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名菜名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4111
颗粒名称: 第九节 名菜名点
分类号: TS972.182
页数: 4
摘要: 赣州菜与赣州的历史、地理、物产、人文等相联系,具有独特的风味。晋末唐初,南迁虔州的中原汉人带来中原地区的生产、生活宝贵经验,包括“八珍”为代表的中原饮食烹饪文化结晶,与虔州地区即百越人后裔的山区饮食风俗相融合,逐渐形成一种地方风味菜。客家菜水陆齐备,以山区为主,陆产、山珍、水产兼容。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中游的、土里钻的,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动物的皮、肉、筋、骨、血,甜、酸、苦、辣、咸,用材和技法都具有广泛性、多样性,成为赣州客家菜的最基本特色。赣州客家菜的人文因素丰富,文化品位较高。尤其对鲜鱼的烹制有独到之处,传统的“小炒鱼”、“鱼饼”、“鱼饺”素有赣州“三鱼”之称。
关键词: 菜谱 菜系

内容

赣州菜与赣州的历史、地理、物产、人文等相联系,具有独特的风味。晋末唐初,南迁虔州的中原汉人带来中原地区的生产、生活宝贵经验,包括“八珍”为代表的中原饮食烹饪文化结晶,与虔州地区即百越人后裔(含少数民族如畲族、苗族、瑶族等)的山区饮食风俗相融合,逐渐形成一种地方风味菜。客家菜水陆齐备,以山区为主,陆产、山珍、水产兼容。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中游的、土里钻的,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动物的皮、肉、筋、骨、血,甜、酸、苦、辣、咸,用材和技法都具有广泛性、多样性,成为赣州客家菜的最基本特色。
  赣州客家菜的人文因素丰富,文化品位较高。宋代周敦颐、黄庭坚、苏东坡、王安石、文天祥等名人都与赣州客家菜有密切关系,开拓和丰富了客家饮食文化。宋代以后,得到王阳明、戴衢亨、孙中山、蒋经国和丰子恺等的关注和品题。这一特色在客家名菜中的体现是莲子羹(周敦颐、黄庭坚题)、烧玉版(苏东坡题)、鱼饼(王安石题)、荷包米粉肉(俗称“荷包扎”,戴衢亨题)、酿豆腐(孙中山题)、白蘸鳙鱼头和红烧大转弯(蒋经国题)、鱼头鱼尾羹(丰子恺题)。
  赣州客家菜和四川、湖南菜同样有怕不辣、辣不怕、不怕辣的美名。在江西省境内,早有“四小炒”(小炒鱼、炒肚尖、炒大肠、炒田鸡)的美誉,代表赣州客家的家庭群体烹饪水平。在全国范围内,赣州客家的“酿法”、“糗法”、“醯法”,体现中国烹饪文化的一流水平。酿法有酿豆腐、酿茄子、酿青椒、酿苦瓜、酿肉皮、鱼包肉等。还有一品套鸭的酿法:鸭婆套鸡,鸡内套鸽子,鸽内套鹌鹑,鹌鹑内套人参,和闽西客家菜的“麒麟脱胎”、粤北的“和尚抱尼姑”,同为烹饪文化中的特异佳作。糗法,即粉蒸菜,用炒熟米麦粉,拌和鱼肉,米粉、粉干、淮山粉、冬粉、薯粉做的米粉鱼、米粉肉、米粉芋头、米粉排骨、蕌头米粉鱼、冬豆米粉鱼等,均达到了很高水平。醯法,即客家每个家庭泡制的酸菜(俗称“醋坛”),是客家四小炒的最佳配料,它和四川的麻辣、湖南的酸辣,各有特色口味。客家群体的饮食烹饪习俗,形成了“三全”(全鸡、全鱼、全乳猪)、“三粉”(米粉鱼、米粉肉、荷包扎)、“三鸡”(甲鱼炖鸡、三杯鸡、白斩鸡)、“三野”(蛇羹、狗肉或其他野味、田鸡、田螺、鳝、鳅)、“三丸”(肉丸、鱼丸、素丸如芋头丸)、“三汤”(鱼饼汤、酸辣汤、珍珠米汤或蛋菇汤)、“三酱”(石伏鱼酱、汗头鸭酱、辣椒酱)的地方特色。
  赣州客家菜的烹饪技术历史悠久,它博采客家烹饪技艺之长,融会贯通而形成独特风味,具有地方特色。赣州菜制作精细,重刀工火候,讲究色泽。在烹饪技术上尤以烤、炸、蒸、煎、爆、炒为最,其特点为汁浓、黄稠、味纯且鲜,烤菜讲究原汁原味。尤其对鲜鱼的烹制有独到之处,传统的“小炒鱼”、“鱼饼”、“鱼饺”素有赣州“三鱼”之称。
  传统菜肴小炒鱼是明代凌厨子首创的地方菜,曾得到理学家王阳明的欣赏而久负盛誉。1961年,北京江西餐厅曾专程聘用赣州的罗坤荣、何士尧、叶志祚3位厨师掌勺。小炒鱼,原料选用鲜草鱼,除去头尾,切成块状,加生姜、四季葱、红椒、醋、酱油、料酒等烹饪而成。其特点是鲜嫩、味美。
  白蘸鳙鱼头张万盛酒楼首创的地方名菜。传说蒋经国吃后甚感满意,此菜遂扬名。白蘸鳙鱼头,选用鲜鳙鱼头,配以榨菜、生姜、葱白、蒜仁、酱油、味精、米酒、辣椒、香油等佐料笼蒸而成。其特点是鱼头鲜嫩,肥而不腻,有麻辣味。
  生焖鸭每年夏秋季节,子鸭上市,子姜新出,本地顾客最爱吃用此佳肴。生焖鸭,选用子鸭,配以红辣椒、子姜、蒜仁、米酒、白糖、味精、酱油、高汤、香油等烹饪而成。其特点是色泽雪白,皮嫩肉烂,味鲜可口。
  流浪鸡明初,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作战,朱败至康山,人饥马乏。当时有个赣州人将毛鸡宰杀,去毛和内脏,洗净投入沸水净煮,熟后切成条块,加上内脏,用大蒜泥、辣椒粉、生姜、香油拌和。朱元璋吃后觉得鲜辣爽口,味道极美,赞不绝口,遂赐名“流浪鸡”。
  鱼饼也称鱼脯,分金钱鱼饼、响铃鱼饼,是久负盛名的赣州传统菜。其特点是色泽金黄,包含汤汁,鲜嫩味美,久食不腻。
  油豆腐煮黄豆芽油炸豆腐放猪骨头或猪脚包一起煮黄豆芽,味美鲜甜。
  腐卷用瘦肉、冬笋、香菇做成肉馅,用豆腐皮卷成圆筒,蒸熟后再滚油爆炸,切成段,用鸡汤或肉汤煮10多分钟即成。其特点是皮脆、馅美、汤鲜可口。
  荷包扎用八角、桂皮、大米焙炒后磨成粉,和入猪肉中,参以椒酱、味精等佐料,以荷叶裹之,放在蒸笼中蒸熟。其特点是味美、肉香。
  蝴蝶鱼将鱼切成片块,用薯粉拌和,再用木棰或擀面杖棰成蝴蝶形。锅里倒上汤,加以香菇或小白菜煮沸,放入蝴蝶鱼,汤沸后装碗淋上香油、葱花即成。其特点是鲜嫩、味美、润滑。
  怀胎鱼丸用鱼肉和瘦猪肉分别剁茸。将香菇、火腿、虾米、葱白切碎,加入盐、味精,带少许粉水调拌成馅,做成莲子大的肉丸蒸熟。然后将鱼肉茸盛入盆中,用干薯粉泡水洗溶,滤入盆内与鱼肉拌匀,和盐拌搅成鱼稠糊。用手将鱼糊从虎口挤出再将肉丸藏入其中,用汤匙掏入水中。然后下锅煮沸捞起,换上肉汤,倒入怀胎鱼丸,沸后盛入汤碗,撒上葱花、香油即成。其特点是色白松脆,鱼中藏肉,别有风味。
  油条烩鳝鱼将鳝鱼去骨切成一寸长,用酱油、米酒浸、淀粉拌匀。取韭菜头约一寸长,玉兰片(笋片)切成一寸长的条片,切少许姜丝、将油条切成三段。先将油条炸酥,盛入碗内。烹饪时,炒锅留油25克,放入姜丝、韭菜头稍煸,再放入玉兰片、香菇快炒几下,加入高汤100克,将鳝鱼入锅,勾芡稀淋上热油25克,推动几下,盖于油条上。再用高汤150克,加入味精、盐,烧沸后,从碗边加入,撒上胡椒粉即可。其特点是鳝鱼软滑鲜嫩,油条酥香。
  此外,赣州一带尚有炸鱼、家乡肉、爆满山红、爆鸡球、爆鸡丁、爆虾仁、锅炉子鸭、双鱼过江及松子鱼等传统菜肴。
  风味小吃 [=此处为插图(中国烹饪协会认定的“中华名小吃”金钱鱼饼、牛舌头、碗儿糕、芋包)=] 赣州的风味小吃品种繁多、形式各异,既有传统风味又有地方口味,具有味道浓厚、咸鲜辛辣、原汁原味的特点。《人民日报》记者曾以《赣州人有口福》报导赣州小吃,列出120多种,其中炖品12种,粥品12种,卤食18种。有荤有素、有干有湿,甜咸酸辣样样皆有,春夏秋冬各有侧重。具有传统风味的小吃有:清香园的虾仁饺、冬菜饺、艾叶饺、糯米卷心糕、冷拌干挑手工面;桂花园的大肉包、烧麦、牛舌头、麻圆;王利胜的鱼生粥;东北面馆的鸡块清汤、手工面、三鲜面(粉)、炒面(粉);胡生记的金线吊葫芦(面条加馄饨);梁合利的酒酿蛋、肉饼蛋和猪肝汤;吉星园、松桂园、龙生泉等菜馆的春条、糖馓子、元宵、小菜;谈心汤包店的小笼汤包及自制的肉丝汤糕、炒年糕;章江餐厅的冰糖糕、笑枣、油里酥;华工饭店的鸡蛋糕、海棠糕;新风餐厅的小笼蒸饺、各色面包;曙光饮食店的糕头、碗儿糕、小肉包。具有南方地方口味的小吃有:国民茶室、广东酒家、岭南茶室的网油春卷、蛋球、凤凰大包、糯米鸡、香肠包、叉烧包、豆沙包、冰糖糕。此外,桂香居的及第粥、滑肉粥、牛肉粥、猪肝粥、鱼生粥、滑鸡粥、腊味饭具有地道岭南口味。北方风味的小吃有时鲜楼、华北面馆、小乐天的锅贴饺、馅儿饼、千层饼、烩饼、水饼。群众喜爱的风味点心有花生巴、兰花根、油烧烫皮、面团子、艾米果、七层糕、发糕、糯米果、馅饼等。
  赣州的糕点也很有名气。传统糕点有云片糕、灯心糕、糯米鸡糕、峨眉酥、龙门酥、小黄酥、大回饼、卜脆饼、大切酥、金钱酥、珊瑚条、马口酥、晶豆糕、石奇马、豆角酥、瓦角丁、麻通、冻米糖、花生糖、花生糕、麻片糖、状元红、笑枣、麻圆等。除境内销售,还销往外地。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赣州市志 上册》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赣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西省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县治至今已有2200年,晋代以来历为郡、州、路、府、道治所和专员公署所在地。赣州“南抚百越,北望中州”,自古就是沟通赣、闽、粤、湘的江南重镇,系兵家必争之地;赣州四周环山,城区三面临水,“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景色秀丽,城廓雄伟,有“千里赣江第一城”之誉;赣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代和当今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和专家学者;赣州名胜广集,古迹荟萃,宋代文物尤为突出,被誉为“宋城博物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