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币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4195
颗粒名称: 民国币种
分类号: F822.9
页数: 2
摘要: 民国初,市场币种混乱。赣州市场各种旧式银元、银毫、制钱和各种旧式纸币,军阀统治时期的各种军用券、流通券,交通银行发行的大、小银元券等,相互交迭,充斥市场。1914年,北京政府颁布《国币条例》,实行银本位制,以圆(简写作元)为单位,完粮纳税和人民日常生活逐步改用银元,通商贸易和国际收支继续用银两结算,形成长期银元与银两并用的局面。
关键词: 货币 货币史

内容

民国初,市场币种混乱。赣州市场各种旧式银元、银毫、制钱和各种旧式纸币,军阀统治时期的各种军用券、流通券,交通银行发行的大、小银元券等,相互交迭,充斥市场。1914年,北京政府颁布《国币条例》,实行银本位制,以圆(简写作元)为单位,完粮纳税和人民日常生活逐步改用银元,通商贸易和国际收支继续用银两结算,形成长期银元与银两并用的局面。
  银元在赣州市场流通货币有光绪元宝、大清银币、宣统元宝、龙洋、鹰洋、奥洋、香洋和1912年铸孙中山半身侧面像的“开国纪念币”银元及1914年铸袁世凯头像银元等。1912年所铸的江西银币,市场流量少。1933年4月,国民政府废两改元,铸帆船图案的“船洋”。
  银毫除原有流通的银毫外,1912年又铸中华民国银毫(毫洋)。面额有双毫、单毫2种。
  镍币 1936年,中央铸币厂铸镍、铜币。面额有伍分、拾分、贰拾分3种镍币及壹分、半分2种铜币,此币流入赣州市场较少。后因法币贬值,镍铜价值高,自然消失。
  法币、关金券 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政策。规定中央、中国、交通3家银行(后增加农民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实行白银国有,禁止银元流通。赣州市场流通的货币大多数是上述4家银行分别发行的法币,面额为壹元、伍元、拾元。鉴于法币日趋贬值,国民政府于1942年4月将用作缴纳关税之用的关金券,以1元关金券折合20元法币的比率投入市场,与法币并行流通。
  金圆券、银圆券国民政府于1948年8月19日公布废止法币,发行金圆券。金圆券由中央银行发行,初期主币面额有壹元、伍元、拾元、伍拾元和壹佰元5种,辅币面额有壹角和贰角2种;金属辅币面额有壹分、伍分、拾分、贰拾分和半元5种。金圆券发行不久,限价突破,币值急剧下降。1949年初,伍佰元、壹仟元面额的大钞相继出笼,继之,伍万元乃至壹佰万元大钞投入流通,人民视金圆券为废纸,甚至拒用。1949年7月4日起,国民政府在广州发行银圆券,主币面额分壹元、伍元、拾元、伍拾元、壹佰元5种。赣州于7月20日正式发行银圆券,各家银行兑出银元1375枚后停兑。银圆券发行不久,便遭到人民拒用。
  地方纸币惠和公典于1922年11月之前,发行一吊(1000文)、二吊(2000文)和伍百文3种铜圆券;同年12月发行花票毫洋券1万元,面额有壹角、贰角、伍角和壹元4种。1932年,发行花票额达51.5万元。花票与同面额的其他毫洋券、地方币等值使用。1935年4月,江西省财政厅勒令限期收回。江西裕民银行于1929年发行壹角、贰角、伍角和壹分、伍分等面额辅币券,十文、二十文、五十文铜元票;1942年春,发行壹元、伍元、拾元3种面额的兑换券;1944年增发肆佰元面额的兑换券。江西建设银行从1932年起,陆续发行贰角、伍角2种辅币券和十文、五十文、一百文3种铜元票。赣县银行于1949年6月发行壹角、贰角、伍角3种银元辅币券。以上各种纸币,均在赣州市场流通。此外,赣县商会于1948年12月发行面额为壹角、贰角、伍角3种共3万元的本票;江西省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员工福利社发行面额伍角的本票,均流通于赣州。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赣州市志 上册》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赣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西省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县治至今已有2200年,晋代以来历为郡、州、路、府、道治所和专员公署所在地。赣州“南抚百越,北望中州”,自古就是沟通赣、闽、粤、湘的江南重镇,系兵家必争之地;赣州四周环山,城区三面临水,“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景色秀丽,城廓雄伟,有“千里赣江第一城”之誉;赣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代和当今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和专家学者;赣州名胜广集,古迹荟萃,宋代文物尤为突出,被誉为“宋城博物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