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4110
颗粒名称: 服务业
分类号: TS
页数: 2
摘要: 民国初期,赣州多为一人一户的流动理发担,雇佣一两个帮工的小理发店只有几户。1922年,在八角井(今东北路)开设有8个座位的许洪顺理发店,后又开设1家美容理发室,有靠椅,使用机剪、洋刀剃头、剪装。1929年,在坛子巷开设粤港理发室。1935年,红玫瑰理发室开业。抗日战争时期,人口猛增,城内理发店增至52户,其中以中央理发室、紫罗兰理发室、璇宫理发店、白玫瑰理发室和明星理发室等规模较大,设备较好。
关键词: 生活 服务业

内容

民国初期,赣州多为一人一户的流动理发担,雇佣一两个帮工的小理发店只有几户。1922年,在八角井(今东北路)开设有8个座位的许洪顺理发店,后又开设1家美容理发室,有靠椅,使用机剪、洋刀剃头、剪装。1929年,在坛子巷开设粤港理发室。1935年,红玫瑰理发室开业。抗日战争时期,人口猛增,城内理发店增至52户,其中以中央理发室、紫罗兰理发室、璇宫理发店、白玫瑰理发室和明星理发室等规模较大,设备较好。1948年,因物价猛涨,理发价格以实物计算:一等店剪装4升米,二等店剪装3升米,三等店剪装2升米,理发担收1升米不等。解放初,赣州的理发业有119户、从业人员161人,1956年并店改组为97户(公私合营8户、合作商店2户、合作小组52户、自营户35户)、从业人员169人。同年6月,国营赣州理发厅成立。1979年,部分理发门点使用美容剪、高级剃刀、风筒、烘发机、滚刷等新式理发工具。全行业均装上了理发标志“滚灯”,赣州理发厅还从事美容化妆。1985年,全市有理发店14户,座位150个(个体户除外)。其中有赣州理发厅、白玫瑰理发店、三八理发店、英姿理发店、星星理发店、新新理发厅、健容理发店以及建国路、中山路、阳明路、东北路、江东庙、东郊等理发店,分布在市内各条街道。1987年,集体所有制和个体有证理发店共有82户、从业人员363人。1990年后,全市理发行业发展更为迅速,1993年,个体有证理发业达185户,从业人员555人,年营业额213万元。1995年,理发厅(店)除原有设备外,又增设了热水器、离子喷雾器、焗油机等一批新式理发设备。
  照相清末,赣州城内景凤山的明鉴轩,是由福建连城迁来的第一家照相馆。随后,好美尔、容容照相馆相继开业。1926~1936年,镜美、新新、模范等3家照相馆先后开业。1941~1946年,赣州有东方、新新、美光、青年、胜利照相馆和千秋冲洗部。1949~1956年,全市有胜利、新影、模范、艺光、青年、广东、美伦、合记、国大、瑞光等10家照相馆,从业人员67人,资金3.32万元,资金较雄厚的是胜利和新影照相馆。社会主义改造时,摄影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1984年起,增添彩色摄影和冲洗放大设备,开展风景照、结婚照、产品照、广告照等多项摄影业务。1987年,全市有照相馆39户(含全民、集体、个体)、从业人员208人,1990年增至40户、从业人员230人。1993年,网点继续增多,开展快照快印、过塑等经营业务,经济效益提高,国营照相馆年营业额为67.6万元。1995年,在搞好店堂业务的同时,深入学校、工厂、大会、兵营、农村开拓摄影营业。胜利、光明和新影3家国营照相馆的营业额达130.44万元。
  洗染 1926年前后,赣州的洗染行业设有洗染、熨烫、织补等业务。1937年,洗染业有4户,即安华、大中华、又如新和安华分店。解放前夕,有新新洗染店、老一大电力洗染厂、老一大洗染店、大众化洗染店、美新洗染店、如影洗染店、老立大洗染店等,以手工操作为主;多为夫妻店,雇用少量工人、学徒。建国初至社会主义改造前,全市有洗染业17户(座商4户、流动摊点13户),从业人员26人,资金少,设备简陋,一般是前店后坊和走街串巷流动服务。经改造合并为5户,设营业点16个,从业人员26人。60~70年代,旅社、饭店、招待所逐渐购置大型洗衣机和干燥机,加之受“文化大革命”的冲击,洗染业务大为减少,全市仅有国营、集体各1户,从业人员14人。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洗染业发展较快。国营志红洗染店更新生产设备,改进操作方法,并经营湿洗、干洗、烧字、印字等业务。
  浴室1925年,赣州第一家浴室升平园开业。浴室分2层,有座位100多个,楼上设有盆塘、优待间、特别间,楼下设有沐浴池塘。1939年9月,赣州浴室开业,设有洋盆、新式池塘,夏有布吊扇,冬有暖炉,有座位130多个。1942年,陶陶浴室开业。1943年,良友旅社附设浴室。解放前夕,仅有赣州浴室和升平园浴室。建国后,市总工会于1950年接管升平园浴室,改名职工浴室;市合作总社接管赣州浴室。1956年,赣州浴室改为全民所有制(国营赣州浴室)。升平园浴室因房屋倒塌于1964年停业。1983年,赣州浴室迁大公路服务大楼新建浴池继续营业,改名赣州市服务大楼浴室部,有职工10人,座位161个(男池塘115个,男盆塘32个,女盆塘14个)。1985年,营业额1.2万元,亏损0.61万元。由于宾馆、旅社、招待所和企业普遍设有浴室(洗澡间),市服务大楼浴室部连年亏损,于1993年停业。
  委托业建国前,城区的杂衣街(今建国路)是出售估衣旧物的市场。1937年,有万隆兴、刘义和、郭泰祥、黄隆聚、协成仁等十几家估衣店,另有一些小商贩从事估衣业。1938年,成立估衣业同业公会,有会员26人。后估衣业改称委托社。解放前夕,部分委托社倒闭。建国后,1950~1955年,先后有人民(前身为利众)、利群、大众、隆聚等委托社开业,后人民、利群停业。社会主义改造时,全市有委托社11户,从业人员32人,资金总额1.85万元。社会主义改造后,组织公私合营定息户4户,从业人员29人,资金7279元;另有公私合营自营户7户、10人,资金2987元。随后,万隆兴、刘义和并入大众委托社。1963年,国营中山路委托社成立。1969年,大众、隆聚、中山路委托社合并,名国营赣州委托社,主要经营出租被褥枕席、餐具台布等业务。1978年后,委托业扩大经营范围,除经营旧商品外,还经营计划外工农业产品和进口商品,兼营出租。1980年5月,赣州市信托服务公司成立,开展调剂物资(五金、交电、百货、修旧物资)委托业务。1983年9月,改称市委托服务公司,下设批发和委托社门市部,有职工16人;增设代购代销、代办托运、维修电视机等业务,年营业额达100万元,实现利润5万多元。1990年,赣州委托社改名赣兴商贸公司,兼营委托业务。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赣州市志 上册》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赣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西省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县治至今已有2200年,晋代以来历为郡、州、路、府、道治所和专员公署所在地。赣州“南抚百越,北望中州”,自古就是沟通赣、闽、粤、湘的江南重镇,系兵家必争之地;赣州四周环山,城区三面临水,“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景色秀丽,城廓雄伟,有“千里赣江第一城”之誉;赣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代和当今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和专家学者;赣州名胜广集,古迹荟萃,宋代文物尤为突出,被誉为“宋城博物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