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恢复与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3861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恢复与发展
分类号: F424
页数: 2
摘要: 第一节恢复与发展建国初,中共赣州市委、市人民政府采取果断措施,迅速恢复工业生产。1949年8月27日,市长颁布第一号布告》,保护私营工商业。接着,市人民政府召开工商业者大会和工商界人士座谈会,宣传共产党的工商业政策,鼓励发展生产,并进行工商登记。至9月,登记工商户2686户。随后,市人民政府采取各种具体措施,针对性地帮助私营业主解决发展生产的实际问题。私营光大火柴厂产品滞销,资金短缺,生产下降。
关键词: 工业发展 工业建设

内容

第一节恢复与发展建国初,中共赣州市委、市人民政府采取果断措施,迅速恢复工业生产。1949年8月27日,市长颁布第一号布告》,保护私营工商业。接着,市人民政府召开工商业者大会和工商界人士座谈会,宣传共产党的工商业政策,鼓励发展生产,并进行工商登记。至9月,登记工商户2686户。随后,市人民政府采取各种具体措施,针对性地帮助私营业主解决发展生产的实际问题。私营光大火柴厂产品滞销,资金短缺,生产下降。市人民政府通过国营商业计划订货,收购产品,供应紧缺原材料,银行给予贷款,使光大火柴厂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1950年平均月产火柴536篓,比1949年增长1.98倍。经过努力,到1952年末,全市私营企业工业总产值达315.25万元(当年不变价),比1949年增长53.5%,其中加工订货户产值占48%。
  1952年起,市人民政府贯彻落实中共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执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采取政治教育、典型示范和国家援助的办法,对私营工业企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一些私营工业企业发展为公私合营,亮记棉织社公私合营后改为益民棉织厂,光大火柴厂公私合营后改为赣南火柴厂,另一些小企业根据行业特点进行并转,私营大东南针织厂、荣工染坊并入益民棉织厂,后改为赣州棉织厂。到1956年3月底,全市手工业73个行业组建97个合作社(组),其中生产合作社51个,供销生产合作社29个,合作小组17个,社(组)员2921人,占手工业从业人员的85.09%,基本上实现全市手工业合作化。不久,一些手工业合作社(组)又转为公私合营或地方国营。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156个重点项目中的上犹江水力发电厂、大吉山钨矿、西华山钨矿、岿美山钨矿在赣南建设,促进了赣州市工业的发展,先后兴建赣州钨矿精选厂(今赣州有色金属冶炼厂)、八〇五厂(后改为八〇三厂,今赣州有色冶金化工厂)、赣州冶金汽车修理厂(今赣州有色冶金汽修厂)等企业,加上老厂赣州矿山机械厂(今赣州有色冶金机械厂)的扩建,赣州市的有色冶金及其配套工厂初具规模。上犹江水力发电厂建成后,赣州市电力条件改善,赣南化工厂、赣州铝厂、八〇一厂(今赣州钴钨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相继兴建。1957年,赣州市的重工业开始占主导地位,重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的68%。全市工业生产得到了较快的发展,1957年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4.03倍,职工人数增长1.33倍。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赣州市志 上册》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赣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西省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县治至今已有2200年,晋代以来历为郡、州、路、府、道治所和专员公署所在地。赣州“南抚百越,北望中州”,自古就是沟通赣、闽、粤、湘的江南重镇,系兵家必争之地;赣州四周环山,城区三面临水,“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景色秀丽,城廓雄伟,有“千里赣江第一城”之誉;赣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代和当今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和专家学者;赣州名胜广集,古迹荟萃,宋代文物尤为突出,被誉为“宋城博物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