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赣州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4285
颗粒名称: 党员教育
分类号: D261.4
页数: 1
摘要: 建国以来,中共赣州市委对党员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教育管理。“三会一课制”,是对党员教育和监督的基本形式。50~60年代,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在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中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主要内容是组织学习《毛泽东选集》、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央的重要文献及时事政治等等。“文化大革命”初期,“三会一课制”基本被破坏。至1969年3月,全市恢复组织生活的党员只占党员总数的36.6%,暂缓和不能恢复组织生活的党员人数占13.2%,另有50%多的党员因未建立党支部而无法参加党组织生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各级党组织进一步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主要形式仍然是“三会一课制”。
关键词: 党员教育 路线教育

内容

建国以来,中共赣州市委对党员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教育管理。“三会一课制”(党支部大会、支委会、民主生活会,上党课),是对党员教育和监督的基本形式。50~60年代,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在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中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主要内容是组织学习《毛泽东选集》、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央的重要文献及时事政治等等。“文化大革命”初期,“三会一课制”基本被破坏。至1969年3月,全市恢复组织生活的党员只占党员总数的36.6%,暂缓和不能恢复组织生活的党员人数占13.2%,另有50%多的党员因未建立党支部而无法参加党组织生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各级党组织进一步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主要内容是组织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的重要文件和时事政治。主要形式仍然是“三会一课制”。
  中共赣州市委党校恢复后,开始轮训党员和党的干部。1979~1983年,参加学习的党员、干部及后备干部共1733人次。1980年,党的各基层组织普遍办起党校或业余党校,以《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党章修改草案》和《党的基本知识》为基本教材,对党员进行轮训,全年共办轮训班132期,轮训党员6638名,占党员总数的86.06%。
  1987年后,党的各基层组织先后开展“一先双优”(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创先争优”活动。在活动中大力推行电化教育,使党员教育声形趣并茂,情景理交融。1988年,摄制一部以赞扬优秀共产党员开拓进取、献身四化为主题的电教片——《奉献》,在全市巡回播放近200场次,观众达1.4万人次。同年3月,全市党组织自下而上开展“改革开放中共产党员形象”的讨论、演讲活动,共举行200多次讨论和上百次演讲。1989年,在全市开展“最佳党日”活动。1990年6月,全市基层党组织开展以“学雷锋、讲奉献、创优质、做贡献”为主要内容,以弘扬无私奉献精神为主题的“党员奉献月”活动,纪念中国共产党69岁生日。1991年5月,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在全市开展“党员电教片播放月”活动,组织播放1562场,观众达1.52万人次。还先后开展“忆传统、作贡献、争做新时期合格党员”、“颂歌献给党”歌咏比赛、“评党员新事”和“十佳优秀党员”评选活动等。通过活动,加强了对党员的教育管理。
  1987年以来,党的各基层组织结合年终目标管理总结考评,开展“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分合格、基本合格、基本不合格和不合格4种类型,自下而上地对每个党员逐个进行评议。按“立足帮教、限期改正、掌握政策、慎重处理”的原则,对基本不合格的党员发出限期改正通知书,进行重点帮教。对不合格党员慎重进行处理,对违反党纪的党员给予必要的党纪处分。1987~1995年,共处分党员233人,其中开除党籍74人,留党察看49人,撤销党内职务3人,分别受到警告或严重警告107人。
  1990~1995年,中共赣州市委共表彰优秀党员414人,优秀党务工作者106人。各基层组织也相应表彰优秀党员。据1987~1989年统计,全市有3050人次受到表彰。还先后召开优秀共产党员事迹经验交流会、座谈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报告团,在全市巡回演讲650场次,收到良好效果。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赣州市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赣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西省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县治至今已有2200年,晋代以来历为郡、州、路、府、道治所和专员公署所在地。赣州“南抚百越,北望中州”,自古就是沟通赣、闽、粤、湘的江南重镇,系兵家必争之地;赣州四周环山,城区三面临水,“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景色秀丽,城廓雄伟,有“千里赣江第一城”之誉;赣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代和当今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和专家学者;赣州名胜广集,古迹荟萃,宋代文物尤为突出,被誉为“宋城博物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