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投资结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3867
颗粒名称: 第四节 投资结构
分类号: F830.59
页数: 2
摘要: 民国时期,赣州的私营工业多为自筹资金自办、或亲朋合股联营的加工小作坊,现代工业少,工业基础薄弱,政府基本上不予投资。
关键词: 投资管理 业务管理

内容

民国时期,赣州的私营工业多为自筹资金自办、或亲朋合股联营的加工小作坊,现代工业少,工业基础薄弱,政府基本上不予投资。
  建国后,中共赣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加快发展地方经济,建立工业体系,加大对工业的投入。1950~1985年,国家和地方共投资3.31亿元,平均每年递增12.5%,建立了一批工业企业。1986~1995年,市人民政府帮助企业筹集资金改善生产环境,调整产品结构,支持企业技改,上了一批新项目,开发了一批新产品,建设了一批新兴产业。期间,赣州市工业企业筹集资金6.77亿元,其中,银行贷款3.29亿元,占48.64%;企业自筹2.62亿元,占38.72%;地方财政投资3326万元,占4.91%;通过各种融资手段筹资5236万元,占7.73%。利用这些资金,共进行84项工业投资,其中,用于机电企业投资26项,2.38亿元,分别占投资项目总数和投资总额(下同)的30.96%和35.15%;轻纺企业投资28项,1.68亿元,分别占33.33%和24.84%;化工企业投资12项,1.3亿元,分别占14.29%和19.26%;食品企业投资8项,1.03亿元,分别占9.52%和15.18%;建材企业投资2项,2829万元,分别占2.38%和4.17%;其他企业投资8项,951万元,分别占9.52%和1.4%。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赣州市志 上册》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赣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西省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县治至今已有2200年,晋代以来历为郡、州、路、府、道治所和专员公署所在地。赣州“南抚百越,北望中州”,自古就是沟通赣、闽、粤、湘的江南重镇,系兵家必争之地;赣州四周环山,城区三面临水,“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景色秀丽,城廓雄伟,有“千里赣江第一城”之誉;赣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代和当今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和专家学者;赣州名胜广集,古迹荟萃,宋代文物尤为突出,被誉为“宋城博物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