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交通行政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3973
颗粒名称: 第一节 交通行政管理
分类号: U491
页数: 2
摘要: 建国前,赣州市水陆运输的行业管理都被行帮操纵,实行封建把头制度。
关键词: 交通监理 交通管理

内容

建国前,赣州市水陆运输的行业管理都被行帮操纵,实行封建把头制度。
  建国后,根据“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交通管理体制在“统”与“分”、“收”与“放”上,经过多次变动。1950年8月,市人民政府颁布贯彻政务院《关于废除各地搬运事业中封建把持制度暂行处理办法》和《赣州市搬运事业暂行运价表》、《赣州市装卸力资表》,开始实行“三统”管理,全市搬运运输的管理、调派均由市搬运公司办理,集行政、企业职能于一身。1953年9月,成立水上区人民政府,管辖港内船户、码头、河道。之后,与航运中心站、市水上公安派出所、水上粮管所、赣州港木帆船合作社合署办公,实行行政、事业、企业集中管理。运输生产管理按照“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调度车船,疏运物资。1961年12月,市人民委员会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对全市搬运组织进行全面整顿,颁发《赣州市民间运输管理暂行办法》,成立赣州市短途运输管理站,本着巩固专业、压缩副业、改造个体搬运,打击投机倒把分子的原则,进行全面审查,对驻市各企业事业单位的副业和个体搬运组织实行归口管理。1964年7月,组建赣州市民间运输联社,与赣州市短途运输管理站合署办公,接收个体运输户带车入社。同时,严格控制副业业务范围和从业人员,防止副业搬运队盲目发展,解决了运量少与运力过剩的矛盾。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交通管理受到冲击,机构陷于瘫痪,运输市场出现混乱。1975年11月,恢复赣州市短途运输管理站,下设东门、南门、西门、建春门、涌金门、七里镇等6个管理站。随后,恢复市航运管理站,重申运输市场“三统”管理体制,整顿运输秩序,扭转了市场混乱状况。
  1980年4月,市革命委员会颁发《关于整顿水上交通秩序,加强水上管理的通告》,加强水上治安和市场管理。1984年,在“放宽政策、搞活交通”的方针指引下,实行国有、集体、个体经济一起上的运输结构,全市的车辆和船舶大量增加,个体车、船运输户发展迅速,外来搞运输的个体车辆、船舶也随之增多。1984年9月,市人民政府制定《赣州市公路运输管理办法》,规定凡从事营业性运输的单位和个人,以及在境内从事营业性运输的机动车辆、拖拉机和非机动车,必须使用江西省交通厅制定的统一结算凭证和江西省搬运装卸力资结算凭证,按规定缴纳规费。航运管理部门对“三统”管理也作了适当的调整,不论国有、集体、个体船主,在统一领导下,可以自找货主,自揽货源,使水陆运输市场管而不死,活而不乱。1990年4月,市人民政府成立赣州市整顿搬运装卸运输市场办公室,5月发布《关于整顿搬运装卸运输市场的通告》,对全市11个专业营业性运输单位、37个厂矿企事业单位搬运队(组)、2500多名搬运装卸人员进行整顿,审批营运性搬运装卸单位73户,审批发放《营运搬运证》2273张,审批发放《经营许可证》372份,办理非营运业车辆牌照1606辆,组织人员建立台帐、档案,并制订城区搬运装卸运价标准,将其纳入行业管理。
  1990年12月起,执行市人民政府6条规定:成立赣州市水路货运服务中心,负责境内港口作业、物资托运、船舶调度、业务结算、安全生产的管理和船舶货物流量、流向的综合平衡以及协调配载等服务工作;市水路货运服务中心为社会各行业提供水运市场信息和运输法规、政策、业务技术等方面的服务,管理趸货、零担、长短途的水路货物运输,协调解决船舶单向空驶问题,为进入赣州港口的船舶提供货运信息;凡在境内从事水路营业性运输船舶(不含地区航运公司)不论其隶属关系、经济性质,均须在水路货运服务中心调度室结算、缴纳管理费、规费;凡须经赣州市水路运输的国家下达的防汛、抢险、救灾及国家重点物资,每月30吨以上的普通货物,分别实行指令性计划运输和合同运输,纳入计划管理;凡在辖区内的港埠企业应服从市水路货运服务中心的管理和指导,亮照经营,坚持先计划内后计划外,先重点后一般,先到先装卸,后到后装卸的原则;外地驻市航运工作组必须向市航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执照,税务部门登记后方可开业。从此,全市交通运输管理形成了开放、竞争、有序的管理体制。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赣州市志 上册》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赣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西省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县治至今已有2200年,晋代以来历为郡、州、路、府、道治所和专员公署所在地。赣州“南抚百越,北望中州”,自古就是沟通赣、闽、粤、湘的江南重镇,系兵家必争之地;赣州四周环山,城区三面临水,“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景色秀丽,城廓雄伟,有“千里赣江第一城”之誉;赣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代和当今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和专家学者;赣州名胜广集,古迹荟萃,宋代文物尤为突出,被誉为“宋城博物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