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日用品购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410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日用品购销
分类号: F768
页数: 3
摘要: 清末,百货业大部分是一些小型商店经营绸缎、布匹,以销售宜春、新余、三湖等地的土布为主,兼营“洋布”(多系上海、广州的商品)。民国初期,经营百货的商店增多,有同记庄、公记庄、迪记庄、裕源福、广裕兴、南洋等批发商号,恒孚、雷祥春、南新、大源、德美、永瑞隆、吉泰昌、源记、乾记等零售商店。经营的品种也逐渐增加。土布多由新余、潭口、唐江等县镇购入,“洋布”多从南昌、上海采购运进。
关键词: 日用品 生活用具

内容

清末,百货业大部分是一些小型商店经营绸缎、布匹,以销售宜春、新余、三湖等地的土布为主,兼营“洋布”(多系上海、广州的商品)。民国初期,经营百货的商店增多,有同记庄、公记庄、迪记庄、裕源福、广裕兴、南洋等批发商号,恒孚、雷祥春、南新、大源、德美、永瑞隆、吉泰昌、源记、乾记等零售商店。经营的品种也逐渐增加。土布多由新余、潭口、唐江等县镇购入,“洋布”多从南昌、上海采购运进。之后,发展到从广州、武汉、浙江、福建等地进货。日军侵占上海、南昌后,大批外地商家迁入赣州城,时有绸布店46户,棉花夏布店17户,百货店41户,市场一度繁荣。
  建国初,日用工业品货源概由赣州地区百货站按计划分配下拨。1953年,商品分配实行业务合同制,一、二类商品(一类是棉布、汗衫、棉衫、裤等8种,二类是呢绒、绸缎、服装、钟表、缝纫机、相机、鞋等50种)按计划分配供应货源;三类小商品则自由选购。1954年9月,棉布统购统销后,进货渠道实行计划分配调拨。同时,开始对棉布及棉布复制品实行定量凭票供应。1956年,日用工业品由国营商业独家经营。市百货公司主要从事商品零售,兼营批发,属三级批发设置,所属零售门点除综合百货商场外,还有绸布、文具、妇儿用品等专业商店。
  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对部分紧缺商品采取凭购货券供应、特需供应和高价供应等措施。1962年7月,凭购货券购买的商品主要有丝绸、呢绒、毛线、毛毯、羊毛衫、缝纫机等25个品种。同时,对部分针织品、钟表、自行车等商品实行高价销售。1965年,取消购货券和高价供应。1973年12月,对“三大件”(自行车、缝纫机、国产全钢手表)采取发票供应。一部分作为蔬菜等农副产品奖售,供应郊区农民;一部分按驻市、市属单位职工人数多少分期分批发票给单位,由单位合理分配给职工。
  80年代,商品购销由单一的进货渠道向多层次、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的方向发展,通过横向联合、联购分销等方法,增加花色品种,满足市场需要。1984年纯棉布取消凭票敞开供应后,进一步打破原有的纵向联系体制,加强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横向联系,与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省市和江西省500多家工商企业建立多层次的经济联系或联合,实行厂店挂钩、产销直接见面等形式开展购销活动。1985年,市百货公司实现纯购进1070.61万元,纯销售3255.08万元。期间,还采取下乡下厂、摆摊设点、商品展销、代销寄销、设立自选商品部等方式扩大销售;采取上门维修、大型高档商品实行“三包”(包修、包退、包换)等方式搞好售后服务。1991~1995年,在全面推行经营、价格、分配、用工“四放开”的基础上,对赣州百货商场、百货大楼、解放商场、商业大厦、文清路商场、南新商场等进行改建、扩建、装修,使企业经营进一步上规模、上档次。在扩大经营品种、兼营项目的同时,搞好特色经营、系列经营,重点经营名优特新商品,实行总经销、总代理制。1995年4月,成立江西赣州百货股份有限公司。当年,此公司实现纯购进9090.9万元,纯销售1.12亿元,上缴税金525.09万元,实现利润190.13万元。
  [=此处为表格(若干年份市百货公司主要商品销售情况)=] 五金交电化工品 1937年,赣州城始有经营五交化产品的商店。其后,五金行业商店有16户,电料行业8户,化工原料行业4户。经营资金万元以上的商号有瑞昌生、顺记、裕厚昌、光明、瑞泰、应新发、祥记等7户。五金类商品多由上海、杭州、韶关、衡阳、广州等地购入,大部分采取保价邮寄方式运入;电料类商品由上海、广州购入;化工类商品由四川、贵州、湖南、湖北、安徽等地购入,年购量约16~20吨。
  建国初期,五金交电行业大部分为私商经营。1951年,市人民政府投资开办市人民建筑器材公司。次年,划归中国工业器材公司南昌分公司,改称中国工业器材公司南昌分公司赣州分处,商品主要由省公司直拨。1953年5月,又改称中国五金交电化工公司南昌分公司赣州联合供应站。购货渠道大体有3类:一类商品由省公司直拨,二类商品派员到南昌、上海、武汉、杭州等指定地点调运,三类商品不受限制,自行外出采购。1954年,对灯泡、元钉、铁丝等商品实行统购统销。1958年,经营五金交电化工业的有萧正新、义合盛、复盛祥、裕新、永利、正记等6户公私合营企业。大部分商品实行计划分配下拨。1962年,赣州市五金机械公司成立,进货渠道主要是计划分配、统一调拨。形成一级站或产地市场→二级站市场→三级站销地市场的固定流通渠道。
  1978年6月,赣州市五交化公司成立,并先后组建电工电料商店、化工原料商店、自行车商店、美乐家用电器商店和家用电子器具服务部。此时,计划分配的商品逐步减少,大部分商品靠跨区跨省直接采购,开始实行多渠道、少环节的流通体制,购销量大增,商品日益丰富。1985年,商品购进1020万元,比1978年增长2.19倍,年销售额达1192万元。增加的商品主要有电视机、录音机、台扇、吊扇、洗衣机、录象机、电冰箱等。90年代,自行采购、选购商品增多。与广东、福建、深圳、珠海、香港及东南亚各国贸易往来频繁,打破了以往闭关自守的经营局面。同时,扩大经营范围,新增了百货、粮油、副食、厨具、建筑装潢材料等商品的经营。1995年,市五交化公司实现商品购进额2106.4万元、销售总额2218万元、税利41.2万元。
  [=此处为表格(若干年份市五交化公司商品销售情况)=]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赣州市志 上册》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赣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西省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县治至今已有2200年,晋代以来历为郡、州、路、府、道治所和专员公署所在地。赣州“南抚百越,北望中州”,自古就是沟通赣、闽、粤、湘的江南重镇,系兵家必争之地;赣州四周环山,城区三面临水,“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景色秀丽,城廓雄伟,有“千里赣江第一城”之誉;赣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代和当今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和专家学者;赣州名胜广集,古迹荟萃,宋代文物尤为突出,被誉为“宋城博物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