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燃料购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4103
颗粒名称: 第四节 燃料购销
分类号: TD984
页数: 3
摘要: 清末民初,赣州始有柴炭经销,主要从赣县的大埠、下文滩、大田、三江口、储潭、攸镇、大湖江等地收购,用木船、排筏水运至赣州。1936年,城内经营柴薪店(摊)有26户,其中专营煤炭的4户。1946年,柴薪业商户增至90户,分布在城内的太平街、建春门外、涌金门、烧饼巷、姚衙前、南市街、诚信街、大华兴街、坛子巷、西门外等处。煤炭主要从信丰县铁石口购入。
关键词: 燃料 矿产资源

内容

清末民初,赣州始有柴炭经销,主要从赣县的大埠、下文滩、大田、三江口、储潭、攸镇、大湖江等地收购,用木船、排筏水运至赣州。1936年,城内经营柴薪店(摊)有26户,其中专营煤炭的4户。1946年,柴薪业商户增至90户,分布在城内的太平街、建春门外、涌金门、烧饼巷、姚衙前、南市街、诚信街、大华兴街、坛子巷、西门外等处。煤炭主要从信丰县铁石口购入。
  建国初,赣州市没有经营煤炭的专营机构。1953年,有经营柴炭的私营商贩148户。煤多数由信丰县的大桥、高桥、内江,于都县的利村、祁禄山等地煤矿购入。柴炭来源于赣县、于都、信丰,后逐渐延伸到宁都、安远、会昌、大余、崇义、上犹、寻乌等县。1956年初,柴炭业商贩大部分组织合作商店,属市农副产品经理部管理。1957年,赣州煤厂投产,开始向居民供应机制煤球、煤砖。1958年,柴炭货源减少,煤销量增加。1959年,购进煤9989吨,其中无烟煤3822吨,烟煤6167吨。1961年,市场出现供煤高峰,购煤量达2万吨。同年,成立赣州市煤炭商店(后改名赣州市煤炭公司,不久并入赣南煤炭分公司),对居民开始实行凭证定量供应燃煤,每人每月15~20公斤。期间,无烟煤在信丰、于都等县煤矿购入;烟煤从吉安地区天河煤矿,丰城煤矿及于都利村煤矿购入。1973年10月,赣州市燃料公司成立,实行计划购进。1974年,购煤1.09万吨。1975~1977年,因封山育林管理不严,木柴上市量剧增,购煤量下降。1977年购煤量下降到6672吨。1981年11月,市燃料公司改称江西省煤炭公司赣州市公司,扩展煤炭采购,对采购员实行任务包干、定额计酬。市煤厂转向专产蜂窝煤,年产量由1970年的6955吨(其中蜂窝煤6800吨)增加到1985年的2.19万吨。居民定量供煤量增加到每人每月16.5公斤。除平价定量供应外,还按成本价敞开供应。随着改革深化,煤的供应全面放开,1988年7月起,对城镇居民生活用煤直接发放补贴。1991、1992年,煤年购销量上升到5万吨以上。1993年起,由于市内管道煤气、石油液化气和电力逐渐充裕,居民生活用燃料结构发生变化,煤购销量开始下降。1994年,国家取消对煤炭部门的补贴,市煤炭公司转为自负盈亏,推行风险抵押承包制,1995年继续坚持以煤炭为主营商品,以生活用煤为重点,调整生产用煤,开拓新产品,当年,从山西组织一批货优价廉的焦炭投放市场。
  [=此处为表格(若干年份市煤炭公司购销情况)=] 单位:吨石油建国前,赣州城仅有少量的煤油、汽油和柴油供应,由私商经营。建国初,石油由赣州市贸易公司经营。当时,石油销量少,不受计划控制,自由采购和销售。石油商品仅有10多个品种,大部分来自苏联和罗马尼亚、匈牙利等东欧国家。1954年下半年起,石油列为统配物资,实行凭证定量供应或按合同供应,对农业用油基本做到按需供给。
  60年代初,石油改由赣州地区石油分公司经营,实行计划分配,从上海、湖南长沙、江西九江、北京等地进货。经营品种有汽油、柴油、煤油和润滑油等4大类70多个品种。生产用油严格执行统购统销,按计划调配,民用煤油定量凭票供应。
  1973年,市属单位的石油供应,由赣州地区石油分公司下达计划,各单位按分配指标到市燃料公司开票,到地区石油公司油库提货。1981年,改由市计划委员会计划分配。1982年2月,实行按车型定量包干,按照江西省人民政府的统一规定供油。1983年7月,成立赣州市国营石油商店,负责计划分配石油的业务。1984年,实行计划外用油议价销售,当年销议价汽、柴油121.4吨,煤油33.2吨,润滑油80.7吨。1989年,撤销市石油商店,成立赣州市石油公司。1994年5月,石油商品价格取消双轨制,实行敞开供应。成品油按国家配置计划,主要从九江和广州等地炼油厂直接购入。
  [=此处为表格(若干年份市石油公司石油销售情况)=] 单位:吨说明:1985年后销售量包括计划外(议价)销售。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赣州市志 上册》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赣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西省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县治至今已有2200年,晋代以来历为郡、州、路、府、道治所和专员公署所在地。赣州“南抚百越,北望中州”,自古就是沟通赣、闽、粤、湘的江南重镇,系兵家必争之地;赣州四周环山,城区三面临水,“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景色秀丽,城廓雄伟,有“千里赣江第一城”之誉;赣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代和当今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和专家学者;赣州名胜广集,古迹荟萃,宋代文物尤为突出,被誉为“宋城博物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