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秩序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3842
颗粒名称: 交通秩序管理
分类号: C913.32
页数: 3
摘要: 交通秩序管理整顿交通秩序建国后,交通安全由交通、公安等部门具体负责。1949年8月19日,市公安局发布《关于整顿交通秩序的通告》,开始整顿全市交通秩序。1956年4月,市公安局交通队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月”活动,印发宣传材料1.8万份,举办交通安全教育展览,组织在校学生学习《交通安全规则》。1959年6月成立赣州市交通安全委员会之后,定期开展“交通安全月”、交通安全大检查活动。
关键词: 公共交通 交通安全

内容

交通秩序管理整顿交通秩序建国后,交通安全由交通、公安等部门具体负责。1949年8月19日,市公安局发布《关于整顿交通秩序的通告》,开始整顿全市交通秩序。1956年4月,市公安局交通队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月”活动,印发宣传材料1.8万份,举办交通安全教育展览,组织在校学生学习《交通安全规则》。1959年6月成立赣州市交通安全委员会之后,定期开展“交通安全月”、交通安全大检查活动。1973~1979年,市革命委员会两次发布《关于整顿交通秩序,加强交通管理的通告》,整顿交通秩序。1985年,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整顿交通秩序的通告》,印发《赣州市城市交通管理规则实施细则》,做到机动车驾驶员人手一册。1989~1995年,市交警大队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根据不同季节的规律,经常开展以反违章、压事故、清路障、保畅通为内容的整顿交通秩序工作,依法从严管理、纠正交通违章;组织大批警力,会同其他执法部门对交通秩序的难点、乱点进行重点整治,通过巡逻纠章,扩大管理覆盖面,强化路面监控;在主要街道推出“机动车单边顺向停车,非机动车进点有序摆放”的管理模式;对交通违章者分别实行罚款、办班、维护秩序和通报批评等处罚措施。1995年,开展交通路面集中整治15次,投入警力1500人次,清除违章摊点和路障5890个,纠正交通违章2万起。通过整治,市区交通秩序初步实现了“人车各行其道,车辆摆放有序,道路畅通无阻,交通秩序井然”的目标。
  预防交通事故建国初,机动车辆少,交通事故不多。60年代后,机动车辆增加,交通拥挤、人车混行,交通事故时有发生。为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市公安局交通队结合整顿交通秩序,开展经常性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1980年起,全市每年都开展“交通安全月”和“百日交通安全”活动以及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1986年,派出交通民警到学校举办交通安全报告会10场,受教育人数达1.5万人次。
  1990年,在小学开展交通安全“小黄帽”活动,3000名小学生戴上了交通安全小黄帽。1991年7月,首次开展赣州市中学生交通安全夏令营活动,参加活动的有8所中学的50名男女学生。同时开展以市属厂矿、企业职工为重点的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宣传教育活动,有150个基层工会组织参加。并举办报告会、交通肇事图片展览、放映电视专题片、开展“安全在我心中”征文、演讲比赛、交通法规知识竞赛等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交通安全常识和交通法规知识,预防交通事故。
  调处交通事故1950年6月,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执行江西省城市暂行交通规则及江西省城市违反交通规则暂行罚款的布告》。1951年市公安局交通队成立后,根据上述“规则”,对市区内发生的交通事故进行现场勘察,检查车辆状况,取得有关证据,对因交通事故造成的伤、残、亡按照交通法规,参照《劳动保险条例》进行处理。1985年6月1日,《赣州市城市交通管理规则实施细则》把事故责任划为:一定责任、次要责任、双方责任、主要责任、全部责任、不负责任等6种。1991年9月起,执行国务院《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1989年3月以前,市区发生的交通事故,由市公安局交通队负责调处;市郊发生的交通事故,由交通监理部门负责调处。1989年3月起,市交警大队负责全市道路交通事故的调处工作。
  [=此处为表格(1949~1995年市内交通事故情况)=] [=此处为表格=] 说明:表中所列数字,1949~1988年为市区交通事故数;1989年以后,含郊区交通事故数。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赣州市志 上册》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赣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西省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县治至今已有2200年,晋代以来历为郡、州、路、府、道治所和专员公署所在地。赣州“南抚百越,北望中州”,自古就是沟通赣、闽、粤、湘的江南重镇,系兵家必争之地;赣州四周环山,城区三面临水,“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景色秀丽,城廓雄伟,有“千里赣江第一城”之誉;赣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代和当今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和专家学者;赣州名胜广集,古迹荟萃,宋代文物尤为突出,被誉为“宋城博物馆”。

阅读