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中国民主促进会赣州市委员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赣州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4334
颗粒名称: 第四节 中国民主促进会赣州市委员会
分类号: D665.3
页数: 2
摘要: 组织沿革 1983年5月,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中央直属江西支部派会员罗传耀来赣州发展会员和建立组织。1984年10月20日,召开会员大会,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赣州市筹备委员会,萧昌璜被选为筹委会主委。1985年2月6日,召开民进赣州市会员大会,正式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赣州市委员会(简称市民进)。
关键词: 中国民主促进会 地方组织

内容

组织沿革 1983年5月,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中央直属江西支部派会员罗传耀来赣州发展会员和建立组织。1984年10月20日,召开会员大会,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赣州市筹备委员会,萧昌璜被选为筹委会主委。1985年2月6日,召开民进赣州市会员大会,正式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赣州市委员会(简称市民进)。
  1983年5月,市民进开始在赣州师范、赣州木材厂子弟学校等单位发展会员8人。1984年底,建有支部1个,有会员24人;1985年底,建有支部8个,有会员58人;1990年底,建有支部12个,有会员109人;1995年底,设支部12个,有会员126人(男91人,女35人)。党员年龄结构,50岁以下48人,51~60岁48人,61~70岁18人,71岁以上11人;文化结构,大专以上87人,中专20人,高中11人,初中8人;有高级职称者43人,中级职称者35人。市民进机关有干部3人,其中专职副主委1人。
  [=此处为表格(市民进历届会议基本情况)=] 说明:1989年11月委员人数为增补数。
  主要活动在第八至第十届市政协中,市民进会员有22人次担任市政协委员,其中,选为常委的5人次,选任副主席的3人次;选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1人。通过视察、考察活动,以组织或个人联名的方式写出议案、提案、建议80多件。《关于我市推行企业股份制应解决好的几个问题》、《警惕“拜金主义”严重干扰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进一步发扬地方优秀文化遗产的优势,促进我市两个文明建设》、《加强和改善市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议》、《保护和利用好文物,策应大京九,尽快把赣州市建成旅游中心城市》等意见和建议,均得到中共赣州市委和市人民政府的重视。《关于在沙石、沙河京九沿线建“宋城景区”和赣南客家民俗文化村》的议案被采纳,市人民政府责成旅游局制定规划,市财政拨款实施。
  市民进成立后,面向社会开辟为“四化”服务的新领域,先后举办中师、大学自学考试补习班,普通高考、成人高考补习班,逻辑与语言函授讲习班,小学生乐器辅导班,育才文化补习学校,少儿假日辅导班和虔州工业中专学校等。举办介绍历史文化名城、江南宋城——赣州的文化特征及名胜古迹等专题报告会10场。会员中获各级荣誉称号的有100多人次。
  第五节中国农工民主党赣州市委员会组织沿革 1954年11月8日,由外地调来赣州工作的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党)党员组成农工党赣州市小组。1955年10月,中国农工党江西省委员会派冯步亭来赣州协助建党。1956年12月23日,成立中国农工党赣州市支部,选举张德华为支部主任。1957年6月9~10日,召开中国农工党赣州市第一次党员大会,正式成立中国农工党赣州市委员会(简称市农工党)。
  市农工党1954年11月8日,有党员6人。1956年12月,成立支部,有党员12人。1957年,设支部4个,有党员32人。“文化大革命”前夕,有党员34人。“文化大革命”期间停止活动。1980年1月恢复组织活动,设支部4个,有党员26人。1985年2月,设支部11个,有党员107人。1990年底,设支部12个,有党员146人。1995年底,设支部12个,有党员159人(男99人,女60人)。党员年龄结构,50岁以下59人,51~60岁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赣州市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赣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西省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县治至今已有2200年,晋代以来历为郡、州、路、府、道治所和专员公署所在地。赣州“南抚百越,北望中州”,自古就是沟通赣、闽、粤、湘的江南重镇,系兵家必争之地;赣州四周环山,城区三面临水,“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景色秀丽,城廓雄伟,有“千里赣江第一城”之誉;赣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代和当今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和专家学者;赣州名胜广集,古迹荟萃,宋代文物尤为突出,被誉为“宋城博物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