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赣州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4283
颗粒名称: 组织建设
分类号: D262
页数: 1
摘要: 1957年6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在全市各级党组织中开展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主题,以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整风运动。“文化大革命”期间,各级基层组织受到冲击,党的组织建设极不正常。经过整党,市委对所属的基层组织建设,从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四个方面,实行年度目标管理。规定部门包点,一包三年不变,并从人、财、物以及信息上全力帮助。至1995年10月,参加“农函大”学习的有7届学员2680人,已结业2261人。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组织建设

内容

1950年7月,在中共党员领导干部中开展了整风运动。这次整风主要是贯彻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克服骄傲自满、功臣自居、贪图享乐情绪和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命令主义作风。1952年,根据中共中央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通过的《关于整顿党的基层组织的决议》,结合“三反”运动进行整党和党员八项标准的教育。1957年6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在全市各级党组织中开展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主题,以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整风运动。1959年10月,在党员干部中开展“反右倾”整风运动,使一部分基层党员干部受到伤害,有的被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1961~1962年,进行了甄别平反工作。1960~1962年三年暂时困难时期,抽调43名市、区级领导干部到郊区各公社和大队担任实职,还选拔一批优秀的年轻干部,充实各级基层组织领导班子。1965年,市郊农村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虽然对于解决干部作风和经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由于在“左”倾错误思想指导下,不少党员和基层干部受到错误的批评和斗争。“文化大革命”期间,各级基层组织受到冲击,党的组织建设极不正常。1979年,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学习中共中央颁发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联系实际,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同年,在全市开展“做一个合格共产党员”和创评先进党支部、模范党员的活动。1985年6月~1987年5月,全市有883个基层组织,11323名党员分期分批参加了市、乡、村三级整党。经过整党,市委对所属的基层组织建设,从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四个方面,实行年度目标管理。党的各基层组织在制订目标时,做到长计划短安排,既注意整体目标的系统性、层次性和针对性,又使各项目标有质的标准、量的要求、形的体现。在实行过程中,把检查机制、激励机制、竞争机制和制约机制结合起来,使党的基层组织更好地发挥战斗堡垒作用。80年代后期,组织干部深入村组和农户家中抓党的基本路线教育。90年代初,继续组织干部深入农村开展社会主义教育。1994年起,中共赣州市委对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提出“一年打基础,二年大变样,三年奔小康”的目标。同年2月,成立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小康示范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抓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同时,抽调168名干部,到33个经济薄弱村和15个小康示范村蹲点。规定部门包点,一包三年不变,并从人、财、物以及信息上全力帮助。市领导每人有1~2个挂点单位,并经常到村建点指导检查工作。通过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至1995年,98个村党支部中,一类支部54个,占55.1%,二类支部44个,占44.9%,无三类支部;村集体经济收入2万元以下的支部2个、占2%,2~5万元的支部72个、占73.5%,5~10万元的支部10个、占10.3%,10万元以上的支部14个、占14.2%。98个行政村党支部书记,45岁以下的65人,占66.3%;初中以上文化的93人(其中高中以上文化的52人),占94.9%;已掌握两门以上致富技能的65人,占66.3%。1994~1995年,村组党员、干部和建党对象都参加过乡镇、村党校和中共赣州市委党校培训,共计1270人次;从优秀青年农民中培养建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党员近200名,并按1∶1的要求配备村级后备干部;还推荐优秀青年参加“农函大”学习。至1995年10月,参加“农函大”学习的有7届学员2680人,已结业2261人。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赣州市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赣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西省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县治至今已有2200年,晋代以来历为郡、州、路、府、道治所和专员公署所在地。赣州“南抚百越,北望中州”,自古就是沟通赣、闽、粤、湘的江南重镇,系兵家必争之地;赣州四周环山,城区三面临水,“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景色秀丽,城廓雄伟,有“千里赣江第一城”之誉;赣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代和当今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和专家学者;赣州名胜广集,古迹荟萃,宋代文物尤为突出,被誉为“宋城博物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