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收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4160
颗粒名称: 企业收入
分类号: F27
页数: 1
摘要: 1954年,新建的国营企业上交利润只有0.05万元。1956年,完成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后,地方国营企业逐步发展壮大,当年上交利润2.65万元,比1954年增长52倍。1958年,国营企业门类增多,规模扩大,发展迅速,省、地主管的一批企业先后下放给市管理,供销社合并于国营商业,由原来征收所得税改为向财政上交利润,使企业收入增至309.87万元。
关键词: 企业税收 企业收入

内容

1954年,新建的国营企业上交利润只有0.05万元。1956年,完成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后,地方国营企业逐步发展壮大,当年上交利润2.65万元,比1954年增长52倍。1958年,国营企业门类增多,规模扩大,发展迅速,省、地主管的一批企业先后下放给市管理,供销社合并于国营商业,由原来征收所得税改为向财政上交利润,使企业收入增至309.87万元。1959年,企业收入增至518.26万元,次年继续上升到732.69万元。1961年后,由于前几年积累下来的问题暴露出来,一批工业企业出现亏损,商业企业虽上交利润88.95万元,但相当部分是出售高价商品所得。1962年,原属省、地主管的部分工业企业划归省、地管理,1963年企业收入降至125.58万元。贯彻中央提出的调整方针后,企业经济效益逐步回升,1965年,市属国营企业上交利润187.36万元。1969年,部分省、地属国营企业下放到市管理,企业上交利润有所增长,1971年达365.17万元。1973年,下放的企业又收回省、地管理,加上“文化大革命”的干扰,一些企业重新出现亏损,1972~1975年,清产核资中补交企业自有流动资金,拨补待核销财产损失专用资金,均未列入预算支出,致使预算内企业收入连续下降,1975、1976年出现负增长,分别为-44.28万元和-124.27万元。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由于生产发展,市属国营企业除少数行业外,上交利润有不同程度的增长。1979年,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随后又进行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企业经济效益好转。但在实行“利改税”后,国营企业上交地方财政的企业收入相应减少。1985年,企业收入为610.3万元。1987年,企业收入达764.20万元。1988~1990年,企业收入逐年下降,分别是591.9万元、540.1万元和352万元。1991年后,进行税利分流、税后还贷、税后承包的改革试点,企业收入又有回升。1995年达974万元。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赣州市志 上册》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赣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西省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县治至今已有2200年,晋代以来历为郡、州、路、府、道治所和专员公署所在地。赣州“南抚百越,北望中州”,自古就是沟通赣、闽、粤、湘的江南重镇,系兵家必争之地;赣州四周环山,城区三面临水,“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景色秀丽,城廓雄伟,有“千里赣江第一城”之誉;赣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代和当今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和专家学者;赣州名胜广集,古迹荟萃,宋代文物尤为突出,被誉为“宋城博物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