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园林绿化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3849
颗粒名称: 第五节 园林绿化管理
分类号: TU985
页数: 2
摘要: 第五节 园林绿化管理 机构 赣州市园林管理处 1959年10月成立,名赣州市园林管理所,负责全市园林绿化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苗木培植、绿化工程施工、公共绿地管理、庭院绿化指导及城市义务植树的组织和技术指导等。1984年6月,改今名。1995年,有职工338人。
关键词: 绿化规划 系统规划

内容

第五节 园林绿化管理 机构 赣州市园林管理处 1959年10月成立,名赣州市园林管理所,负责全市园林绿化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苗木培植、绿化工程施工、公共绿地管理、庭院绿化指导及城市义务植树的组织和技术指导等。1984年6月,改今名。1995年,有职工338人。
   赣州市通天岩管理所 1958年1月成立,由市人民委员会办公室领导。1959年5月,移交给市城市建设局。职能以绿化造林、园林建设和维护管理为主。1965年8月,移交给市文化教育局,职能以文物保护为主。“文化大革命”期间,先后并入赣州市文化工作站、赣州市城市公用事业公司。1972年由市园林管理所代管。1981年9月,恢复通天岩管理所。1982年11月,成立通天岩文物管理所,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业务上分属市城市建设局和文化局领导。1995年,有职工20人。
   赣州市峰山管理局 1981年10月,成立赣州市峰山管理处,负责峰山风景区的管理和建设。1985年,成立峰山管理办公室,与峰山管理处合署办公。1989年成立峰山森林公园后,划归赣州市林业局。1990年改今名,划沙石镇、龙埠乡、沙河乡的14个行政村的部分山地归其管理。1995年,有职工28人,脱产护林员10人,半脱产护林员60人;森林公园有职工43人。
   赣州市马祖岩森林公园管理处 1990年8月,成立赣州市马祖岩森林公园筹建领导小组。1991年7月,成立赣州市马祖岩森林公园管理处。1992年11月,成立赣州园林实业公司,隶属马祖岩森林公园管理处。当年销售苗木4000多株,接受园林规划设计业务3418平方米。1995年,有职工93人。
   赣州市城市绿化办公室 1982年2月,成立赣州市绿化委员会,同时成立城市和郊区两个绿化办公室,具体负责绿化的组织、发动、检查等工作。
   管理 建国后,中共赣州市委和市人民政府每年都发动市民在市区道路两旁、公共场所植树。1956年组织2.5万人,绿化水东万松山。此后,每年冬春季节,都发动干部、职工上山造林。但由于无专人管理,成活率低。为扭转这种局面,1961年成立水东综合林场,1963年成立黄金试验林场,进行试验示范造林。1964年2月,市人民委员会总结两场的经验,决定采取群众运动与专业队伍相结合的绿化办法,由群众打洞施肥,要求洞大肥足,检查验收合格后,由专业队伍负责栽植管理,植树造林成活率提高。
   1982年2月成立赣州市绿化委员会后,城市绿化办公室具体负责市区义务植树的组织安排、庭院绿化的检查评比等工作。每年年初召开一次城市绿化总结动员大会;植树节,地、市领导带领机关干部参加植树造林;推行包括包绿化在内的“门前三包”,使街道种植池、花坛、行道树的管理落实到户;年终组织检查评比。每年市区植树都在10万株以上。
   随着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居住小区逐年增加,市绿化部门及时开展小区绿化。1992年,小南门小区成为全市小区绿化的样板。广场、林荫道和分车带由市园林管理部门组成专业队伍养护管理,定期修剪、喷药灭虫。
   [=此处为表格(1980~1995年市区园林绿化情况)=] 第六章 环境卫生 建国后,赣州市广泛持久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不断加强城市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建立健全有关管理制度,城市环境卫生状况日益改善,跨入了全国县级市卫生城市行列。
   第一节 环卫设施 建国后,市人民政府拨款增添了一大批环卫设施设备,提高环卫工作的机械化程度。至1995年,全市环卫机械总台数为39台,比1981年增加近4倍,垃圾清运的机械化程度达到78.9%。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赣州市志 上册》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赣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西省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县治至今已有2200年,晋代以来历为郡、州、路、府、道治所和专员公署所在地。赣州“南抚百越,北望中州”,自古就是沟通赣、闽、粤、湘的江南重镇,系兵家必争之地;赣州四周环山,城区三面临水,“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景色秀丽,城廓雄伟,有“千里赣江第一城”之誉;赣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代和当今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和专家学者;赣州名胜广集,古迹荟萃,宋代文物尤为突出,被誉为“宋城博物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