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财务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4169
颗粒名称: 行政事业财务管理
分类号: F81
页数: 2
摘要: 采取全额拨款管理形式的单位,包括市属各级党政机关、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学校、农林水及其所属单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工作有核定与调整单位预决算,按照核定的预算拨付行政事业经费,掌握开支标准,审批月、季财务计划、会计报表以及年终决算的审编,对预算执行和资金运用、收入支出进行管理与监督。50~70年代,市财政对行政事业费管理采用的是供给制,即统收统支。
关键词: 行政管理支出 财政支出

内容

采取全额拨款管理形式的单位,包括市属各级党政机关、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学校、农林水及其所属单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工作有核定与调整单位预决算,按照核定的预算拨付行政事业经费,掌握开支标准,审批月、季财务计划、会计报表以及年终决算的审编,对预算执行和资金运用、收入支出进行管理与监督。50~70年代,市财政对行政事业费管理采用的是供给制,即统收统支。在预算安排上,以单位的上年实际支出数和实有人数为依据。1980年,市财政对行政单位公务经费(办公费、邮电费、取暖费、差旅费、调干旅差费、毕业生调遣费、车船保养修理费、燃料费、会议费、租赁费、税金、养路费等)实行小包干。经过测算核定公务费定额,对超编单位只给人员经费,不给公务经费。1982年,进一步推进公用经费(公务费、设备购置费、修膳费、业务费和其他费用)包干,即对人员经费实行实报实销,对公用经费实行包干,结余留用,超支不补。1985年,实行行政经费大包干,即将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合并起来制定一个综合定额(离退休干部经费和专项经费除外),包干使用。在执行中,照顾各单位的具体情况,按照保证需要、力求合理、区别对待的原则,分别制定各单位的包干定额,行政单位每人每年定额500元,有专业经费收入的行政单位每人每年定额450元。
  教育事业经费管理 1953~1995年,市预算内教育经费(含基建拨款),由市财政每年初提出预算,按月或按季和项目进度划拨市教育局,市教育局统管分配,财政部门实施监督。
  公费医疗经费管理公费医疗制度始于1953年,经费由江西省财政厅限额分配,不足部分由地方自行弥补。1965年,江西省财政厅、卫生厅改进公费医疗管理。1974年前,公费医疗支出比较平稳,年均支出7.24万元。1975年开始逐年上升,1979年达15.07万元,1985年达73.7万元,1995年增至335万元。财政每年将医疗经费列入预算,按进度划拨市公费医疗办公室。公费医疗办公室把经费分为两块,一块以“代金票”形式发放到个人,另一块拨入医院为住院费用报帐。
  差额拨款管理对有稳定收入的事业单位采取差额拨款方式,其收入或支出不全部通过财政预算,只就其差额列入财政预算,以业务收入抵补支出,支大于收的差额由财政预算拨款。有的采取定额补助或定项补助。采取差额补助的单位,除按财政预算补助部分编列全年支出预算外,同时编制收支全额预算和按月编造全部收支计划送财政部门审核,财政部门予以分配补助数核销转帐。
  卫生医疗单位经费管理 1952年以前,市属卫生医疗单位的经费一般采取满收满支,即一切收入缴库,一切支出由财政拨付。1953年起,卫生医疗单位(包括综合性医院、卫生院、卫生所等)的经费采用差额拨款管理办法。各医疗单位的事业收入,由其自行统筹支出,不解缴财政金库,但应将事业收入和补助收入按“满收满支”原则处理,按月编制全部收支计划,送财政部门审核,财政部门予以分配补助数核销转帐。1963年,对医疗单位的经费仍采取“包工资”的办法,按医院工作人员的工资总额一定比例给予补助,不足部分根据各医院的特点和不同的收支水平,以及历年的经费结余情况,采取“全额管理、定额补助”的办法。1983年,实行新的管理措施,改包工资为按编制床位和业务工作量补助医院经费。1988年以后,对市属3所医院根据各医院收入和医疗的专业性,按床位核定不同定额拨款,对设备购置和房屋建筑另外实行财政专项拨款。
  计划生育经费管理市计划生育财务管理始于1964年,经费列入卫生局事业支出之内。1974年起,另立一款,与卫生事业支出并列。按上级规定,对独生子女除给予医疗、教育优待外,每个独生子女每年发给优生费40元,由父母所在单位的福利费中支付。1991年起,按全市人均1.4元安排计划生育经费。1964~1995年,市财政共支出计划生育经费542.22万元。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赣州市志 上册》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赣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西省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县治至今已有2200年,晋代以来历为郡、州、路、府、道治所和专员公署所在地。赣州“南抚百越,北望中州”,自古就是沟通赣、闽、粤、湘的江南重镇,系兵家必争之地;赣州四周环山,城区三面临水,“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景色秀丽,城廓雄伟,有“千里赣江第一城”之誉;赣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代和当今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和专家学者;赣州名胜广集,古迹荟萃,宋代文物尤为突出,被誉为“宋城博物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