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党的代表大会(会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赣州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424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党的代表大会(会议)
分类号: D22
页数: 10
摘要: 中共赣州市委在1951年5月20日~1955年8月,召开了中共赣州市第一至第七次代表会议,1956~1997年,召开了中共赣州市第一至第十次代表大会。
关键词: 地方组织 会议文献

内容

中共赣州市委在1951年5月20日~1955年8月,召开了中共赣州市第一至第七次代表会议,1956~1997年,召开了中共赣州市第一至第十次代表大会。
  中共赣州市第一次代表会议 1951年5月20~29日,召开中共赣州市第一次代表会议。出席会议代表81人。会议议题:加强党的统一领导,依靠工人阶级发展生产、建设城市。市委书记朱轮致开幕词,市委副书记陈昌霖作1年零10个月的工作总结及今后工作任务的报告。
  中共赣州市第二次代表会议 1951年9月5~20日,召开中共赣州市第二次代表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市委直属支部负责人和市属单位党员领导干部共95人。会议议题:传达贯彻中共江西省第三次代表会议精神;市委书记朱轮作题为《加强思想领导,开展民主改革运动》的报告。会议号召各级党组织加强思想领导,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开展民主改革,为完成三年准备,迎接人民民主伟大建设任务而奋斗。
  中共赣州市第三次代表会议 1952年1月15~20日,召开中共赣州市第三次代表会议。出席会议代表67人。会议议题:动员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市委书记朱轮作题为《同志们!行动起来,坚决打倒贪污、浪费、官僚主义三个敌人》的报告。会议就依靠工人阶级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搞好增产节约,结合“三反”运动进行整党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中共赣州市第四次代表会议 1952年7月30日~8月12日,召开中共赣州市第四次代表会议。出席会议代表90人。会议议题:巩固“三反”、“五反”运动胜利成果,依靠工人阶级完成1952年的增产节约任务。市委书记朱轮作3年来几个政策问题的基本总结报告;市委、市人民政府领导作“三反”工作总结报告和“五反”工作初步总结报告。
  中共赣州市第五次代表会议 1953年6月22日~7月4日,召开中共赣州市第五次代表会议。出席会议代表149人,列席代表32人。会议议题:总结前3年工作,研究完成1953年工业生产与基建计划、农村开展以互助合作为中心的生产运动、改造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粮食统购统销等问题。市委书记周若庄作工作总结报告,会议还听取了赣州市3年来镇反工作报告、中共赣州市委工作任务的报告。
  中共赣州市第六次代表会议 1954年6月7~13日,召开中共赣州市第六次代表会议。出席会议代表150人,列席代表30人。会议议题:听取1953年市委工作报告;讨论《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方案》和《1954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计划方案》。市委书记黄为作会议总结。
  中共赣州市第七次代表会议 1955年8月13~22日,召开中共赣州市第七次代表会议。出席会议代表166人,列席代表2人。会议议题:传达中共江西省第四次代表会议精神;讨论关于赣州市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经济建设计划的报告。市委第二书记汤化生作会议总结。
  中共赣州市第一次代表大会 1956年5月7~15日,召开中共赣州市第一次代表大会。出席大会代表201人,列席代表20人。会上,张志中致开幕词,汤化生作题为《巩固成绩,克服缺点,继续反对右倾保守思想,为提前完成和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而奋斗》的报告;李立超作《中共赣州市委监察委员会6年来工作总结和今后工作意见》的报告;市长杜昭作《关于赣州市1956年度发展国民经济计划》的报告;张志中作《赣州市1956~1957年工作规划纲要(草案)》的报告。大会对上述报告审议后,通过了相应的决议。大会选举产生中共赣州市第一届委员会,委员29人,以及市委监察委员会组成人员。在一届一次全委会上选举产生常委9人,正、副书记4人。此届常委文化程度,初中8人,占88.9%,高小1人,占11.1%;年龄35岁以下的7人,占77.8%,最大的43岁,最小的30岁,平均年龄33.2岁。
  中共赣州市第二次代表大会 1959年1月26~31日,召开中共赣州市第二次代表大会。出席大会代表214人,列席代表43人。会上,汤化生作题为《团结全市人民,为实现1959年更大更好更全面的大跃进而奋斗》的报告;张志中作《关于赣州市1958年计划执行情况和1959年发展国民经济计划》的报告。大会对上述报告审议后,通过了相应的决议。大会还通过了《关于做好当前人民生活的几项工作的决议》、《关于积极试办城市人民公社的决议》、《关于大力发展蔬菜瓜果生产的决议》和《关于干部轮流下放参加体力劳动的决定》。大会选举产生中共赣州市第二届委员会,委员30人、候补委员6人,以及市委监察委员会组成人员。在二届一次全委会上选举产生常委13人,书记处正、副书记5人。此届常委文化程度,高中以上的3人,占23.1%,初中9人,占69.2%,初中以下的1人,占7.7%;年龄35岁以下的12人,占92.3%,年龄最大的46岁,最小的28岁,平均年龄为33.1岁。1960年1月9~12日,召开中共赣州市第二次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出席会议代表199人,列席代表73人。会上,市委第一书记李觉民作题为《高举总路线红旗,为实现1960年的更大跃进而奋斗》的报告,张志中作《赣州市1960年国民经济计划》的报告。大会对上述报告审议后,通过了相应的决议。会议选举黄先、李觉民、张志中、杨毓坤、徐爱珍为出席中共江西省第六次代表大会的正式代表,李立超、赵学诗为候补代表。
  中共赣州市第三次代表大会 1962年11月26日~12月1日,召开中共赣州市第三次代表大会。出席大会代表264人,列席代表21人。会上,李觉民作题为《高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为争取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张志中作《关于赣州市1958~1962年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情况和1963年国民经济计划(草案)》的报告。大会对上述报告审议后,通过了相应的决议。大会选举产生中共赣州市第三届委员会,委员29人、候补委员8人,以及市委监察委员会组成人员。在三届一次全委会上选举产生常委15人,书记处正、副书记6人。此届常委文化程度,高中4人,占26.7%,初中11人,占73.3%;年龄35岁以下的6人,占40%,36~40岁的6人,占40%,40岁以上的3人,占20%,平均年龄为37.2岁。
  中共赣州市第四次代表大会 1971年1月5~14日,召开中共赣州市第四次代表大会。出席大会代表466人,列席代表258人。会上,军代表、市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市革委会副主任王秀斋作题为《高举九大团结胜利的旗帜,永远沿着毛主席革命路线奋勇前进》的报告。大会按照中共九大精神,检查总结“文化大革命”以来特别是市革委会成立以来的工作。大会选举产生中共赣州市第四届委员会,委员35人。在四届一次全委会上选举产生常委9人,正、副书记3人。此届常委中,有军代表4人,占44.4%。此届常委文化程度,高中2人,占22.2%,初中7人,占77.8%;年龄35岁以下的1人,占11.2%,36~40岁的2人,占22.2%,41~45岁的6人,占66.6%,平均年龄为41.3岁。
  中共赣州市第五次代表大会 1980年7月16~19日,召开中共赣州市第五次代表大会。出席大会代表591人,候补代表45人。会上,邱承泉致开幕词,郭快作市委工作报告,李蕙馨作纪检工作报告。大会对上述工作报告审议后通过了相应的决议,还通过了《关于深入开展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活动的决定》。大会选举产生中共赣州市第五届委员会,委员25人、候补委员6人,以及市委纪律检查委员会组成人员和出席中共江西省第八次代表大会代表。在五届一次全委上选举产生常委11人,正、副书记4人。此届常委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都有较大的变化,文化程度:大专1人,占9%;高中5人,占45.5%;初中5人,占45.5%。年龄:35岁以下的1人,占9%;36~45岁的4人,占36.5%;46~55岁的5人,占45.5%;56岁以上的1人,占9%,平均年龄为47.7岁。
  中共赣州市第六次代表大会 1984年9月16~19日,召开中共赣州市第六次代表大会。出席大会代表422人,候补代表40人,列席代表5人。会上,周英棠致开幕词,刘作柏作题为《沿着十二大指引的方向,以改革进取的精神,全面开创赣州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李蕙馨作纪检工作报告。大会对上述报告审议后,通过了相应的决议。大会选举产生中共赣州市第六届委员会,委员25人、候补委员6人,以及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21人,重新选出出席中共江西省第八次代表大会代表16人。在六届一次全委会上选举产生常委9人,正、副书记4人。此届常委文化程度:大专以上3人,占33.35%;高中、中专5人,占55.6%;初中1人,占11.1%。年龄:40岁以下的1人,占11.1%;41~45岁的2人,占22.2%;46~50岁的6人,占66.7%,平均年龄为46岁。
  中共赣州市第七次代表大会 1987年7月28~31日,召开中共赣州市第七次代表大会。出席大会代表430人,候补代表43人,列席代表6人。会上,周英棠致开幕词;刘作柏作题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搞活,为加快赣州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的报告;郭同华作纪检工作报告。大会对上述报告审议后,通过了相应的决议。大会选举产生中共赣州市第七届委员会,委员29人、候补委员7人,以及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21人。在七届一次全委会上选举产生常委11人,正、副书记5人。此届常委文化程度:大学、大专4人,占36.4%;高中、中专5人,占45.5%;初中2人,占18.1%。年龄:45岁以下的1人,占9.1%;46~50岁的7人,占63.6%;51~55岁的3人,占27.3%,平均年龄为48.8岁。
  中共赣州市第八次代表大会 1990年6月11~14日,召开中共赣州市第八次代表大会。出席大会代表300人,列席代表25人。会上,黄一鸣致开幕词,刘作柏作题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为实现全市政治、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稳定发展而奋斗》的报告;李汉玫作纪检工作报告。大会对上述报告审议后,通过了相应的决议。大会选举产生中共赣州市第八届委员会,委员28人、候补委员6人,以及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21人。在八届一次全委会上选举产生常委10人,正、副书记4人。此届常委文化程度:大学、大专5人,占50%;高中、中专3人,占30%;初中2人,占20%。年龄:45岁以下的2人,占20%;48~50岁的4人,占40%;51岁以上的4人,占40%,平均年龄为49岁。
  中共赣州市第九次代表大会 1993年2月16~18日,召开中共赣州市第九次代表大会。出席大会代表298人,特邀代表1人,列席代表45人。会上,龚运连致开幕词,罗春涛作题为《把握发展机遇,加快改革开放,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上一个新台阶而奋斗》的报告;李汉玫作纪检工作报告。大会对上述报告审议后,通过了相应的决议。大会选举产生中共赣州市第九届委员会,委员28人、候补委员5人,以及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20人。在九届一次全委会上选举产生常委11人,正、副书记4人。此届常委的文化程度:大学、大专6人,占54.5%;高中、中专5人,占45.5%。年龄:45岁以下的4人,占36.4%;46~50岁的4人,占36.4%;51~55岁的3人,占27.2%,平均年龄为47岁。
  中共赣州市第十次代表大会 1997年12月25~27日,召开中共赣州市第十次代表大会,出席大会代表298人,列席代表85人。会上,胡长林作题为《抢抓机遇,开拓前进,为建设繁荣昌盛的新赣州而努力奋斗》的报告;刘健作纪检工作报告。大会对上述报告审议后,通过了相应的决议。大会选举产生中共赣州市第十届委员会,委员28人、候补委员5人,以及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21人。在十届一次全委会上选举产生常委11人,正、副书记5人。此届常委的文化程度:大学、大专10人,占90.9%;高中1人,占9.1%。年龄:45岁以下的9人,占81.8%;46~50岁的2人,占18.2%,平均年龄为41.9岁。
  [=此处为表格(中共赣州市委委员)=] [=此处为表格=] [=此处为表格(中共赣州市委常务委员会委员)=] [=此处为表格页=] [=此处为表格页=] [=此处为表格页=] [=此处为表格=] 第三节重大决策恢复国民经济赣州解放时,市场萧条,生意清淡,部分工商业户停业,有相当数目的职工失业。中共赣州市委在组织接管工作、建立人民政权的同时,决定并主持召开各界代表座谈会,广泛宣传共产党的政策,揭露各种谣言,消除群众顾虑,发动市民恢复发展生产,平抑物价,稳定金融,支援解放战争。不久,工商业户纷纷复工复业,生产经营逐步恢复正常。至1949年底,98.7%的工商业户复工复业。紧接着,中共赣州市委为促进经济发展,调整公私关系,执行公私兼顾政策,允许公营企业代销私营企业产品,贷款给私营企业发展生产;调整劳资关系,普遍签订劳资集体合同,既提高劳方的劳动热情,又调动资方加强生产经营管理的积极性;在工厂开展爱国生产竞赛,要求工人、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发挥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克服保守思想,掌握先进技术,进一步挖掘潜力,努力完成生产计划;在农村,发展互助合作组织,深入开展爱国丰产运动,普遍提高单产,从而使全市工农业生产有了较快的发展。1952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69.72%。
  开展郊区土地改革和城镇民主改革 1950年12月,中共赣州市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和《政务院城市郊区土改条例》,结合实际制定了《赣州市郊区土地改革实施办法》。1950年12月初,在水西乡进行土地改革工作试点,12月26日全面展开。至1951年3月,郊区的土地改革工作顺利完成,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1952年12月,开展土地改革复查,至1953年1月基本结束。
  赣州解放不久,中共赣州市委决定派干部深入码头开展反封建势力的斗争,废除10多种封建剥削制度,取缔25种旧工会,成立了工人自己的工会组织。1951年,中共赣州市委决定在城镇开展民主改革运动,制订《赣州市民主改革工作计划》,并决定开展水上民主改革,抽调干部组成工作队,分别到章江、贡江、桃江、赣江等水域进行民主改革,年底基本结束。通过水上民主改革,摧毁了封建把头制度,解放了生产力,调动了船工、船民的积极性,为发展赣州航运事业奠定了基础。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赣州市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赣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西省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县治至今已有2200年,晋代以来历为郡、州、路、府、道治所和专员公署所在地。赣州“南抚百越,北望中州”,自古就是沟通赣、闽、粤、湘的江南重镇,系兵家必争之地;赣州四周环山,城区三面临水,“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景色秀丽,城廓雄伟,有“千里赣江第一城”之誉;赣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代和当今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和专家学者;赣州名胜广集,古迹荟萃,宋代文物尤为突出,被誉为“宋城博物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