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赣州组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赣州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434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赣州组织
分类号: D665.1
页数: 3
摘要: 组织沿革 1913年,成立中国国民党赣州支部,选举魏会英、陈体乾为正、副部长,张周垣为政治部长,蔡森为军事部长,并选举蔡世培、陈体乾代表赣州支部出席国民党江西省代表大会。同时,创办《民宗报》,进行三民主义的宣传活动。
关键词: 民主党派 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内容

组织沿革 1913年,成立中国国民党赣州支部,选举魏会英、陈体乾为正、副部长,张周垣为政治部长,蔡森为军事部长,并选举蔡世培、陈体乾代表赣州支部出席国民党江西省代表大会。同时,创办《民宗报》,进行三民主义的宣传活动。
  1924年1月,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实行第一次合作。1926年5月,国民党江西省党部派朱由铿(中共党员,身份未公开)以特派员身份来到赣州,负责赣南各县国民党组织的筹建工作。8月,朱由铿和国民党赣南党务及17县民众运动指导员陈赞贤(中共党员)在赣州成立半公开的国民党赣县县党部筹委会,委派陈铁为主任,筹备党务公开活动,同时做好迎接北伐军的准备。9月,成立国民党赣南各县党部组织员办事处,设于赣县县党部筹委会内。年底,正式成立国民党赣县县党部(简称县党部),选举刘纪云、许乃猷、徐性飞、钟祝三、朱发英为执行委员,陈锐为监察委员。并由陈建中、张周垣等人负责筹组国民党赣州市(市区、下同)党部。不久,正式成立赣州市党部,选举张周垣为常务委员、郭芳科为组织部长、陈建中为宣传部长、吕日奎为青年部长、余龙为农工部长、李日章为商民部长、杜隆元为妇女部长。1927年2月因国民党右派公开背叛孙中山制定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县、市党部停止活动。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右派操纵县党部。1927年6月21日,中央政治会议广州分会电派倪弼、蔡熙盛、汪世鎏、阮齐、周小溪、钟祝三、陈建中、李日章、丘萃英、张家瑛、余龙等11人为委员,组成中国国民党赣南特别委员会,倪弼任主任委员。该委员会为赣南党务最高机关,在江西省党部未产生、恢复之前,代行省党部职权,驻于赣州城。1928年冬,成立县、市党务指导委员会。陈昌萼、戴斐林、张俊宰、郭芳科、董开熙等人为市党务指导委员会委员。
  1929年秋,召开第一次全县代表大会,分别成立县、市(市区)党部,大会选举县党部执行委员5人,选举许树棠、钟祝三、戴斐林、张俊宰和赖佐汤为市党部执行委员,选举陈祥铭、刘甲第、曾钦炜等3人为监察委员。1931年9月,成立海陆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党政委员会赣县区分会,派孔绍尧为委员长。县、市党部均由该会接收办理。
  1932年春,成立赣县党务整理委员会,刘纪云、巫道宗、刘维复、张善初、陈祥铭等为整理委员。1932年以后,取消市党部,由赣县县党部、江西省第四区党部办事处统管城区的党务工作,直至1949年赣州解放。
  主要活动发展党员和组织自县党部公开活动起,国民党员发展较快,到1926年底,共发展国民党员1261人,其中有一部分是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参加的。设区党部51个,区分部59个。后因国民党“清党”,党员数量大量减少。据1936年《江西年鉴》载,国民党员数为:1929年651人、1930年585人、1931年575人、1932年551人、1933年475人、1934年456人。1944年2月,经执、监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议,委员划区视导党务,全县划直属区、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第四区、第五区和第六区共7个督导区域。全县设立区党部7个,有党员3098人。直属区在县党部、县政府、专员公署、地方法院、县商会、民生火柴厂、民生酒精厂、商务印书馆、建设银行、省赣中、省赣师、县立中学、知行中学、省赣女中、省立赣县中心小学等单位建有区分部35个。其余6个区建有乡镇区分部77个,其中第一区设城南、南外、城东、东郊、城北、民教馆、县商会等区分部;第二区设沙石、大埠、蟠龙、永安、厂寒、礼化、隅南、水西、和乐、黄金等区分部。赣州镇建有区分部12个。1945年2月,日本侵略军占领赣州城,县党部将原有基层组织调整为区党部5个,直属区分部5个,乡镇区分部56个。同年7月17日,赣州光复后,全县进行党员党籍总清查,8月,清查办理完毕,全县共有党员1534人。同年底,全县新、老党员共有1713人。除保留赣州镇区党部外,重新整编区分部10个,成立直属区分部8个。1946年,全县设区党部7个,区分部110个,有党员2230人。1947年11月6日,党团组织奉命合并,原有三青团员全部转为国民党员。凡不愿登记者即被除名。总登记人数为2354人,其中原国民党员1312人。1948年,全县党团员清查后为2411人。
  迎接北伐军进军赣州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赣县国民党组织在共产党员的帮助下,组织工会、农会,开展国民革命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宣传活动。1925年3月,赣州各界举行孙中山逝世追悼会,陈赞贤应邀在会上演讲,宣传“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1926年9月北伐军向赣南进军,动员民众筹款筹物,运送弹药粮草,并组织各界人士和学生,出墙报、张贴标语口号、进行街头宣传,迎接北伐军。北伐军进驻赣州后,赣州各界在东外天竺山举行军民联欢大会,庆祝胜利。
  “清党” 1927年4月12日,国民党右派公开叛变革命。同年5月,蒋介石派钱大钧率国民党军第二十师来赣州“清党”。清党军在被右派操纵的赣县党部配合下,从5月18日夜起,大肆搜捕并杀害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搜查、封闭赣州总工会、各行业工会和赣县农民协会等革命群众团体,收缴工农武装武器,破坏工农运动。共产党组织、工会和农民协会等均被迫转入地下秘密活动。赣州理发工会主席、共产党员邵道原在清党中第一个被杀害。接着中共赣州地委书记张世瞻、中共赣州支部书记朱由铿、前赣西南特委书记宛希俨、中共赣南特委书记曾延生、汪群等20多名优秀党员先后在赣州惨遭杀害。赣州第二师范等学校在几个月内被捕的革命青年学生达200多名,全城陷入一片白色恐怖之中。
  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抗日战争期间,县党部在国共两党合作时配合县政府,先后派出人员改组了赣县商会、总工会、农会等社会团体,组建了赣县抗敌(日)后援会、赣县妇女战时工作团和赣县防护团,慰问抗日军人家属,传授防空、防火等救护常识,组织宣传队写贴标语、出墙报、放电影等,宣传抗日。
  “清乡” 抗日战争期间,赣州国民党当局跟随国民党右派先后发动的3次反共高潮,在赣州掀起了阵阵反共恶浪。1940年2月,江西省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兼保安司令蒋经国对共产党和抗日民主人士实行镇压。3月,制造了对赣州、吉安、泰和等地秘密逮捕党员和进步人士的“吉赣泰事件”。中共赣州市委宣传部长雷宁、赣州青年文化服务社经理吴越等一批共产党员被捕后押往泰和马家洲集中营“受训”。出售进步书刊的赣州青年服务社被查封。4月30日,国民党特务在光天化日之下,公开持枪追捕共产党员甘时鸣。8月,专员公署成立清乡工作团,蒋经国亲任团长。赣县成立清乡委员会,公开宣布共产党是“匪党”,采取清查户口、联保连坐、便衣跟踪、军队搜查等手段,开展以搜捕共产党员、破坏共产党组织为主要目的的“清乡”运动,大搞白色恐怖。1941年6月,查抄了设在赣州的中国工业合作协会东南区办事处,逮捕了办事处主任王毓麟等近100名工会干部。并发动“自首自新”运动,利用流氓地痞冒充共产党员“自首”,制造假象,以假乱真。1942年4月,赣县开办战时青年特别训练班,强制集中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暴露了身份的180多名共产党员进行“洗脑筋”的特别训练,历时20多天,被“洗脑筋”后每人发一张“自新证”。由于国民党当局的“反共”、“限共”和“清乡”活动,赣州的共产党组织遭破坏,少数未遭破坏的基层支部和未暴露身份的共产党员都转入隐蔽状态。
  “戡乱建国”1947年8月,赣县成立戡乱建国委员会,下设武装分队、情报站等机构,从事搜集共产党在赣县城乡的活动情报,抓捕共产党员和民主进步人士,以及抓丁抓伕派捐派款等。同年12月6日,举办赣县戡乱骨干训练班,为期22天。1948年6月11日,国民党地方当局又成立赣南民众反共联防委员会。7月17日,粤赣湘边“剿匪”总指挥部在赣州增设指挥所,颁发联防清剿条例,加紧“剿共”。1949年6月,国防部戡乱建国总队第六大队来到赣州,督促检查赣县“戡乱建国”工作开展情况,指导进行防共反共活动。
  第二节中国青年党赣州组织 1947年初,中国青年党江西省党部委派万家祺为青年党赣县党务筹备员。6月间,改委派张名秩主持党务。9月,设中国青年党赣县县党部筹备处,张名秩为筹备主任。1948年初,筹备处奉命改为中国青年党赣县临时县党部,张名秩任主席,陆教俊任秘书长,郭启明任组织科长,万家祺任宣传科长(万不久离赣,由甘荦群继任,甘离赣由尹诗昆继任),甘荦群任外务兼训练科长(甘离赣,外务科长由郭启明兼,训练科长由钟益坤继任)。
  青年党赣县县党部除管辖境内组织外,凡赣南尚未设立机构的县均归其管辖。青年党赣县县党部以下为区党部,全县设7个区党部。据1948年的统计资料载,青年党党员分布:城区26人,七鲤乡21人,水东乡17人,和乐乡21人,蟠龙乡3人。1949年8月赣州解放,其县党部及基层组织随之解体。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赣州市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赣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西省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县治至今已有2200年,晋代以来历为郡、州、路、府、道治所和专员公署所在地。赣州“南抚百越,北望中州”,自古就是沟通赣、闽、粤、湘的江南重镇,系兵家必争之地;赣州四周环山,城区三面临水,“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景色秀丽,城廓雄伟,有“千里赣江第一城”之誉;赣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代和当今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和专家学者;赣州名胜广集,古迹荟萃,宋代文物尤为突出,被誉为“宋城博物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