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4109
颗粒名称: 饮食业
分类号: F719.3
页数: 2
摘要: 赣州的餐馆、饭店、茶酒楼在清代同治年间已具规模,尤以茶楼盛行。清末民初,本地人开设的有宾谷馆、群仙馆、章贡楼、民志酒楼、白宫酒家等,外地人开设的有金陵酒家、广东酒家、国民茶室、时鲜酒楼、不夜天酒楼、四海酒楼等。1937年,城区有筵席酒家27家、菜馆32家,其中高级豪华的酒家为群仙、民志、白宫3家,经济实惠的为大陆、民享、大众等数家。抗日战争期间,外来人员增多,涌现出不少饭店、面店、茶楼、粥室。
关键词: 餐馆 饮食业

内容

赣州的餐馆、饭店、茶酒楼在清代同治年间已具规模,尤以茶楼盛行。清末民初,本地人开设的有宾谷馆、群仙馆、章贡楼、民志酒楼、白宫酒家等,外地人开设的有金陵酒家、广东酒家、国民茶室、时鲜酒楼、不夜天酒楼、四海酒楼等。1937年,城区有筵席酒家27家、菜馆32家,其中高级豪华的酒家为群仙、民志、白宫3家,经济实惠的为大陆、民享、大众等数家。抗日战争期间,外来人员增多,涌现出不少饭店、面店、茶楼、粥室。1945年,有餐菜馆58家,茶园52家。抗日战争胜利后,外来人员返回原籍,又受内战影响,不少餐馆酒家关闭停业。
  建国初期,饮食行业恢复、发展。1955年,有私营饮食业户129户、从业人员260人。1956年,改造成公私合营的有14户,其他的组成合作商店、合作小组、经营小组等。1956年开业的赣州餐厅,是建国后开设的第一家国营中型餐厅,能同时容纳300多人就餐,经营餐菜酒席、会议包餐,兼营各类面食点心和早点。随后开业的华工饭店,设有高级餐厅迎宾楼,能容540人就座,经营饭菜、点心、面食、冷饮。1958年,新设的新风餐厅,是由公私合营大雅餐厅转制的国营企业,餐座有550个,设有各类点心、面食、冷饮、餐菜,实行挂牌点菜,订座包席,随行就席,灵活经营。1960年,章江餐厅(后为酒家)、赣州饭店相继开业。章江餐厅当年为市内最大的以经营餐菜为主的大型综合餐厅,能容纳1000人就餐。附设小乐天美食城,是市内历史较悠久、享有盛名的水饺店。赣州饭店膳食部主要经营旅客餐菜,后逐渐对外承包酒席和团体包餐,能容纳1000人用餐。1965年,全市有国营饮食业户17户,从业人员413人。“文化大革命”期间,餐菜、饮食业受到冲击,一些传统技艺和经营特色被取消。
  1978年后,餐馆、酒家恢复。传统餐菜、食品也随之恢复,并开始制作高档餐菜、食品。1985年,专营饭菜的饭店、餐厅、饮食店有25户,职工729人,营业额443.87万元,利润15.54万元。之后,赣南酒家、广州酒家、羊城酒家、龙泉酒家、小三园酒家、南园酒家等相继开业。1990年,发展到1168户(全民25户,集体95户,个体有证的1048户),从业人员5668人(全民596人,集体880人,个体4192人),营业额达1396万元(全民561万元,集体278万元,个体557万元)。1995年,全市有餐饮业网点1622户(全民8户,集体13户,合营99户,个体1502户),从业人员5723人(全民141人,集体215人,合营861人,个体4506人),营业额9972.46万元(全民734.5万元,集体385.96万元,个体8852万元)。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赣州市志 上册》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赣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西省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县治至今已有2200年,晋代以来历为郡、州、路、府、道治所和专员公署所在地。赣州“南抚百越,北望中州”,自古就是沟通赣、闽、粤、湘的江南重镇,系兵家必争之地;赣州四周环山,城区三面临水,“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景色秀丽,城廓雄伟,有“千里赣江第一城”之誉;赣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代和当今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和专家学者;赣州名胜广集,古迹荟萃,宋代文物尤为突出,被誉为“宋城博物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