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效益结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3868
颗粒名称: 第五节 效益结构
分类号: F4
页数: 1
摘要: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企业的管理属粗放型,工业企业生产以产量、产值作为考核经济效益的主要依据。企业偏重抓产量、产值,忽视成本核算,经济效益低下。1957年,市属国营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79.97万元,实现利润131.99万元,百元产值利润10.3元。1961年,工业企业执行国家《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实行民主管理,职工积极性得到很大提高,市属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831万元。
关键词: 业社会学 生产效益

内容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企业的管理属粗放型,工业企业生产以产量、产值作为考核经济效益的主要依据。企业偏重抓产量、产值,忽视成本核算,经济效益低下。1957年,市属国营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79.97万元,实现利润131.99万元,百元产值利润10.3元。1961年,工业企业执行国家《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实行民主管理,职工积极性得到很大提高,市属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831万元。1964年,全市广泛开展工业学大庆活动,建立与完善成本核算、原材料领发、劳动工资等一系列管理制度。1965年,市属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589.13万元,比1957年增长24.15%;销售收入1376.09万元;实现利润178.14万元,比1957年增长34.96%;上缴税金206.2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为6777元/人,比1957年提高1595元/人。
  “文化大革命”期间,市属工业企业的管理陷入混乱,经济效益下降。1966~1976年,市属国营企业盈利1996.6万元,亏损258.6万元,盈亏相抵实现盈利1738万元,年均盈利158万元。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工业经济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狠抓扭亏增盈,加强企业管理,推行厂长岗位责任制等措施。1982年,市属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627.4万元,比1965年增长了3.8倍,销售收入6931.3万元,实现利润和上缴税金分别为1824.8万元和2456.7万元,利润和税金2项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1987年起,市属工业企业深化企业内部改革,政府对企业实行放权让利等一系列政策,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1990年,市属工业企业利税增长37.8%,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26.9%。
  进入90年代,全市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实施资产重组,狠抓技术改造,加快新产品开发步伐,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1992年,赣州酒厂实现利税1412.88万元,首次突破千万元大关。1995年,全市工业企业实现税利超千万元的企业有赣州酒厂、江西气体压缩机厂、赣州造纸(集团)有限公司和赣州创业(集团)工业公司等4户。1995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29.05亿元,比1990年增长2.78倍,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5.37%;盈利企业盈利额8183万元;上缴税金1.76亿元;市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4亿元,实现销售收入8.39亿元,实现利税7816.8万元,分别比1990年增长125%、134.4%和32.5%。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赣州市志 上册》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赣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西省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县治至今已有2200年,晋代以来历为郡、州、路、府、道治所和专员公署所在地。赣州“南抚百越,北望中州”,自古就是沟通赣、闽、粤、湘的江南重镇,系兵家必争之地;赣州四周环山,城区三面临水,“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景色秀丽,城廓雄伟,有“千里赣江第一城”之誉;赣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代和当今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和专家学者;赣州名胜广集,古迹荟萃,宋代文物尤为突出,被誉为“宋城博物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