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赣州市委员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赣州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4325
颗粒名称: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赣州市委员会
分类号: D665.1
页数: 2
摘要: 组织沿革 1948年11月,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派特派员来赣州开展工作,在江西钨锡业有限公司进行地下活动,发展民革党员10多名。1951年11月,民革江西省分部筹委会派李蔚为指导员,来赣州负责筹建民革组织。1953年8月31日,召开民革赣州市首次党员大会,正式成立民革赣州市委员会(简称市民革)。
关键词: 委员会 国民党

内容

组织沿革 1948年11月,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派特派员来赣州开展工作,在江西钨锡业有限公司进行地下活动,发展民革党员10多名。1951年11月,民革江西省分部筹委会派李蔚为指导员,来赣州负责筹建民革组织。1953年8月31日,召开民革赣州市首次党员大会,正式成立民革赣州市委员会(简称市民革)。
  市民革组建初期,在与原国民党有历史联系的人士中发展党员,至1953年底,有民革党员27人,建立支部3个。1966年,有党员69人,设支部4个。“文化大革命”期间停止活动。1980年1月恢复活动后,除已故、调离者外,实有党员24人,组建临时支部3个。此后,民革党员发展对象扩大到与台湾各界有关系的人士、致力于祖国统一大业的人士及其他有关人士。1985年底,有支部5个、党员71人。1995年底,有支部6个、党员119人(男99人,女20人)。党员年龄结构,40岁以下16人,41~60岁57人,61岁以上46人;文化结构,大专以上69人,中专18人,高中23人,初中以下9人;有高级职称者20人,中级职称者26人。市民革机关有干部3人,其中专职副主委1人。
  [=此处为表格(市民革历届会议基本情况)=] 说明:1996年5月委员人数为增补数主要活动 50年代,市民革组织党员投入土地改革、民主改革、“三反”、“五反”、社会主义改造和整风反右派等各项运动,使之受到锻炼。1960年后,以开“神仙会”的方式,坚持“三自”(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和“三不”(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的原则,组织党员学习和献计献策,做到自觉改造。还开辟“神仙室”,内设书报、杂志、字画、棋琴等,使党员学习和文化娱乐有场所。同时,每年举办1期新党员学习班,学习党的章程和民革的光荣历史,中共“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有关文件以及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政策,认识中共与民革的关系,处理好所在单位中共支部与民革支部的关系。1993年以来,输送2名专职干部、13名支部委员和新党员到江西省社会主义学院学习。
  在第一至第十届市政协成员中,市民革党员有69人次担任市政协委员,其中,选为常委的33人次,选任政协副主席的9人次。他们在各级人大、政协和参政议政活动中,写出议案、提案156件。
  市民革本着“立足大陆,面向三胞,联系三代,协助三引(引进资金、引进技术、引进人才),促进三通(通邮、通商、通航)”的精神,开展海外联谊活动1980年7月至1995年底,共举行报告会、宣讲会、研讨会和学习座谈会168次,与会者9000多人次;对台放飞空飘信60件,通信491次;与有关部门共同接待从台港澳和国外回赣州观光、探亲、寻根觅祖、参观考察和经商办企业的“三胞”人员1102人次;帮助300多名“三胞”亲属出境会亲和67户“三胞”眷属寻找海外亲人;通汇折合人民币2.6万元,美元3600元。1990~1995年,接待来大陆的“三胞”315人,帮助18人赴台探亲。
  1981年9月,市民革与市民盟联合创办章贡业余补习学校,招收高考落榜学生和待业青年补习文化,7年来为大、专院校输送了一批学生。1990年8月,创办中山业余补习学校(后改称中山成人高级中学),设高考文科、理科各1个班,初中升高中补习班,有学生170人。至1995年,累计培养1236人,其中成人高考补习班升学率达85%;初中升高中升学率达82%;技工学校升学率达51%。
  民革成员邱道益用英文撰写的《X射线激光全息显微术》论文,被第十二届国际X光与显微术学会选中。并于1989年8月应邀赴波兰出席学术会议,宣读论文,获大会唯一授予国际合作开发此项新技术的评议推荐书。此后,他又连续三次应邀出席国际会议作专题报告。1992年,应邀赴英国国王学院、剑桥大学、帝国科技大学讲学,并先后出版4本英文版和1本中文版科学专著。民革成员、副市长陈清华致力于发展乡镇、街道企业,1994~1995年,民革中央《团结》报、《江西民革》杂志先后报道了他的事迹。
  市民革协助有关部门落实各项政策,改正民革成员中错划右派分子10人,落实房产政策4人,对22人的政治历史问题进行了复查处理,补发工资总额24979元。
  第二节中国民主同盟赣州市委员会组织沿革 1951年10月,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江西省支部李驹良等来赣州负责筹建民盟组织。1952年1月,成立民盟赣州市分部筹委会,李驹良任筹委会主任。同年8月28日,召开民盟赣州市首次盟员大会,正式成立民盟赣州市分部。1956年,民盟赣州市分部改名民盟赣州市委员会(简称市民盟)。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赣州市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赣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西省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县治至今已有2200年,晋代以来历为郡、州、路、府、道治所和专员公署所在地。赣州“南抚百越,北望中州”,自古就是沟通赣、闽、粤、湘的江南重镇,系兵家必争之地;赣州四周环山,城区三面临水,“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景色秀丽,城廓雄伟,有“千里赣江第一城”之誉;赣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代和当今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和专家学者;赣州名胜广集,古迹荟萃,宋代文物尤为突出,被誉为“宋城博物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