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中共赣州市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赣州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424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中共赣州市委
分类号: D262
页数: 4
摘要: 949年7月,中共赣州地委在吉安宣布赣州地区各县(市)党政机构设置及领导人名单。中共赣州市委员会由袁功庭(书记)、程震文、夏骏青(市长)、朱轮(副市长)、彭山、张季平6人组成。8月14日赣州解放。8月15日,中共赣州市委开始工作。8月30日,增补时佑平为市委委员、宣传部长。1951年3月,袁功庭调离,由副书记陈昌霖主持中共赣州市委工作。1952年12月,朱轮调离,周若庄任市委书记,时有委员10人。4月起,中共赣州市委设立常务委员会,有常委7人。9月,黄为任市委书记,汤化生(女)任第二书记。7月,张志中任市委副书记。调整后的市委常委有6人。1959年1月中共赣州市第二次代表大会起,市委设立书记处。
关键词: 党的建设 党的组织

内容

1949年7月,中共赣州地委在吉安宣布赣州地区各县(市)党政机构设置及领导人名单。中共赣州市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共赣州市委)由袁功庭(书记)、程震文(副书记兼组织部长)、夏骏青(市长)、朱轮(副市长)、彭山(宣传部长)、张季平(公安局长)6人组成(程震文、彭山因故未到职)。8月14日赣州解放。8月15日,中共赣州市委开始工作。8月30日,增补时佑平为市委委员、宣传部长。1950年1月,陈昌霖任市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1951年3月,袁功庭调离,由副书记陈昌霖主持中共赣州市委工作。6月,朱轮任市委书记(兼市长),陈昌霖调离7月,彭山任市委副书记,时有市委委员11人。1952年12月,朱轮调离,周若庄任市委书记,时有委员10人。1953年3月,黄为任市委第二书记,4月,李辉(女)任市委副书记。4月起,中共赣州市委设立常务委员会,有常委7人。1954年8月,周若庄调离。9月,黄为任市委书记,汤化生(女)任第二书记。1955年4月,黄为调离。7月,张志中任市委副书记。10月,汤化生任市委书记。调整后的市委常委有6人。
  1955年5月以前,中共赣州市委书记、副书记、常委、委员均由上级党委任命,1956年5月召开中共赣州市第一次代表大会,市委领导班子改由选举产生。党员代表大会选举市委委员、候补委员,全体委员会议选举书记、副书记、常委。1959年1月中共赣州市第二次代表大会起,市委设立书记处。书记处设第一书记和书记、副书记。1964年4月,根据中共江西省委决定,撤销书记处,恢复设书记、副书记。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中共赣州市委的工作受到干扰,逐步陷入瘫痪状态。1967年1月,中共赣州市委被迫停止工作,由赣州市革命生产临时委员会取代。1967年12月,建立赣州市革命委员会筹备小组。1968年4月,成立赣州市革命委员会(简称市革委会),中共赣州市委的工作由市革委会所属的政治部代替1969年4月,建立中共赣州市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中共九大以后,中共赣州市基层组织开始恢复,党员也逐步恢复组织生活。1971年1月,召开中共赣州市第四次代表大会,选举了中共赣州市委第四届领导班子,未设办事机构,仍与市革委会合署办公。1976年1月,中共赣州市委与市革委会分开办公。
  中共赣州市委建立初期,设组织部、宣传部。1951年6月,增设秘书室,9月,增设纪律检查委员会。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市委工作机构逐步增加和健全。中共赣州市委工作部门及直属单位有: 组织部1949年8月设置。1954年10月至1956年3月,内设党员管理科、干部管理科。“文化大革命”初期被迫停止工作。1971年1月后,组织部的工作由市革委会政治部组织组代理。1975年11月,恢复组织部。1988年12月,增设中共赣州市委组织员办公室(副局级)。1993年5月,增设秘书科、干部科、组织科。1996年6月机构改革时,秘书科改为办公室。组织部设正、副部长和秘书、组织员、科长(主任)、干事等。
  宣传部1949年8月设置。。1954年10月至1956年3月,内设宣传科、教育科。1956年6月,中共赣州市委增设文化教育工作部(简称文教部)。1957年12月,宣传部与文教部合并改称宣传教育工作部。1958年8月,恢复宣传部原称。“文化大革命”初期被迫停止工作。1971年1月后,宣传部的工作由市革委会政治部宣传组代理。1975年11月,恢复宣传部。1993年5月,增设办公室、宣传科、理论教育科。1995年5月,设立中共赣州市委报道组(副局级),归口宣传部。1996年6月,内设机构为办公室、干部科、理论科、宣教科、对外宣传办公室和市委报导组。宣传部设正、副部长、秘书、宣传员、科长(主任)、干事等。
  办公室 1951年6月设置秘书室。1956年3月,改称办公室。“文化大革命”初期被迫停止工作。1971年1月后,办公室的工作由市革委会政治部办事组代理。1975年11月,恢复办公室,内设秘书、机要、总务3个组。1996年6月,内设秘书科、综合科、信息科、督查科、行政保卫科、财务科。同时,中共赣州市委机要局(局级)、市保密局(市委保密委员会办公室,局级)划为办公室内设机构,市委政策研究室、市委台湾工作办公室、市委信访办公室、市接待处归口办公室。办公室设正、副主任(局长)、秘书、科长(主任)、干事等。
  工业交通政治部 1952年8月设企业管理部。1954年7月,改为工业部。1956年6月,改为工业交通工作部。1960年7月,恢复工业部原称。同时,增设城市建设交通工作部。1961年1月,城市建设交通部与工业部合并,复称工业交通工作部。1962年8月撤销。1963年8月恢复。1964年5月,改为工业交通政治部。“文化大革命”初期停止工作。1982年7月,恢复工交政治部,设正、副部长、秘书、干事等。1983年12月撤销。
  统一战线工作部 1952年10月设置。1954年10月至1956年3月,内设工商科、社会科。“文化大革命”初期被迫停止工作。1971年1月后,统战工作由市革委会政治部办事组代理。1975年11月,设置中共赣州市委统一战线工作办公室。1978年7月,恢复统一战线工作部(简称统战部)。1996年6月,内设办公室、社会科。统战部设正、副部长、秘书、科长(主任)、干事等。
  中共赣州市直属工作委员会 1952年11月,设置中共赣州市直属机关总支委员会。1955年10月撤销。1961年12月,设置中共赣州市直属机关委员会。“文化大革命”初期停止工作,1971年7月恢复。1989~1990年,先后增设市直属机关纪律检查委员会、市直属机关工会工作委员会、共青团市直属机关委员会(均为内设机构)。1992年8月,改为中共赣州市直属委员会。1996年6月,改为中共赣州市直属工作委员会,内设机构不变,归口组织部。设正、副书记、干事等。
  审干办公室 1955年1月设置。设正、副主任和干事等。1959年5月撤销,审干工作划归组织部。
  农村工作部 1956年2月设置。1957年4月撤销,1959年10月恢复。1962年撤销,1980年6月复设。1983年冬再次撤销。农村工作部设正、副部长、秘书、干事等。1992年1月,成立中共赣州市委农村工作委员会。
  财政贸易政治部 1956年6月设置财政贸易工作部。1958年3月撤销,1959年1月恢复。1962年8月撤销,1963年8月复设。1964年5月,改为财政贸易政治部,设正、副部长、秘书、干事等。“文化大革命”初期被迫停止工作,以后未恢复。
  赣州晚报社 1994年7月1日,创办中共赣州市委机关报——《赣州晚报》。9月,成立赣州晚报社,内设办公室、总编室、新闻部、副刊部、广告部。1996年6月,增设记者部、通联部。晚报社设总编辑、副总编辑、编辑、记者等。
  市委党校 1960年3月创建。1962年2月内设教研室。“文化大革命”初期停办,1972年10月恢复。1977年11月内设办公室、教研室。1996年6月,内设党政办公、教学研究室、理论研究室、党校工作室。党校设党总支书记、正、副校长、室主任、理论教员、干事等。
  党史征集办公室 1982年3月设置。设正、副主任、干事等。
  政法委员会 1982年3月设置。1988年12月改为市政法领导小组。1990年5月,恢复为市政法委员会,下设办公室。1991年6月,设立赣州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与市政法委员会合署办公。1996年6月,内设秘书科、调研科、综合治理科。市政法委员会设正、副书记,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设正、副主任、科长、干事等。
  信访办公室 1982年8月设置。1996年6月,归口市委办公室。设正、副主任、干事等。
  台湾工作办公室 1984年1月设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1991年11月,改名台湾工作办公室(市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1996年6月,归口市委办公室。设正、副主任、干事等。
  政策研究室 1984年1月设置。1986年4月撤销。1991年8月恢复。1996年6月,归口市委办公室。设正、副主任、干事等。
  老干部局 1986年1月设置。1996年6月,内设办公室、离(退)休干部科,归口市委组织部。设正、副局长、科长(主任)、干事等。
  保密局(保密委员会办公室) 1990年6月设置,与中共赣州市委保密委员会办公室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1996年6月,划为市委办公室内设机构。设正、副局长和干事等。
  机要局 1996年4月设置。同年6月,划为市委办公室内设机构。设正、副局长、机要员。
  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 1983年3月成立赣州市“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委员会。1984年4月改为赣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委员会,下设办公室。1996年11月更名赣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属宣传部内设机构。
  接待处 1989年7月设置,与市政府招待所(赣州宾馆)合署办公,实行一个机构、三块牌子。1996年6月,归口市委办公室。设正、副主任。
  第二节党的代表大会(会议) 中共赣州市委在1951年5月20日~1955年8月,召开了中共赣州市第一至第七次代表会议,1956~1997年,召开了中共赣州市第一至第十次代表大会。
  中共赣州市第一次代表会议 1951年5月20~29日,召开中共赣州市第一次代表会议。出席会议代表81人。会议议题:加强党的统一领导,依靠工人阶级发展生产、建设城市。市委书记朱轮致开幕词,市委副书记陈昌霖作1年零10个月的工作总结及今后工作任务的报告。
  中共赣州市第二次代表会议 1951年9月5~20日,召开中共赣州市第二次代表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市委直属支部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赣州市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赣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西省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县治至今已有2200年,晋代以来历为郡、州、路、府、道治所和专员公署所在地。赣州“南抚百越,北望中州”,自古就是沟通赣、闽、粤、湘的江南重镇,系兵家必争之地;赣州四周环山,城区三面临水,“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景色秀丽,城廓雄伟,有“千里赣江第一城”之誉;赣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代和当今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和专家学者;赣州名胜广集,古迹荟萃,宋代文物尤为突出,被誉为“宋城博物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