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发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3989
颗粒名称: 报刊发行
分类号: F618.3
页数: 2
摘要: 报刊发行建国前,报纸、刊物均由出版单位通过私营报刊分销处及报贩、报童、书店推销。
关键词: 邮政业务 报刊发行

内容

报刊发行建国前,报纸、刊物均由出版单位通过私营报刊分销处及报贩、报童、书店推销。
  1950年起,邮政局开始办理报纸发行业务。1952年底,各书店发行的杂志交邮电部门发行。1953年1月,改变发行办法,废除报刊随时起订、随时止订制度,确定每年2、5、8、11月为预订下季度报刊的预订期,报纸以订至月底为期,杂志以订至季末为期,一律实行报刊订阅的预订预收制度。报刊发行费为定价的20%,邮费为定价的5%,后有所调整。1954年9月,实行破订制度,但截止期,报纸仍订至月底,杂志订至季末。
  1958年,中共各级组织要求,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公社、大队须订三级党报(《人民日报》、《江西日报》、《赣南日报》)、党刊(《红旗》、《跃进》、《赣南红旗》),各生产队不得少于1份党报党刊,机关单位的干部、职工要人人有报刊。市内有社会发行站215个,发行员663人。1962年,发行站下降为162个。1962~1963年,报刊发行业务量较前明显下降。1964年起开始回升。“文化大革命”初,报刊发行量急剧下降。1968~1971年,有所回升。1978年,报刊发行量大增,有相当种类的报刊不能满足订户需要。对《文汇报》、《中国青年报》、《羊城晚报》、《科学画报》、《大众电影》等报刊采取限额分配的办法发行。1981年,各种报刊开始敞开发行。1985年,市内有社会发行站320个、发行员320人。每年开展征订工作时,各支局、所均组织力量突击收订,城乡投递人员带续订收据上门收订。社会发行站收订的报刊占全市发行量的70%以上。
  1985年10月,成立报刊零售公司,设有报刊门市部3个、报刊亭5个、个体推销户3户,发行3400多种报刊(包括朝鲜、罗马尼亚等国家的刊物),其中报纸400多种,杂志3000多种。发行的刊物中,报纸期发数在1万份以上的有《人民日报》、《赣南日报》、《江西科技》、《信息日报》、《参考消息》等5种。杂志期发数在1万份以上的有《红旗》、《半月谈》、《大众电影》、《青年一代》、《故事会》等5种。1987年,在西津路、阳明路、东河大桥、东门汽车站、红旗电影院、南门口、青年路、文清路的主要街道设置报刊零售营业点。
  1992年1月起,报刊发行费率由原来的38%下调为34%。
  1994年1月1日起,接受赣南日报社委托在江西省内负责《赣南日报》的发行工作。1994年4月1日起,《赣江大众报》交邮电部门发行。
  1995年,订销报刊期发数18.31万份,其中报纸期数10.25万份,杂志期发数8.06万份。
  [=此处为表格(1986~1995年全市发行报刊情况)=]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赣州市志 上册》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赣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西省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县治至今已有2200年,晋代以来历为郡、州、路、府、道治所和专员公署所在地。赣州“南抚百越,北望中州”,自古就是沟通赣、闽、粤、湘的江南重镇,系兵家必争之地;赣州四周环山,城区三面临水,“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景色秀丽,城廓雄伟,有“千里赣江第一城”之誉;赣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代和当今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和专家学者;赣州名胜广集,古迹荟萃,宋代文物尤为突出,被誉为“宋城博物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