赣南各县国民党组织的筹建工作。8月,朱由铿和国民党赣南党务及17县民众运动指导员陈赞贤(中共党员)在赣州成立半公开的国民党赣县县党部筹委会,委派陈铁为主任,筹备党务公开活动,同时做好迎接北伐军的准备。9月,成立国民党赣南各县党部组织员办事处,设于赣县县党部筹委会内。年底,正式成立国民党赣县县党部(简称县党部),选举刘纪云、许乃猷、徐性飞、钟祝三、朱发英为执行委员,陈锐为监察委员。并由陈建中、张周垣等人负责筹组国民党赣州市(市区、下同)党部。不久,正式成立赣州市党部,选举张周垣为常务委员、郭芳科为组织部长、陈建中为宣传部长、吕日奎为青年部长、余龙为农工部长、李日章为商民部长、杜隆元为妇女部长。1927年2月因国民党右派公开背叛孙中山制定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县、市党部停止活动。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右派操纵县党部。1927年6月21日,中央政治会议广州分会电派倪弼、蔡熙盛、汪世鎏、阮齐、周小溪、钟祝三、陈建中、李日章、丘萃英、张家瑛、余龙等11人为委员,组成中国国民党赣南特别委员会,倪弼任主任委员。该委员会为赣南党务最高机关,在江西省党部未产生、恢复之前,代行省党部职权,驻于赣州城。1928年冬,成立县、市党务指导委员会。陈昌萼、戴斐林、张俊宰、郭芳科、董开熙等人为市党务指导委员会委员。
   1929年秋,召开第一次全县代表大会,分别成立县、市(市区)党部,大会选举县党部执行委员5人,选举许树棠、钟祝三、戴斐林、张俊宰和赖佐汤为市党部执行委员,选举陈祥铭、刘甲第、曾钦炜等3人为监察委员。1931年9月,成立海陆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党政委员会赣县区分会,派孔绍尧为委员长。县、市党部均由该会接收办理。
   1932年春,成立赣县党务整理委员会,刘纪云、巫道宗、刘维复、张善初、陈祥铭等为整理委员。1932年以后,取消市党部,由赣县县党部、江西省第四区党部办事处统管城区的党务工作,直至1949年赣州解放。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赣州市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赣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西省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县治至今已有2200年,晋代以来历为郡、州、路、府、道治所和专员公署所在地。赣州“南抚百越,北望中州”,自古就是沟通赣、闽、粤、湘的江南重镇,系兵家必争之地;赣州四周环山,城区三面临水,“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景色秀丽,城廓雄伟,有“千里赣江第一城”之誉;赣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代和当今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和专家学者;赣州名胜广集,古迹荟萃,宋代文物尤为突出,被誉为“宋城博物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