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商业网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4124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商业网点
分类号: F713
页数: 4
摘要: 抗日战争前夕,赣州城区有商业网点1658户,1937年有网点1446户,其中纯商业1077户。当时,除数十家较大商号外,大多数为小本经营的商贩和亦工亦商的小手工业。1946年,赣州商业网点有2435户,其中纯商业1561户。解放战争时期,不少商店倒闭。
关键词: 商业网点 现货交易

内容

抗日战争前夕,赣州城区有商业网点1658户,1937年有网点1446户,其中纯商业1077户。当时,除数十家较大商号外,大多数为小本经营的商贩和亦工亦商的小手工业。1946年,赣州商业网点有2435户,其中纯商业1561户。解放战争时期,不少商店倒闭。
  建国后,在人民政府扶持下,商业得到恢复和发展。1949年末,私营商业网点有2611户,其中座商1524户,行商30户,摊贩1057户。1950年,市区商业网点(不含驻市单位)2929个,从业人员4879人,其中国营单位4个,职工111人,绝大部分网点仍由私营和个体摊贩经营。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时,市区有商业网点1624个,其中国营86个、公私合营398个、集体1032个、个体108个,从业人员5594人。国营和集体商业网点占绝对优势。“大跃进”时期,商业网点下降到1344个、从业人员3227人,1965年恢复到1896个、4227人。“文化大革命”中,大量撤并商业机构,下放商业人员。1968年,商业网点只有202个,从业人员2114人,为建国后的最低点。到1978年,全市商业网点仍只有318个,其中国营239个、集体79个,从业人员2720人。80年代起,加强商业网点建设。到1985年,全市商业网点发展到3489个,从业人员21383人。其中个体私营商业2184户,比1979年增长5.85倍,从业人员4722人。1990~1995年,全市商业网点由7770个发展到10808个,从业人员由32639人发展到40304人,平均每千人拥有的商业网点、从业人员,分别由20个、85人上升到26个、97人。
  [=此处为表格(1995年全市主要商业网点一览)=] [=此处为表格页=] [=此处为表格页=] [=此处为表格页=]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赣州市志 上册》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赣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西省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县治至今已有2200年,晋代以来历为郡、州、路、府、道治所和专员公署所在地。赣州“南抚百越,北望中州”,自古就是沟通赣、闽、粤、湘的江南重镇,系兵家必争之地;赣州四周环山,城区三面临水,“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景色秀丽,城廓雄伟,有“千里赣江第一城”之誉;赣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代和当今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和专家学者;赣州名胜广集,古迹荟萃,宋代文物尤为突出,被誉为“宋城博物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